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沙書院

【小創夢家】喇沙書院 文武全才 頂尖男校

中小學

廣告

香港的街道鮮以學校冠名,但喇沙書院所在的喇沙利道和書院道,猶如學校畫上等號,見證喇沙悠久歲月。要數香港頂尖的傳統名校,喇沙書院一定榜上有名。1932年創校的喇沙書院,一直推行多元教育,文武人才輩出,校史叫人津津樂道,以大半個世紀建立的「喇沙精神」,更是學生成功的根基。而以其資助背景,不能拔尖,卻能與直資名校男拔分庭抗禮,更加難能可貴。

▲ 喇沙書院體育成績出眾,曾7次取得現在學界體育最高殊榮大獎「中銀香港紫荊盃」。

▲ 家庭同樂日暨開放日話有多項表演,如中樂小組的合奏。

文武全才均衡發展

喇沙書院(下稱喇沙)是會考狀元的福地,多年來出過無數八、九、十優生 ,全港首位十優文科狀元也是出自喇沙,2003年會考單一年更獲501 個「A」,這紀錄至今仍未有學校能破,2010年大學拔尖人數更是全港之冠。學生更在學術、運動、文化等方面獲獎無數,堪稱文武全才。記者問校長Brother Steve Hogan(賀敬修士),學校培育精英學生的秘訣,他說要歸功喇沙八十年來建立的「喇沙精神」,中一學生甫進入喇沙,就會感受到喇沙的氣氛:學生上下都幹勁十足,追求卓越表現,像沒有事情是辦不到。小師弟見師兄個個自信十足,團結一心,自然受到薰陶。Brother Steve說部分學校偏重學生的學業、運動或比賽成績,但喇沙講求「全人發展」,同時重學術、運動、文化、個人修養等均衡發展。學科方面,校內學術氣氛濃厚,注重語文發展,中一至中三部分班級更會教授法語,每天第一課首20分鐘為閱讀時間,營造閱讀風氣。Brother Steve說喇沙無懼「三三四」學制,因為老師在轉制前數年,已研究好新高中的教學,做好準備,學生基本修讀中英數及通識,加3個選修科,據知也有同學修讀 4 個選修科,達到文憑試上限 。

▲ 校長Brother Steve Hogan 於2010年上任為喇沙書院校長,他來自新西蘭,曾在多國擔任校長,他對香港喇沙學生的團結精神最為深刻。

 

培訓體藝方面,喇沙鼓勵同學參加多元化活動,學校有超過50個學會及活動團體,有傳統學術如朗誦隊、辯論隊、各運動團隊等,也有高爾夫球、定向越野競賽等學會,種類之多是全港數一數二。經朋輩影響,學生投入度高,如在校際比賽時,不落場的同學也會熱烈打氣助威, 氣氛猶如觀賞職業聯賽。為幫助同學定立人生目標,Brother Steve 更請同學定期提交個人日誌,並會抽選閱讀,助他們達成目標。

▲ 同學們設計小實驗在開放日作示範,盡顯科學才能。

▲ 家庭同樂日設有各班級所經營的小食或遊戲檔,全由同學一手策劃,家長與老師作幫助,是自主學習的機會。

▲ 學生經歷首次舞龍表演,即愛上此活動,並着手籌劃組成團隊。

培養未來CEO

Brother Steve 形容喇沙學生向來主動學習,對任何事勇於嘗試。很多活動和校內組織, 如學會、圖書館部、資訊科技部等均由學生負責運作及決策, 教師只擔任顧問角色。Brother Steve認為學生早已學習到管理技巧,培養出自信,將來上大學、甚至進入社會,也自然會「站出來」當領導者。

▲ 鄧仲翩副校長對同學的策劃能力感到自豪。

▲ 喇沙書院設有運動場, 每年陸運會均在校內進行。

學界比賽戰績彪炳

喇沙學生在學界運動比賽及校際文化比賽經常勇奪大獎,「文」有聯校中文辯論比賽、香港電腦奧林匹克競賽、校際戲劇節、校際音樂節等比賽之大獎;「武」有各項學界運動比賽,如喇沙的足球隊曾堪稱學界最強,在2011年度港九區校際Division 1的A Grade奪冠,壓倒聖約瑟書院、拔萃男書院、張振興伉儷書院 等學界強隊、連續兩年稱霸D1賽!而籃球隊又在全港學界精英籃球賽創佳績,擊敗英華書院、遵理學校(荃灣) 等學校,奪得九龍區校際Division 1籃球A Grade冠軍。

