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養

隔代教養寵壞小孩變刁蠻 3大守則與長老統一戰線 教出懂事乖孫

育兒

廣告

隔代教養方式未必人人接受!在現今社會選擇養育孩子確實不易,年輕父母多要外出工作,所以白天很多的都將孩子托付給彼此父母照顧。但學術距離,成長觀念,往往更是兩代父母經常產生磨擦的話題!究竟如何才能與「隔代教養」融入現代?辰民爸爸表示最近有家長吐槽,她看見他孩子長期要爺爺騎膊馬,她覺得不妥,就跟孩子說,豈料爺爺卻說:「爺爺喜歡,不要多管閑事!」 讓她感到委屈。另外又有家長和我說,有一天嫲嫲感到不舒服,心情不好不食不喝,兒女勸說無效,後來孫女就和嫲嫲說:「你再不吃飯,我就不跟你玩。」嫲嫲一聽,趕緊起來吃飯,還嫌菜上得太慢,讓他們哭笑不得。事實,隔代教養方法非人人接受,有時對爸爸媽媽的教法大相逕庭。

隔代教養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四大長老對孫子和仔女態度大不同

做家長的一定有所體會,以前嚴肅兇猛的父母面對孫子孫兒卻變得綿羊般溫柔,千依百順,寵愛有加。 本是非常幸福的情節,但卻有很多因隔代教養而產生的問題,今天透過文章想和大家探討隔代教養的議題。

隔代教養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雙職家庭多 育兒轉嫁成隔代教養

現今雙職家長越來越多,工作又繁忙,生活中孩子大部分時間不是和保姆在一起,就是和爺爺奶奶公公婆婆姥在一起,隔代教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但由於每一種教育模式都會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我們要認識到隔代教育的利與弊,發揮它的優勢,同時,努力克服它的負面影響,讓這種教育模式成為孩子成長的助力。

隔代教養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人到60從湊孫得自我價值

根據埃里克森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研究顯示,人到了約60歲的階段,我們開始會為經歷過的人生作出回顧, 當回顧一生, 大部份事情都是滿意的, 他們就會成為我們期待的智慧老人, 但反之如果他們對一生感受到的是悔恨和失望,照顧孫兒就是他們再次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 所以他們會願意花更多時間照顧孫兒,更能夠充分滿足他們生理上或安全上的需要,給予他們更多情感關懷,我深信這也是很多父母特別放心的因素,同時也能減輕父母的教養壓力,更好的投入工作。

隔代教養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寵孫是現實的自我彌補

但往往因為老人會把照顧孫兒變成自我實現和彌補的方法, 故此在照顧孫兒的過程中有機會會產生過度溺愛,過多包辦,又缺乏原則的教養模式,從而容易導致兒孫以自我為中心、任性、缺乏責任感和堅毅力。 另外更有研究證明,祖父母輩教養的孩子,學業成就、人際交往能力普遍低於父母教養的孩子。在情緒情感上,更多體驗到的是抑鬱、焦慮等消極情緒。 故此,在隔代教養的過程中,最容易讓父母和祖父母杯因教養理念方式不同,造成分歧,引發更多家庭矛盾。

隔代教養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隔代教養3原則

如果你正在或打算邀請爺爺嫲嫲公公婆婆照顧孩子,鼓勵你好好遵守很重要的三個原則:

1)和祖父母輩達成統一戰線,教育觀和目標一致,方法可提升。

隔代教養的大部分衝突是養育觀念的衝突, 但作為父母,請謹記祖父母輩和大家的出發點是一致的, 共同希望孩子身心快樂成長,現在只是方法上可以提升, 所以父母與祖父母輩溝通時要多點耐心,先認同和感恩祖父母輩的出發點, 再以尊重對方的口吻探討可行方案, 再告知可行方案對祖父母的好處(尤其是讓祖父母了解新方法可以讓孫兒更愛他們和建立更好的品格),讓老人感受到子女對他們的肯定和尊重,這樣老人心理上的壓力也會減輕很多,生活中小事的摩擦幾率就會少很多;

2)家長要真正回歸到家庭教育之中,承擔起家庭教育的責任。

我們必須認清楚父母才是真正的教育責任人。我們一定要清楚,老人帶孩子是幫忙,我們是孩子教育的主要責任人,老人只是彌補,我們要付出時間精力來教育孩子,陪伴孩子,孩子最需要的也是父母的陪伴和愛。 家長和父母是孩子第一任的老師,品格教育是家庭教育所衍生出來的,所以孩子出問題的時候,不要責怪老人,出問題的時候要一塊解決,在解決過程中,父母是主導,而且要承擔責任。

3) 一起學習了解孩子所需,而不是再用「我認為、我覺得」的方式照顧孩子 。

孩子的成長學習是主動式的,他會透過觀察和體驗而產生對世界的認知,所以在家庭裏的一舉一動就是孩子所學的模板,作為家長和祖父母要充分認識和尊重孩子擁有的生存、發展、參與、自主權利, 我們不但要照顧孩子的生理需要,更要關注孩子的心靈和人格發展、習慣養成的需要,這樣才能使我們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明白物質條件不是孩子成長最需要的, 因此祖父母更不需要以提供優越的物質生活以彌補自己心理上的虧欠。

最後, 我們要明白一個人成長最關鍵的幼兒階段,對人一生的影響是深厚而長遠, 因此人的一生足以被童年牽着走。 故此辰民爸爸誠意建議各位家長,就算邀請祖父母輩照顧孩子,我們也要清晰明白自身的角色和責任,在緊迫的時間中,也要知道我們該做什麼,該說什麼, 一方面讓祖父母輩感受到我們的感激之情,同時也能讓孩子深深感受愛與關懷。

隔代教養 負面情緒 正向教育 鼓勵 討好型人格 雙面人 標籤 青春期 愛 面對考試 Anson Lo 高估 蔡少芬 感恩 自信 駁嘴 正向教長教育專家辰民爸爸。
正向家長教育專家辰民爸爸。(圖片來源:受訪者授權圖片)

辰民爸爸專頁:www.facebook.com/ringlepapa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