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障

【育兒心得】學障童媽嘆路愈行愈難 陳美齡:不要被制度框死!

育兒

廣告

現時香港有4.5萬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童就讀於主流學校,但奈何教育資源不足,很多學童都未受到適當的照顧。陳美齡之前在拍攝《美齡幸福便當》時,訪問了一個相關家庭 ,媽媽賴太感嘆,未來的路,只會更加難行。

撰文:Joanne 圖片:ViuTV截圖

13歲兒有讀寫障礙

賴太是一名在職媽媽,育有一名13歲的兒子樂樂,今年就讀中一。

因為樂樂是家中獨子,所以受盡父母的寵愛。

在樂樂一歲時,賴太就發現他走路會比教笨拙,常常都會絆到。

開始說話都比同齡的小朋友慢,而且說話時,句子結構會讓人不明所以。後來有些社工朋友就對賴太說,樂樂可能有讀寫障礙的問題。

作為父母,都會希望子女可以健康成長,樂樂出世頭兩年,賴太還是一位全職媽媽,在得悉樂樂有特殊學習需要時,她自己都會感到內疚。

令賴太覺得最辛苦的是,有很多外在因素影響到樂樂,例如是同學的欺凌,以及老師的不理解,會誤以為樂樂是因為懶,所以學習進度才會比一般學生緩慢。賴太說時,心應該很痛。

令賴太覺得傷感的是,香流的主流教育根本沒有辦法可以協助像樂樂一樣的小朋友。

因為香港的教育制度太着重成績,根本不能造就有學習障礙的學童。或許只有到外國,才可以找到出路。

6年小學轉3間學校

美齡姐姐知道樂樂在6年小學生涯中,竟然轉了3間學校,都不禁表現出一點憂心。

樂樂就表示最喜歡小學畢業那間小學,因為老師會與學生們打成一片,又會對學障學童比較體諒,例如減少抄寫功課,在考試時會為他延長時間等。

樂樂在前兩間小學,都曾有不少不快經歷,例如老師要求學生要做完改正才可以吃飯,又表示曾受過師長的侮辱等。

美齡姐姐得悉時也替樂樂不值,更指出,其實在不少兒童心理研究都指出,老師的態度,會左右學生的實際能力,即如學生得到讚賞或認同,他們會更見積極,相反就會很快因挫折而放棄。

更感嘆現在很多學校都很急進,又或者為顧整體的學生水準,而妄顧個別學生的需要。

訪問當天,美齡姐姐與樂樂他們一起去釣魚,過程中,賴太不斷鼓勵樂樂與陌生人交談。例如去問問其他釣魚人士的收獲等。

起初樂樂都不太敢,希望媽媽可以陪陪自己,為他壯膽。

因為賴太認為,要刺激樂樂保持一份好奇心,才可以鼓勵他勇於發問,不怕與陌生人相處。而睡生為男生,更應該主動、大膽。

最後樂樂終於成功踏出第一步。

賴太表示,像樂樂這樣的小朋友,其實要承受不只是學習上遇到的障礙,簡單如抄寫一篇文章,他也可能要花上比別人多幾倍的精力。

當他花上很多的努力,但都得不到別人的欣賞和諒解,更甚是朋輩間的取笑,老師又只看重結果,這樣對樂樂的打擊只會更大,令他的情緒更失落。

為樂樂輔導的社工指,現在每8、9個學童,就有一個是學障生,情況真的很普遍。

雖然說資源不足,但其實只要家長願意去接受,老師不要以學業去衡量小朋友的價值,這樣已經是一種支援。

美齡姐姐亦鼓勵賴太,世上無人是完美,只有不同,每個人都是獨特的。

作為媽媽,不是要把樂樂教到像一般小朋友一樣,而是教樂樂去做「樂樂」,培養他的專長,讓他可以盡情發揮。

 

賴太表示,很多老師都稱讚樂樂很有繪畫的天份。

美齡姐姐就建議賴太,除了讓樂樂去學,強化自己的專長之外,更可讓他嘗試去教人,因為在過程中,他會發覺自己的不足,從而更有動力,去學得更專,激發出對知識的追求。

「快樂人生」不是由制度介定

美齡姐姐痛惜賴太還未找到一個可保護樂樂的方法,不過這並不是賴太的問題,是社會對學障童未有充份的了解,才會令家長有如此多的憂慮。

現行的教育制度,每年都造就幾萬個「失敗者」,DSE成績不理想,就被認定是「失敗」!其實事實並非如此,就升不考這個試,小朋友一樣可以過快樂的人生!

