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重生延續愛

熱話

廣告

正值十多歲花樣年華,病魔突襲,奪去器官,生命像在倒數,保命方法就是移植器官。器官不是說有就有,只能乾着等,等好心人、等奇跡、等一線生機,等待之時如同行屍走肉「活死人」。
以上皆是葉仲恩及勞美蘭的經歷。不同的是結果,十七歲那年得急性腎衰竭的葉仲恩,等待一年多獲得器官移植,得以重生;十九歲的美蘭,近日等不到屍肺,生命化為一縷輕煙。葉仲恩是幸運的一群,她感謝無私的捐贈者:「無佢根本唔會有今日嘅我!」

腎衰竭
腎臟主要功能是排泄身體內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協調體內水分、電解物、血壓等,製造紅血球激素。腎功能衰竭可影響其他器官運作,當至末期腎衰竭,若沒有透析治療或腎臟移植,可致命。現時本港有7, 000多名末期腎衰竭病者。
資料來源:醫院管理局

等待屍腎續命

本年八月廿四日,阿根廷正舉行第二十屆世界移植運動會,葉仲恩(Mimi)是香港代表運動員之一,這天對她來說非常難忘,除了首次出征世界賽勇奪乒乓球女單銅牌之外,更是她接受器官移植十五周年。「我奪獎嗰日就係接受器官移植嗰一日,感覺特別深刻,好似去慶祝換腎十五周年咁,所以真係好感激捐腎俾我嘅人同埋佢嘅家人!」
倒帶回到十七歲那年,她不曾想過自己有天站在國際體壇上發亮,因為她不敢想「將來」,直言等待換腎那一年多是人生黑暗期。「好絕望!好迷惘!屋企人無得捐腎俾我,妹妹太細個只有十歲,媽媽血型唔啱,爸爸係家中主要經濟支柱,俾個腎我又擔心佢健康,而親戚都唔合適,唯一只可以等屍腎。十幾年前『器官捐贈』意識比依家弱得多,我對器官移植毫無認知,連個腎都唔知喺邊,唔係因為自己出事,親戚朋友包括我自己都依然有中國人傳統想法,死後一定要保全屍。」當年,Mimi不知道究竟要多久,才等得合適的腎,遙遙無期似的。

十七歲患急性腎衰竭

「我記得十七歲考模擬試時,有次搭巴士落車時無端端休克,之前完全無徵兆,一直健康,有做開運動打羽毛球。當時送到醫院抽血,驗出體內尿毒素超過1,800度,正常人一般只有100度,我超出十八倍,患上急性腎衰竭,醫生話我好在後生捱得住,如果俾着係老人家,早就唔喺度……」Mimi當刻立即入院進行血液透析(俗稱洗血)保命,利用透析器把血液中之過多水分、電解物及廢物等排出,再將過濾的血液引回體內,降低尿毒素指數。持續住院兩星期後,回家又要每天花好幾個小時洗血和洗肚。「洗肚」是腹膜透析的俗稱,病人須接受腹膜透析導管植入,利用腹膜上的微血管網絡進行透析,排走體內的廢物和過多水分。洗血和洗肚不治本,換腎才可走向重生之路。

如同活死人

每次洗血就要花六小時,只能看電視、刨雜誌度日,洗肚時間較短,但也花三小時,Mimi當時猶如活死人,一下子掉到深淵,幸好,親人拉着她逃出黑暗。「我每日只係求存而唔係生活,好在,媽咪每日帶飯去醫院俾我食,唔使我食醫院餐咁慘,佢每次抽血覆診都陪住我,我頸有造口,手又無咩力,佢幫我沖涼、洗頭。仲有,阿姨、舅父、表哥、表弟佢哋每日輪流去醫院陪我,等我唔好咁悶,每次見完佢哋我都眼紅紅,匿埋喊。之後,阿姨知我想讀番書,二話不說幫我去明愛排隊報名,幫我搞入學手續,學校就喺醫院隔籬,方便我覆診。」說到往事,積極樂觀的Mimi,眼框不禁有淚水在轉,她非常感激親人拉她一把。「我真係好感恩我生於呢個家庭,我愛佢哋。」

