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尼泊爾人,家鄉,地震,自己家鄉自己救,天災,災民,祈福,送物資

在港尼泊爾人 心繫家鄉

育兒

廣告

四月廿五日下午,一場黎克特制7.9級大地震突襲尼泊爾,超過八千人身亡,逾百萬人受災,地震引發喜馬拉雅山大型雪崩,不少房屋倒塌,古建築物變成頹垣敗瓦。在港的尼泊爾人Hem Chandra Chhetri可幸逃過是次浩劫,不過,他心急如焚,得知待在尼泊爾的父母及子女平安,才能釋懷。他沒有獨善其身,深知災難過後是漫漫長路的抗戰,在港的他聯同一眾尼泊爾人,為家鄉出力。

自己家鄉自己救

尼泊爾天災距今已一個多月,期間逾百次餘震,更有次達7.3 級強烈地震,港人初期熱心施緩,不過,要解決是次危機,是場持久戰,Hem Chandra Chhetr(i 簡稱Hem)感謝港人的熱心幫助,他深明不能單靠外援,抱着「自己家鄉自己救」的想法,決意盡自己力量,聯同在港尼泊爾人,呼籲更多人持續關注尼泊爾。

根據2011年人口統計數字,在港尼泊爾人口為16,500多人,而估計現時約有二萬人。Hem與太太Laxmi居港近廿年,是在港生活的尼泊爾人之一,他懂得聽及說少許廣東話。Hem示範:「去街市買菜,幾錢斤呀?六蚊?平啲啲啦,四蚊得啦!識聽識講少少,睇就一、二、三、四、五……無啦,哈哈!」目前不少在香港生活的尼泊爾人,大多是港英殖民地時期,由英國派駐香港的「啹喀兵」或其親屬及後代,Hem亦是。「爸爸當兵,我在香港出生,一歲後回尼泊爾生活廿年,返家鄉學尼泊爾話、文化,在當地認識現時太太及誕下一仔一女,為了家庭及子女生活更好,我就返香港,賺更多錢,始終香港機會多。」

每天聯繫家人

九成尼泊爾人信奉印度教,自尼泊爾天災後,Hem待在香港尼泊爾印度教廟(Hong Kong Nepal Hindu Association)做義工。關注少數族裔的南方民主同盟主席龍緯汶陪同Hem做訪問,亦一起參與關注尼泊爾地震活動。Hem說:「在尼泊爾生活廿年,只經歷過兩、三次地震,每次都十分輕微,沒有今次那麼嚴重,今次發生大地震,根本難以想像,我的父母、子女及朋友在當地, 幸好,他們不在影響嚴重地區,沒有傷亡,但他們都很害怕,不敢待在室內,走到戶外公園搭建帳篷休息。地震初期數天,我聯絡不到他們,很擔心,幸好之後恢復網絡,我現時日日跟他們視像通訊,暫時不缺食物,叮囑他們最緊要注意健康、衛生。尼泊爾本身供電已不穩定,每日都會停電,發生地震後,電力更加不穩,一入夜,他們點蠟燭照明。」

留守做後援

問Hem有想過前往家鄉與家人會面嗎?他說知道當地很多道路堵塞了,連救援物資也送不到某些地方,怕自己加重當地負擔,加上早已計劃六月前往英國。種種原因下,他決定留在香港做後援。「我有問家人會否來港,但他們不願意離開『家』,擔心語言、文化不同。尼泊爾有75個區,知道嚴重受影響有32區,很多道路、建築需要重建,難以想像要多久,或許十年?」