 

放棄全職 、大屋及工人

Iris係一個半職媽媽,有一對仔女,分別讀一年班同三年班,兩個都喺非主流學校返學。

會選擇非主流學校,係因為見到大女晴晴當年喺主流學校讀書壓力好大,功課多,考試多。雖然老師話晴晴可以谷得到,但係Iris就覺得如果個女唔開心,犧牲就會好大。

漸漸Iris發現晴晴對學習失去興趣,想搵辦法幫個女走出困局嘅時候,就遇到呢間非主流學校嘅學生。

為咗入讀呢間學校,Iris毅然由全職工作轉為半職,亦由兩房一廳嘅單位,搬到去而家一房一聽嘅細單位。

雖然租金壓力係大,但係經過咗一年嘅時間,Iris覺得而家比以前住大屋,有工人嘅生活,更加開心。

因為同一對仔女相處嘅時間多咗,可以日日陪佢哋起身,同煮午餐畀佢哋帶返學。難怪Iris話:「呢啲生活對要全職返工嘅媽媽嚟講,係好奢侈㗎喇!」

呢日美齡姐姐就同晴晴同朗朗,一齊返學,體驗吓非主流學校嘅生活。

家姐晴晴只係小三,但係就幾乎日日帶住細佬,一齊搭火車返學。

美齡姐姐話,小朋友日日自己搭車返學,培養好高嘅自立性,晴晴仲要照顧埋細佬,所以責任感都好強。

Iris話學校每個學期都有唔同嘅主題活動,所以上課地點都會經常轉換。晴晴、朗朗喺拍攝當日,就係去大圍上滾軸流冰堂。

非主流學校連點名方式都唔同啲!老師會影張大合照,放上whatsApp Group ,等家長知道自己嘅仔女已經到達集合地點。而且上課時間係上晝10點至下晝4點,返學時間會比主流學校會晏啲。

由火車站行去上課嘅公園,老師沿路都會向同學仔講解眼前見到嘅植物。

讓孩子在真實環境中學習

又叫佢哋聽吓樹木「心跳」嘅聲音。

美齡姐姐好欣賞呢種教學方法,形式好似外國嘅自由學習,搵啲專家嚟向小朋友講解各種事物,充實佢哋嘅課外知識。小朋友可以聽到、睇到、摸到,記憶亦都會加深好多。

課室外的體驗學習

Kinal校長話,「無牆學校」係以一個「Unschooling」嘅形式進行,有校舍,冇課程,分幼兒班,高小低小,以混齡學習為主。

與主流學校最大嘅分別,就係唔使趕課程,唔需要擔心功課、默書同考試,可以投入學習,全情體驗。

呢種學習形式,係想建立同小朋友之間嘅真實連繫,而呢種連繫係同成績、功課無關,係一種知識嘅連繫。

冇交功課式嘅學習,小朋友就會真正享受,以及擁有知識。

片段中睇到小朋友好投入。

笑容真係好多。

有冇擔心學術方面追唔上?

美齡姐姐覺得Iris為對仔女作出咁嘅選擇係好有勇氣,但亦都好奇Iris會唔會擔心呢種學習形式,會令一對仔女喺學術方而追唔上。

Iris就話自己唔擔心,但係身邊嘅屋企人就會擔心一對仔女會唔會唔識字,但係實際上佢哋識嘅字其實都唔少!

而且,Iris覺得晴晴、朗朗得到嘅體驗,係好超乎佢預期。例如學期初晴晴、朗朗跟學校去「流浪」五日,要去唔同嘅地方過夜。

之段Iris收到晴晴喺「流浪」時寄嚟嘅明信片。

Iris覺得呢張明信片好珍貴,因為佢知道個女唔怕辛苦,只要佢覺得辛苦得嚟係值得,就會好享受!

