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父苦養愛滋兒

育兒

廣告


說起「愛滋病」,很多人便聯想到是性濫交所致,又認定是絕症,一旦染上只能等死。有色的眼鏡、眾多的謬誤令愛滋病患者及其家人伴着壓力。陳先生(化名)的兒子明仔(化名)受母嬰感染而有愛滋,兩父子相依為命,陳父凡事為兒着想,父兼母職、耗掉積蓄、中港兩邊走、封閉自己……身心俱疲都從無怨言,他最希望是兒子身體健康、不用承受社會的歧視目光。

陳先生(化名)Profile
55歲,90年代與緬甸妻子結婚,並育有一兒明仔(化名),後來,妻子確診愛滋病並逝世,當時大約兩歲的兒子亦證實受愛滋病病毒感染。自此,一人照顧兒子,而現時明仔已經18歲,病情受控。

妻子做手術受感染
儘管香港是文明開放的社會,但提到「愛滋病」,歧視依然存在,大眾總是聞「滋」色變。雖然陳爸爸願意受訪,但為怕患愛滋病兒子被認出受到標籤及歧視,所以回絕父子一同受訪、提供兒子童年照的要求。

身型瘦弱,體重只有110磅的陳父,訪問當天身穿短褲、風衣,頭戴cap帽口罩,乍看下還以為他年過60,但原來他只有55歲。面對筆者的提問,他雙手不時緊握拳頭,顯得緊張,旁人不難察覺到作為愛滋病者的家屬,也同樣承受着巨大的壓力。

回想明仔是如何患上愛滋病,陳爸爸慨嘆的說:「我太太是緬甸人,當明仔約1歲,我們一家人返太太的娘家,當時她已表示不舒服,我不以為意,以為她思鄉,故決定讓她再在家鄉多留三個月,我先帶同兒子回港,再回來接她。怎料,兩星期後,突接到她因愛滋病離世的死訊,當時我不太相信,覺得是醫生斷錯症。不過,我也正準備跟兒子在香港檢查,醫生建議我先做,後來我沒事,就深信這只是醫院出錯,便沒替兒子進行檢查。」

為了生計,陳先生因而要在內地工作,故將兩歲多的明仔交由香港的親友照顧。「當時明仔經常肚屙,一日屙7、8次,親友帶他求醫,醫生指他的抗體很少,免疫系統出問題,最後確診患上愛滋病。我當時十分震驚,即從內地回港。」陳爸爸還記得當時來到親友家,看到親友極之害怕,用棉被牢牢包着自己,以防免受感染。那刻,陳爸爸心裏明白,人人都當兒子為怪物,作為唯一的親人,他要咬緊牙關,為兒子挺下去。

事後,他自己再進行全身檢查,等待期間顯得六神無主,每想到自己也有機會是愛滋病患者,頓時覺得前路茫茫,不知兒子將來怎算。幸好!最後他證實沒有受感染,算是不幸中之大幸。及後,他回想太太懷孕前曾於泰國接受腿部手術,他想應該是在輸血時,而不幸染病。

為兒子學習前途回港
中港兩邊走的生活持續多年,陳爸爸坦言兩父子一直十分封閉,不敢去別人家,也不會邀請親友來家玩。待在內地生活好幾年,但明仔沒有內地戶籍,不能考內地高考,陳父為了兒子前途,決定回港定居,讓明仔在港讀中學。他並在明仔13歲時,告知他真相。「鼓勵他『每個人都會病,不要太介懷』,他好像沒太大反應。現時一直定時服藥控制病情,並會好好叮囑他萬一受傷出血,要自己小心處理。」

陳爸爸感恩兒子病情受控,只是身形比同齡孩子瘦削。現時兩父子定居香港,18歲的兒子就讀中學,身形瘦削的陳爸爸自力更生,靠從事搬運工作賺錢養家,他們不時到愛滋寧養服務協會做義工及參加活動,生活安定。陳爸爸直言現在不會給太大壓力予自己。「從來沒有想過放棄(兒子),盡量『睇開啲』,勉勵自己將來會有新藥能把兒子治癒。我希望外界別對此病太大反應,給患者多些空間,視作普通病,這樣會(令患者)開心好多。」陳爸爸對明仔的期望,不是要他成才成大器,而是希望他健康及不要受到歧視。說簡單嗎?對於愛滋病患者來說,是非常難。希望大家看過陳父的剖白,可給他們多些正能量,一起實現他的願望。

撰文:Esther Ngan
攝影:溫俊鏘(部分相片由相關機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