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濕

2款祛濕湯水強化脾胃 梅雨季防濕邪入侵身體易疲倦

女性健康

廣告

落雨身體濕氣重,總是感到疲憊,為身體祛濕,可以減少不適及倦意。有中醫認為,嗜煎炸油膩及生冷食物人士,較易惹「濕」,要改善身體祛濕,應即少吃此類食物。註冊中醫甘雲峰將介紹簡單自製祛濕湯水,助你踢走體濕問題。

撰文:鄭福發|編輯:Ariel| 相片:新傳媒資料庫

甚麼是體濕?

在體質上何謂濕?即是中醫學說中的六淫,包括風、寒、暑、濕、燥及火。六淫病因大部分跟季節氣候及居住環境有關。例如夏天雨季的潮濕環境,便有機會引發體濕。濕可分為「內濕」及「外濕」兩種。外濕指外界的濕邪入侵人體例如潮濕環境及天雨等;內濕則指個人五臟六腑,一般跟飲食不當有關。

祛濕
如果有以下症狀,你可能需要祛濕(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濕氣重的7大症狀:睡眠充足仍會頭重重

彩虹中醫診所註冊中醫甘雲峰表示,若平日多吃煎炸、油膩及生冷食物, 甚至嗜酒,會令負責輸送水液及營養的脾、胃變得虛弱,水液積聚於體內,妨礙血氣運行;加上夏天雨季濕度並不低,形成內外夾擊的情況,令濕病徵兆更明顯。 身體濕氣重的人,血氧不通較易感到疲倦、食慾不振、四肢乏力、肌肉酸痛、腹脹、大便稀爛及小便渾濁等徵狀。

他亦指出濕病具黏滯的特性,故濕邪引發的疾病,大部分起病緩慢,纏擾多時,而難以痊癒,因此療程亦相對較長。甘雲峰表示,在夏天雨季,下雨時濕氣較重,導致痰飲加重的情況,即呼吸道疾病會增多,病情亦會因濕性體質而加劇。病情較輕微者,即使晚上睡足十小時,但日間仍會出現昏昏欲睡、頭暈及頭重的情況。

2款祛濕湯水推介 下雨除濕氣!

春睏是濕的表現,屬於較輕微的病徵,治療方面以健脾化濕為主,可透過祛濕濕食療湯水等,舒緩病情。甘雲峰提供兩款祛濕濕食療湯水供讀者參考:

 

黨參茯苓粥

此祛濕粥,著重益氣健脾,能治療脾胃氣虛症狀,較適合年長或脾胃不佳人士祛濕

黨參茯苓粥含有薏米、紅棗、黨參等材料,有助祛濕(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黨參茯苓粥含有薏米、紅棗、黨參等材料,有助祛濕(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材料

黨參 3錢

白朮 3錢

茯苓 3錢

甘草 1錢

紅棗 3粒

薏米 適量

 

做法

  1. 洗乾淨藥材,不包薏米、紅棗,四碗水慢火煮滾,成兩碗水量
  2. 過篩後,加入薏米、紅棗,大火煮成粥
  3. 每週服兩次

 

赤小豆粉葛湯

此祛濕湯著重健脾祛濕、強健身體,較適合年輕或濕熱人士。

赤小豆粉葛湯可以祛濕(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赤小豆粉葛湯可以祛濕(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材料

粉葛 半斤

赤小豆 1兩

扁豆 1兩

瘦肉 4兩

陳皮 1片

 

做法

  1. 瘦肉洗淨切塊,其餘材料洗乾淨。
  2. 加水煲滾後,轉中火煲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3. 每週1-2次

勿穿濕衣多曬太陽 有助身體祛濕

若病情屬中度者,例如出現肚瀉、作嘔及作悶等病癥,建議直接向中醫師求診,經辨證論治後,選擇最合適的祛濕法治療患者。 此外,甘雲峰又提供春季養生貼士。首先,不應久居潮濕之地,例如山邊或海邊,若居住環境較為潮 濕,應設法抽濕及抽風。 雖然春季衣物難乾,但切勿勉強穿著濕漉漉的衣服,因濕氣會透過衣服入侵體內。若天氣較佳時,應多曬太陽及做適量運動,減少身體濕氣。 春氣內應肝,陽氣會升發,肝氣易隨春氣上升,應避免情緒大幅波動,免血壓飆升引發疾病。 飲食方面以清淡為原則,少吃肥肉等高肪脂食物, 辛溫大熱食物亦不宜,以免助火傷身。

 

中醫祛濕穴位按摩推介

甘雲峰又建議,輕微患者可在食療以外,再配合按摩。祛濕按摩三大穴位(陰陵泉、上巨虛及曲池穴),有助祛風冷、理脾和胃、通腸化滯、疏經調氣及清理大腸等

祛濕
祛濕穴位(圖片來源:彩虹中醫診所註冊中醫甘雲峰)
祛濕
彩虹中醫診所註冊中醫甘雲峰(圖片來源:彩虹中醫診所註冊中醫甘雲峰)

資料來源:彩虹中醫診所註冊中醫甘雲峰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