換腎後 怕成為包袱

全港有逾二千名病者需要器官或組織移植,若得不到合適的器官,只能持續與疾病搏鬥,依賴儀器和藥物延續生命,有些病者甚至離世。Mimi當時不知道要排多久,或許上天眷顧小妮子,一年半左右就有合適腎臟。「等待期間,親戚曾經建議我返大陸換腎,話係換死囚腎,當時好怕,唔知合唔合法,又擔心衛生醫療問題,無嘗試。等咗一年半就排到,我好矛盾,因為換腎有機會排斥,有一定風險,但洗血洗肚又捱到幾耐?最後決定換腎。」首次做手術,駁血管太幼,需要即時再開刀通血管,有驚無險,Mimi成功換腎,只須定期覆診,留意身體狀況,體能稍差,容易累而已。

始終經歷過換器官,不知道腎臟何時會出現排斥等毛病,甚至功能衰退,Mimi自覺是個長期患者。「2003年,朋友介紹我識依家嘅老公,拍拖初期我無講換過腎,無諗得太認真,後來我提出分手,覺得長痛不如短痛,唔想成為人哋嘅包袱……」

排除萬難組織家庭

看Mimi現時是許太,一家四口三狗多幸福,就知道丈夫對她不離不棄。「始終將來唔知我健康會點,加上醫生唔建議換過器官嘅人生BB,因為我已經得一個腎,平時已經要小心留意腎功能,孕婦易有妊娠糖尿等問題,怕血壓高,腎會進一步增加負荷,另外食藥怕對胎有影響,擔心嬰兒智力出問題,如果我懷孕,醫生怕大細不保。老公係獨子,擔心佢家人反對我哋一齊。其實,我好鍾意小朋友,丈夫同我講一齊面對,決定結婚。」Mimi現時已是兩子之母,大仔Jazz已經九歲,細仔Mazz五歲了,活潑又精靈。她回想陀B時健康又精神,食得多睡得好,沒有大礙,而婦產科醫生及肝臟移植顧問醫生非常關注她,頻密監察胎兒心跳。大仔出世五磅、細仔六磅,二人體重略輕,但一切健康。「個個都好支持我,有BB嘅日子,家人好緊張我起居飲食,醫生護士好錫佢哋。」問Jazz及Mazz可知道媽媽的故事?他們立即說知道,讚媽媽很厲害!

支持器官捐贈延續愛

Mimi不介意公開曾接受器官捐贈,更為大家發聲。「器官移植者需要大眾關注,我覺得我哋屬於長期病患者,須要定期覆診,又擔心器官有排斥情況,加上一般都會比普通人易。不過,我要以行動話俾人聽,只要肯去做,我哋一樣可以做到。」現時她每日仍需服食抗排斥藥,已恢復正常生活,與丈夫成立公司、忙照顧孩子外,更花時間做義工,擔任香港移植運動協會的內閣委員,到學校、社區講解器官捐贈,同時一星期花三天練波,當業餘運動員,身體力行回饋社會,引證捐贈器官可以遺愛人間,為他人燃點希望。「親朋戚友,包括兩兒子都支持器官捐贈,大兒子更隨身帶備器官捐贈卡呢!」

後記:福氣長存下去
訪問後,Mimi再三感謝捐贈者。「感覺好微妙,好似身體裏面多咗一個精神力量支持自己,遇到不如意時,一諗起捐贈者嘅愛就會堅持,站起來,每次獲獎我都心裏面多謝捐贈者俾咗呢個重新機會我。」傳統想法已老掉牙,百無禁忌才是王道,離世後繼續助人,那才是福氣。登記器官捐贈十分簡易,一個決定可以增加他人重生的機會。

器官捐贈
衞生署設立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讓有意捐贈器官者自願登記。
詳情:www.organdonation.gov.hk

●撰文:Esther Ngan
●攝影:Paul Choi(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