現時,Hem除了每天為國家、為災民、為家人祈福現時,Hem除了每天為國家、為災民、為家人祈福外,更留守在位於油麻地一唐樓的香港尼泊爾印度教廟,因為廟祝前往尼泊爾親自送物資,沒人打理教廟,故Hem幫忙處理教廟雜務,包括煮食、招呼前來教廟的信眾或客人、整理捐贈物資等等。龍緯汶補充:「現時大約有四名尼泊爾祭司定期來港,每月回尼泊爾一次,我們收集了物資,為免通關及交通受阻滯,每月均由祭司親自帶大約兩袋回去,保證物資送到有需要者手上。」問Hem給家人準備了甚麼物資,他表示沒有特意購買物資寄予家人,有購買衣服及口罩,讓祭司分發予更有需要的人,災難前,Hem關心的不只是家人,而是整個國家。

港人好心做壞事

初期,緊急物資包括醫療用品塞滿在首都加德滿都,未能運往災民手上,有見及此,在港尼泊爾人主力收集次緊急物資,例如生活必需品,糧食、罐頭、衣服等等, 祭司於5月22日已經將第一批物資運送。Hem感激香港人及在港的同鄉支持送上物資,採訪當天,看香港尼泊爾印度教廟已放了近二十袋紅白藍物資。不過,Hem執整物資時要多篩選,有些二手衣服似足爛布,像「十手」衣服,又有些易溶化的朱古力也不適宜,他得花時間處理物資。他呼籲大家將心比己,自行篩選二手衣服,而不論長短袖、大人小朋友服裝也合適。龍緯汶表示物資收集是長期推行,待送上生活用品後,次需要的物品,例如玩具亦會收集。「大家可以捐錢或物資亦得,可自行選擇相關機構,因為尼泊爾受影響地區很多,例如宣明會、紅十字會都會各有據點,香港尼泊爾印度教廟接觸不同民居,受惠對象不同,可以將資源分散。」

參與晚會 放生祈福

尼泊爾地震後,在港尼泊爾人團結一心,捐出物資外,亦有舉辦連串活動,Hem參加了「尼泊爾地震受難者燭光祈禱會」,而早前為釋迦牟尼慶生,他與祭司、同鄉及龍緯汶一行十多人到深水灣進行放生,放生了石斑魚及海蝦,望為國家祈福。

尼泊爾是個貧窮的國家,當地人均收入只有約四百四十美元,海外同胞的援助是很重要。龍緯汶簡單地說明:「港幣一蚊好似十個盧比,搵一千港紙可以當一萬元使費。尼泊爾國內的生活環境不好,失業、貧窮等問題嚴重,如果有機會,他們都會到港生活找機會,將賺得的錢寄回家鄉起屋。」是次災難,在港的尼泊爾人都團結一心,望盡己力幫助國家。

尼泊爾人在香港搵錢多,但生活指數比家鄉也多,問Hem在港生活難熬嗎?龍緯汶笑指Hem「撈得掂」,看他一身金鏈金戒指就知道,Hem回說:「假的!」他之後認真地說,香港的金器質素好好,在尼泊爾買不到,而身上的金是他的財產,大部分血汗錢寄回家鄉及供兒子讀書。

尼泊爾跟香港很不同,前者絕大部分國民信奉印度教,而印度教眾多神,神誕辰是公眾假期,加上周六日,一年差不多有一百二十天假期,雖然生活悠閒,但變相就業工作機會少,不及香港只要勤力、肯捱肯拼搏,就有搵錢機會。Hem在港主要從事建築業及保安,而妻子在酒店任職房務員。Hem說:「很掛念家人與子女,但為了他們,寧願犧牲見面,在港拼命打工。」兒子不負爸爸努力,讀書成績優秀,獲得英國多間大學取錄他,將在英讀IT,Hem早已計劃六月初跟兒子到英國生活。據悉近年英國政府為了報答啹喀兵的功勞,會為個別居港尼泊爾人提供居英權。問Hem會選擇尼泊爾、香港抑或英國為家,他想一想,說:「不知道。」龍緯汶替他解圍:「地球就是他的家!如果他說香港是家,尼泊爾的父母可能會不開心呢。」Hem深信,無論他身處哪,依然心繫尼泊爾,盡力助家鄉脫困境。

 

撰文:Esther Ngan

攝影:黃大立(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新傳媒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