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

牙刷污糟或致牙周病 5招防禦牙垢膜積聚方法

健康

廣告

牙周病是很常見的牙齒問題,常刷牙就可避免牙周病,但有研究指出,牙刷比馬桶更髒!平均每平方寸的牙刷就可容納至少20多萬個細菌,比馬桶含菌量更高,更有多於60%的牙刷被糞便污染。加上刷牙方法不正確,牙齒愈刷愈髒,會提升敏感牙齒和牙周病風險。千萬不要忽視口腔護理,更要注意牙刷衛生!當發現牙齦出血,這可能是患上牙周病的先兆,現一同學習5招防禦牙垢膜積聚的方法,保護牙齒。

撰文:郭韻婷 | 編輯:SundayKiss | 相片:新傳媒資料庫

英國研究指牙刷比厠所更髒

較早前浴室設計公司Soakology.co.uk公佈數據,研究有關浴室含菌量。當中有驚人發現,1 枝牙刷可容納至少20萬個細菌,比馬桶含菌數還要高。美國昆尼皮亞克大學(Quinnipiac University)也有一個研究,在學生的共用浴室中收集牙刷作研究素材,及後經檢測發現,有六成以上的牙刷沾糞便。

衛生專家Ralitsa Prodanova指出,牙刷是細菌滋生的溫床,因為病毒、細菌都能透過浴室中空氣水分而傳播及殘留在物件上。也解釋了當人們把牙刷放在廁所內,我們如廁後病菌和細菌都能透過空氣和水份殘留在牙刷刷毛上。換句話說,當我們早晚刷牙,就會把細菌直接送進口中,一來容易生病,二來把細菌殘留在口腔內的傷口處。而美國牙醫協會提醒大家,每3至4個月就要更換一次牙刷,同時,牙刷應放在遠離馬桶的位置,避免細菌滋長。

九成人患牙周病不自知

本港每十人,有九人罹患牙周病,而大多數人均不自知。等到症狀明顯時,牙周病可能已進行到末期了,牙科專科醫生建議每年定期進行口腔檢查。

牙周病

究竟牙周病是甚麽?牙周病是牙齒周圍組織的一種慢性疾病,由積聚在牙齦邊緣的牙垢膜,所分泌的毒素令牙周組織發炎引致。病情輕微者可引致牙肉腫痛;嚴重更可令牙齒鬆動脫落。牙周病是導致大部分成年人牙齒脫落的原因,可說是「恒齒殺手」,由細菌感染造成。

牙齒的表面經常有一層佈滿細菌的薄膜,即牙垢膜。牙垢膜是一層肉眼很難察覺的細菌薄膜,如果口腔衛生欠佳,它會長時間積聚在牙齦貼近牙齒的邊緣。牙垢膜除可引致蛀牙外,裏面的細菌更會分泌毒素,刺激牙齒周圍組織,例如牙齦、牙周膜和牙槽骨等,引起發炎、紅腫、容易出血,導致牙周病。

此外,牙垢膜還會被唾液(即口水)鈣化,成爲牙石黏附在牙齒表面。這令垢膜進一步積聚,使牙齦持續發炎,有機會惡化成嚴重的牙周病。香港牙醫學會表示,牙周病早期並無任何症狀,所以常常被忽視,但患者可能會出現牙齦紅腫、容易出血及口臭等問題,應求醫確診。

牙周病

牙周病後期 牙齒脫落

一旦病情惡化,牙齒會鬆動、牙縫增闊、牙齦萎縮。牙周病患者甚至整顆牙齒鬆脫,嚴重更會影響口腔咀嚼功能。

輕微牙周病患者,只要每日刷牙,徹底清除牙垢膜,並每年檢查牙齒及洗牙,輕微牙齦發炎便可痊癒。

患中度牙周病的人士,需要約見牙科醫生,以清除牙齒上的牙垢膜和牙石,有需要時覆診。另外,每日早晚刷牙及使用牙線,徹底清除牙垢膜,避免令病情惡化。

牙周病

至於嚴重牙周病患者,須盡快向牙醫求診,清除牙石及牙垢膜,或需要做牙周手術,幫助牙周康復。

由於牙齦及牙槽等萎縮後,是無法復原,之後患者仍需每日徹底清除牙垢膜,以控制病情。牙垢膜是引致牙周病的主因,吸煙、牙齒排列不整齊、戴假牙、懷孕或更年期荷爾蒙分泌改變、患有糖尿病白血病等疾病人士,均較容易患上牙周病。醫生建議,市民應最少每年檢查牙齒及洗牙一次。

牙周病

正確刷牙方法

刷牙能清除牙齒表面的牙菌膜,故每天起床後及睡前均應刷牙,以清除牙菌膜,從而預防牙周病。從小養成早晚刷牙習慣,並且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保護牙齒。

牙周病

以下是香港牙醫學會提供的正確刷牙方法:
1. 將牙刷刷頭貼近牙齒,斜向牙肉;
2. 將牙刷向前後(約半個牙齒闊位)打圈,柔柔刷動數次,先清刷上排牙齒的正面;
3. 用同樣的方法,清刷下排的牙齒;
4. 重復以上動作,清刷口腔内的牙齒背面部分;
5. 清刷門牙的背面,可以將牙刷直放,用牙刷前端上下刷動;
6. 咬嚼食物會黏附食物渣滓於牙齒,應清刷上排牙齒的底部及下排牙齒的頂部。

牙周病

五招預防牙周病

牙周病是由牙垢膜引起,所以預防牙周病必須清理牙齒上的牙垢膜,並適當使用各類護齒用品及工具,如漱口水、牙線及牙刷等,以減低患牙周病機會,日常應注意以下幾點:

1. 每天早晚正確及有效地刷牙;
2. 使用牙線或牙縫刷徹底清除牙齒及牙縫間的牙垢膜;

牙周病

3. 清除牙石和減少導致牙垢膜積聚;
4. 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可及早確診牙周病的徵狀,以及作出適當治療;
5. 倘屬吸煙人士,應戒除吸煙習慣,以減少積聚牙垢膜。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