Iris都覺得一對仔女有啲似實驗品,不過呢個實驗係冇壞處,因為點差都唔會比以前差。

最重要係喺呢個學習環境,同思維模式下,佢哋將來面對困難嘅能力會更加強。

也有學校學不到的事

美齡姐姐認為,呢種學習模式因為冇學校,去到邊就要學到邊,可以人生經歷上,唔係一般主流學校可以吸變得到。

但係有啲主流學校學到嘅嘢,佢哋又未必學得到,例如紀律,或者專心聽大人講嘢,呢啲喺學校學就會容易啲喇。

自由都要有計劃

美齡姐姐欣賞Iris嘅勇氣,不過都會擔心呢條路好難行,因為一般人行嘅路,由幼稚園去到高中,只係諗點樣去適應,但係Iris揀呢條路,係要靠自己行出嚟,用自己嘅手腳為後生鋪路。

呢個係好大嘅挑戰!所以美齡姐姐叮囑Iris,個腦成日要諗住唔同嘅後備計劃,可以保障小朋友有美好嘅將來。

Iris經美齡姐姐提醒,都發覺自己有時太忙,都會疏忽為一對仔女去計劃,去打算。

未來會為佢哋諗多啲,為佢哋要更加負責任。

美齡姐姐明白,自由係好吸引,但係當畀小朋友自由學習,家長同老師係需要有好詳細嘅計劃,小朋友至可以享受自由。如果冇一個好好嘅學習基礎,就更加冇嘢可以依循。

為人母 每天也在學

Iris 亦好明白呢個道理,所以自己都好想學多啲,應該點樣去教、去照顧小朋友。好多時父母係同子女一齊學習 ,一齊成長,一齊學習點樣去經營一個家庭。

美齡姐姐希望呢種非主流嘅學習模式可以成功,咁樣家長就可以有更多選擇。

亦都希望Iris可以幫一對仔女搵到自己嘅夢想,完成佢哋嘅夢想。

潮媽唔易做

Suki是個出身自傳統家庭嘅潮媽,因為爸爸重男輕女,造就了Suki長大之後熱切追求自由,從而亦影響到她成為媽媽以後,都對管教女兒抱持開放的態度。

Suki有一個獨生女Maya,今年已經12歲。雖然Suki是一個在職媽媽,但是生活重心幾乎都放在女兒的身上。

有時女兒都會嫌她煩,不過她認為,父母煩都是子女造成,如果不緊張你,何必煩你?

不過Suki有時都會諗自己唔應該放太多投資在女兒身上,怕過多幾年,女兒再大一點,有了自己的朋友圈,不再理她,她的心靈就會很空虛。

Suki 每一日都會為Maya煮午餐便當,事源是有一次到學校參觀,順便看看Maya午餐是吃甚麼,當她看了一眼之後,就決定每天為Maya煮理午餐。她相信食物可以讓女兒感受到,她的愛是十分澎湃的。

3年以來,每天都製作不同的菜式給女兒帶回學校,累積至今,已差不多有4百多款。

曾經出現過的餐單竟然有北京填鴨,由烤鴨到搓餅,都由Suki一手包辦!