▲ 喇沙田徑隊也是學界強隊,2010年在學界賽力壓男拔, 勇奪男子組團體總冠軍。

▲ 而效力中甲球隊的方栢倫(右),當年就有「喇沙小志強」的稱號。

▲ 喇沙擁有溫水泳池,泳隊表現穩定,每年學界比賽均獲佳績。

▲ 除了運動外,喇沙的中西樂團也在校際音樂節等比賽獲獎無數。

▲ 最初的校舍建築屬新古典主義風格,當外更獲港督貝璐爵士(Sir William Peel)為校舍奠基。

回望喇沙歲月

喇沙的故事始於1917年,港島聖若瑟書院神父在漆咸道成立分校,學位很快便供不應求,艾瑪撒隆修士 (Brother Aimar Sauron) 遂於界限街購地建校,以12萬港元投得10英畝土地。1932年1月6日,喇沙書院正式成立,至1939年,學生人數已達1,060人。在二戰期間,校舍曾被徵用作軍事監獄、醫院等。1956年學校正式取回校舍,並在翌年開設喇沙小學。1978年,因感校舍不敷應用,計劃重建,為了籌集資金,校方把部分土地售予長江實業,成為現在的碧華花園等住宅。新校舍於金禧紀念、即1982年啟用,使用至今,雖佔地變小,但設備更齊全。學校拆卸前,校方保留了不少舊校的物品,作為重要的歷史見證。

▲ 同學在展覽中為參觀者講解喇沙歷史。

▲80周年 開放日展出了珍貴物品,如昔日的聖經、教具、周報等。

▲ 拆卸舊校時,校方保留了一些文物,如現在聖堂中的彩繪玻璃、聖桌、聖體櫃和多座聖像等,都是來自舊校舍。

▲ 學校正門的 St. La Salle 與學生雕像,原本也豎立在舊校舍正門。

名人校友

喇沙出過不少政經及演藝界名人,校友包括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滙豐銀行執行董事王冬勝、前九巴董事陳祖澤、貿易發展局主席蘇澤等;藝人則有李小龍、許冠文、陳欣建等,連近代名作家白先勇也曾是喇沙學生。

▲ 校慶當天設有最受歡迎攤位選舉,使用手提電話的 QR Code 投票!

▲ 學校設施齊全,大型演講廳能同時容納全級7班學生。

▲ 學校設有不少學術團隊,除了數學隊、朗誦隊、辯論隊外,也有視藝隊、西洋祺隊等。

拒轉直資 平民福音

近年多間傳統名校紛紛轉型直資,但Brother Steve說「喇沙會當年辦學,是本着『Free & Accessible to All』為原則,如轉為直資會改變大眾對喇沙的觀感,變得精英主義,校方討論後認為不應改變,故喇沙現在並沒有計劃轉為直資。」故此喇沙中小學均為派位熱選,平民子弟也有機會憑計分或抽籤入學,一旦「中獎」,家長必喜極而泣。談到喇沙的發展,Brother Steve展望引入「e-learning」學習,但他覺得學生有有足夠主動性,不需以平板電腦等教材吸引學習,只想提升學校設備,如光纖幹線、wi-fi等,方便學生學習、搜尋資料,幫助學生發展「4C」、即創意(creativity)、批判思維(critical thinking )、溝通(communication )和共同研究(collaboration )能力。

學生談喇沙

▲ 鄺同學所屬的中樂團是學界強隊,剛於香港青年音樂匯演及校際音樂節獲勝,達成四連冠佳績。

鄺浩程
鄺同學覺得無論老師和學生,都對學校有強烈歸屬感。鄺同學也是喇沙中樂團的團長,他覺得中樂在香港不夠普及,但仍獲學校大力支持,他很感謝校方。

苗祺唯
喇沙的學習氣氛,比他入學前所想的更濃,學校也重視運動與文化,讓學生有良好的發展。他說學校對英語要求高,鼓勵同學多看英語文藝作品、英詩等。

 

喇沙書院檔案

英文校名 : La Salle College
校網 : 九龍城區
地址 : 九龍喇沙利道18號
網址 : http://www.lasalle.edu.hk/
電話 : 2338 7171
類別 : 男
辦學性質 : 資助 / 全日制
辦學團體 : 香港聖若瑟書院校董會
宗教 : 天主教
教學語言 : 英文
相關小學 : 喇沙小學(直屬)
學費 : 全免(每年$1,900-$2,200堂費)
學校設施 : 多媒體教學中心、資訊科技室、文化活動室、傳播室、校園電視室、人造草地、標準50米泳池、中央冷氣系統、大型演講室及輔導中心等。

 

● 撰文:Sonia Cheung ● 攝影:Sing(部分照片由學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