鳳溪幼稚園

【小創夢家】鳳溪幼稚園 北區長龍名校

幼稚園

廣告

去年家長為求一張幼稚園入學申請表,不惜通宵排隊,北區和大埔的情況更為嚴重。在北區數一數二的鳳溪幼稚園(簡稱鳳幼),推行多元教育,憑着校園優勢,加上與鳳溪學校的關係,雖然只提供240個學額,但近年吸引千人排隊取表。教育局今年宣布,全港學券幼稚園招收2015 學年K1新生時,須無限派表及收表,但不必面見全部申請人。鳳幼今年設網上派表,免卻家長排隊之苦,梁文珊校長指「如果報名不超過2,000 人,會盡量接見全部申請者。」

十年前已掀排隊潮

鳳幼作為北區名氣高企的幼稚園,以為梁文珊校長接受過不少傳媒的專訪,不過翻查資料,過去鳳幼多由鳳溪公立學校行政總裁馬紹良或鳳幼校監廖子良代表發言。梁校長向來表現低調,少有回應傳媒查詢,「今次算是第一次接受雜誌專訪,因為好難概括講學校,所以我很少做專訪。」梁校長坦言鳳幼本身有優厚的條件,所屬的辦學團體鳳溪公立學校有80年歷史,屬下中小學包括鳳溪第一中學、鳳溪廖萬石堂中學、鳳溪第一小學、鳳溪創新小學及鳳溪廖潤琛紀念學校,尤以鳳溪第一中學及鳳溪第一小學最出名,均是區內名校。「2003年開始出生率低,有幼稚園經營困難,但我們報名一直爆棚,即使最差的時期,收生都可剛剛好。」鳳幼收生名額240個,梁校長指2005年開始已有200至300名家長排隊,直至近年更飆升至千人。

幼小聯繫緊密

鳳幼校舍與鳳溪第一小學(簡稱鳳一小)相鄰,而且鳳一小廖子良校長本身兼任鳳幼的校監,兩校一直保持緊密的聯繫,方便鳳幼了解小學的最新發展及課程要求。梁校長表示兩校關係友好,「老師成日帶學生去小學參加活動、欣賞表演,學校大又多人,小朋友見慣小學的老師及大哥哥、大姐姐,習慣與人接觸,不怕人之餘,亦培養了良好的待人接物態度。」雖然廖校長去年接受本刊訪問時曾表示:「幼稚園畢業生沒有優先入讀本校的條件,但基於教學理念相同,在叩門階段可優先。」但鳳幼每年240名畢業生中,有130人以上會選讀鳳一小,20至30人則揀選鳳溪其他小學。鳳幼與鳳一小會合辦相關課程,如編排說故事活動、英文民歌演繹表演等,培養小朋友對閱讀的興趣。此外,兩校每年均合辦不同的活動,如小一家長會,節日攤位遊戲等,為學生升小學習作好準備,有利他們順利銜接小學生活。

校園夠大活動多

俗語說「有麝自然香」,鳳幼辦學作風低調,梁校長指校方從來不作宣傳,靠的是老師們用心的經營,加上校園環境優厚,創校後漸漸贏得區內家長的口碑。「我們學校環境好,小朋友返學自然開心,如果環境侷促相對難有好發展。」鳳溪學校村在上水自成一閣,面積約12萬平方米,鳳幼佔地3,000平方米,校園空間大是鳳溪學校最大的特色及賣點。鳳幼校舍樓高兩層,除了12間標準課室,還有遊戲室、電腦室、舞蹈室、圖書城、戶外大型活動區、草地運動場等。「前人留下這片土地,如果賣地相信可賺很多,但他們重視教育發展,鳳溪學校的特色是資源共享。」體能學習是課程指引六個重點學習範疇之一,由於校園先天有利的條件,鳳幼兩三年前開始以體能為重點,「幼稚園學生要有強建的體魄,打好基礎,學業才會好。」訪問當天適逢是鳳幼的活動日,小朋友在烈日當空下參與一系列體能活動,只見他們擦一把汗又繼續玩,完全沒有怨言,應該是學校體能教育的成果。

面見重家校互信

鳳幼將於11月1或8日面見已報名的家長和小朋友。該校去年面見全部共1,940名申請人,「由一位老師面見一個家庭15分鐘,都是一般內容不算難。」梁校長表示由於學校師資好,面見的老師均有逾12年教學經驗,憑着他們專業的眼光,可即時選出適合的學生入讀。她重視家校關係,以及學生的家庭教育,「我們會留意家長是否支持、尊重學校,與我們的教學理念是否一致。另外,家長平時怎樣照顧小朋友,是否了解他們的喜好,如他們喜歡吃甚麼,都是我們關心的問題。至於小朋友,最基本問他『你叫咩名?』老師又拿着蘋果、雞蛋等食物,問他『知唔知係咩?』」梁校長認為如果小朋友連基本溝通也不行,則難以用兩文三語學習。她強調教育孩子在於中庸之道,對小朋友不可過分放縱,也不應給予太大壓力,最重要是讓他們在愉快的環境下學習。她希望家長對學校信任, 如果有家長在面見時問:「你會點教我個仔?」「你哋教學係點㗎?」即是對學校教學有質疑,面見評分亦會打折扣。

鳳溪幼稚園(Fung Kai Kindergarten)
地址:上水馬會道21號
電話:2671 9919
網址:fkk.altitcon.com
學校類別:非牟利
學生性別:男女
全年學費: 半日班$20,570;兌換學券後$560
(分11期繳交)
辦學團體:鳳溪公立學校
宗教:不適用
創校年份:1963年
教學語言:中文
學校設施: 設有標準課室12間,活動區包括大型組
合、交通城、遊戲室、唱遊室、電腦
室、舞蹈室、圖書城、視聽教材室、花
園、小園圃、溫室、戶外草地運動場等。

 

●撰文:Irene Lok

●攝影:Paul Choi( 部分相片由受訪學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