透過食物學習不同文化

美齡姐姐鼓勵家長要讓小朋友多嚐試不同的食物,她自己也經常煮不同國家的食物,給她的囝囝吃。

因為她希望兒子可以透過不同的食物欣賞世界上不同的文化。

Suki 小時候很想做舞蹈員,但是受到家人極力反對,於是被迫放棄自己的理想。到自己做了媽媽,她就會盡量讓女兒去試,只要女兒喜歡,她都會盡量去成全。

例如Maya喜歡追星,想學體操,喜歡拍短視頻,Suki都會陪女兒一起去做,目的就是要讓女兒感受到她的愛。

為子女鼓起勇氣去嘗試

美齡姐姐認為,現在為人母要刻服的事情太多,有時候為了讓子女更親近,就要去接受很多新的挑戰。

「為了兒女,放手去試吧!」這樣的勇氣,其實是子給予我們的。

囡囡反而想有點壓力

Maya天生柔軟度高,所以即是到差不多10歲才學體操,也不至於太幸苦。但她卻跟媽媽 說:「如果你早點迫我學,我就可以去參加奧運了。」

但是Suki卻跟Maya說:「我不想迫你,不過你想試的,我都可以讓你去試。」

Maya 養的寵物是兩隻小老鼠,而Suki本身是很害怕老鼠的。

不過因為Maya喜歡,所以Suki就硬着頭皮去接受,現在拿在手上把玩都不怕。美齡姐姐看在眼內,認為這是母愛偉大的地方。

兒女長大 需要空間

美齡姐姐一開始很擔心Suki的情緒都很依賴女兒Maya,她好像成為了女兒最忠實的粉絲。

Suki亦承認這一點,更認為自己才是女兒的前世情人。

美齡姐姐勸告Suki,指Maya現在已經12歲,是時候要放手,讓女兒及自己也要適應獨立的生活。

如果互相依賴下去,女兒長大了,就更離不開父母,難以獨立生活。

所以美齡姐姐建議,家長有時再站遠一點,逐步讓子女有自己的空間去發展個人的人際關係。當然,父母的愛是不會變的,只是要提醒自己,不要黏得太緊。

最難就是放手

美齡姐姐說:「帶小朋友最難就是放手,小朋友到了某一個年齡,父母也不能依賴他們,不能將自己每一個喜悅,都寄托在小朋友的行動上。也要教會小朋友,不是要得到父母的讚許才是成功,就算沒有父母在身邊,他們也要有認同自己的能力,因為如果太過互相依賴,對雙方都不公平,也不會得到幸福。」

第三及第四集,美齡姐姐分別訪問了兩個背景截然不同的家庭,一個是為了培育女兒移居香港,更辭去工作當起「全職爸媽」的雙非父母,另一個則是單親家庭,媽媽離婚後獨力撫養一對都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囝囝。身為教育博士的美齡姐姐,從與兩個家庭的相處中,分享了很多切合許多香港家庭同樣面對著的育兒問題。

新移民父母全職湊女

張先生是北京人,張太是廣東。二人在4年前,為了讓在香港出生的女兒-瑤瑤(7歲)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移居到香港。

張先生一家居於屯門,兩夫妻沒有工作,但家境富裕。客廳之內可以容得下一座三角琴,不過就因此而「犧牲」了擺放梳化及電視機的空間。

雖然張先生是內地的官家子弟,家底甚豐,不過從甚言談間,可感覺到他為人謙厚,亦不會驕縱女兒。 像女兒的獎座放滿一屋,美齡姐姐也取笑他應該沒有把全部獎座放出來,應該有部份是放在倉庫。不過張先生則指瑤瑤在學校只是很普通的學生,比她優秀的人有很多。

而且張先生亦指自己對囡囡的品德要求甚高,如果看見她在比賽得獎後太得意忘形,必定會馬上糾正。

美齡姐姐在與瑤瑤相處過後,認為瑤瑤是個乖巧,陽光的小朋友。

瑤瑤亦有主動與美齡姐姐分享自己的家庭事,例如每年暑假父母都會帶她到外國旅行,她家中的所有鞋,都是在日本買回來。還有她去年的生日會,父母邀請了90個賓客跟她一起慶祝。

學習「缺少」 培養正確價值觀

因此美齡姐姐認為,父母為女兒犧牲許多,瑤瑤現在實在太幸福了!建議父母應該要讓她學習「甚麼叫缺少」。因為當小朋友發現自己有不足的時候,潛能就會發揮出來。假如瑤瑤將來遇到挫折、或有朋友對她不好,被欺騙,就會受到很大的打擊。所以父母應該要找機會教導她「怎樣面對挫折」。

另外,應該要讓瑤瑤知道,她現在擁有的一切,都不是普通人可以得到的,也不是值得驕傲的事,最重要是一家人可以一起相處的時間,是用金錢買不到的,才是最重要!

為小朋友擴闊眼界

小朋友的世界,多是在家裡和學校,家長可以多帶小朋友出外經歷,旅遊、做義工,可以體驗不同人的生活,回來再討論,可以令小朋友的生活更有深度。

不必渴求子女回報

美齡姐姐:「愛護小朋友,為小朋友犧牲,是不可以渴望回報的。曾經人說過:『3歲為止,小朋友已經回報了你所需要的,已經盡了孝道。』因為他們太可愛,給你太多幸福的時光。4歲以後,他們氣你是應該的。所以就算你是犧牲很多,甚至為培養小朋友,而將人生也徹底轉變,就算他們長大了,真的不回報你,也不需要失望,因為小朋友有他們自己的人生,你也應該有自己的人生。

單親媽獨力養兩囝囝

另一個個案媽媽Irene是一個屋邨單親媽媽,一個人養活兩個囝囝𢁉𢁉(10歲)和曉楊(7歲半)。一個人帶大兩個仔已經不容易,更令Irene吃力的是,兩個囝囝都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問題。

哥哥𢁉𢁉患有亞氏保加症,情緒比較難以自控。

 

 

細佬楊楊,在媽媽口中是個非常好帶的小朋友,吃得飽就睡得好,不過卻有專注力不足的問題。

Irene 坦言母兼父職是很吃力,不過與兩個囝囝一同生活,的確是一件開心事。

小心飲食有助控製情緒

美齡姐姐指,小朋友的情緒,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而食物就是其中之一。例如常喝甜的飲料,在睡前吃難消怎的食物,就會令小朋友睡眠不足,心情煩燥, 如果家長可以小心照顧小朋友的飲食,就可以幫助小朋友控制情緒。

單親需要安全網

美齡姐姐又認為,單親家長很需要一個安全網,所說的不是社工和醫生,而是一群可以隨時現身可伸出援手的朋友。萬一家長有何需要,只要一通電話,有誰可以立刻幫忙照顧孩子,這是單親媽媽一定要做得到的。

Irene離婚前與丈夫家人同住,一個八口之家,對育兒理念各有自己的想法,與丈夫的爭拗漸多,與其讓小朋友活在爭拗之中,不如與丈夫分開,讓孩子的成長更健康。

讓孩子可以放心去愛

美齡姐姐認為,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不一定是不開心的。社會上已經有很多離婚的案例,其實只要家長可以讓小朋友知道,他可以放心去愛人、信任人,就算受到傷害都是值得的。以大人來說,一段緣份就算不能白頭到老,亦要保持正面。

在訪問期間,發生了一件小插曲。𢁉𢁉本來約了同學去打乒乓波,誰料同學爽約,未有出現。

Irene就勸囝囝不如下次再去,現在去的話,可以玩的時間可能不多。此話一出,𢁉𢁉的情婚即起波動。

最後由美齡姐姐出手,主動邀𢁉𢁉去打乒乓波,而且讓他打到夠為止,𢁉𢁉才平復下來。

 

要和孩子商量解決方法

美齡姐姐理解𢁉𢁉的心情,認為10歲的𢁉𢁉如此激動,是因為覺得自己有障礙,所以不被信任。家長應該要解釋給他聽:「我是因為擔心你,控制不了自己,細佬亦控制不到的話,就會令你發生意外。」要和小朋友一起商量解決方法,例如:「我跟你一起去。今晚不吃飯了,買兩個麵包,我跟你一起去打球,可以嗎?」小朋友就會聽話。

Irene有時為了培養兩個囝囝的責任感,會訓練他們合作一起去買街市買餸。

美齡姐姐透過一天的觀察,勸告Irene不要太緊張。緊張小朋友是好事,但不必緊張要「做得好」。要給他們有更多的活動空間、成長空間和失敗空間,即使一起去經歷失敗也是無妨。媽媽學會放鬆,孩子的成長也可以輕鬆點。

最後兩個囝囝為媽媽親手製作一個便當之餘,更對媽媽講出自己的心底話。當Irene一聽到囝囝話:「多謝媽咪,帶我哋去摘士多啤梨!多謝媽咪,日日都好辛苦咁叫我哋起身!」就已經忍唔住喊!。

𢁉𢁉同楊楊仲應承媽咪以後都唔打交。

Irene對此覺得很感動!她並不期望兩個囝囝讀書成績有多好,只希望他們會是個謙虛、正直的人,可以在自己喜歡的領域發揮所長。

最後,美齡姐姐希望大家不要標籤單親家庭的孩子,其實社會上有很多單親家庭都是很成功的,問題是在於家長有否給孩子充份的愛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