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暑濕

中醫教路 5招防炎 抗暑濕

健康

廣告

七月天氣漸趨炎熱,加上暑濕來臨,人們多食凍品,令到脾胃功能變差,一些胃脹、胃痛、便秘、敏感腹瀉等小毛小病就順應頻生。今期註冊中醫彭明慧教大家5招對 抗暑濕 ,大人、細路都用得着。

註冊中醫彭明慧

1 .定時曬太陽增陽氣

夏天避太陽都唔得閒,仲要去曬一曬?無錯,因為在中醫養生角度是順從四季陰陽變化來調整個人起居、飲食、作息等,以達到養生防病的目的。在《黃帝內經》提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只要夏天在「生長陽氣」這個環節做得好,不但夏季能收到養生之效,就連秋冬季節都能減少疾病的發生。彭醫師指一些陽虛體質人士容易出現頭暈、怕冷、經常感冒、腹脹、泄瀉、尿頻、水腫及大便溏爛等問題。建議利用夏季自然界陽氣充盛的時機,採用溫性治療方法去調動體內陽氣,增強體質,提升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夏天適量的曬太陽,可以溫暖身體,提升陽氣,是養生的好方法。」彭又指除了曬太陽,亦可以吃薑驅走寒氣,因薑味辛性溫,入腸胃經,有溫胃、化濕、發汗之功,可以排走人體內的濕邪濁氣。對於都市人夏天常貪冷飲寒食,辦公室內長開冷氣,運動少又不出汗,損害人體的陽氣,這也是有用方法。

2. 忌凍飲過量刺激腸胃

夏天熱,以為來一杯透心涼凍飲消暑實無錯,但原來對身體也有害。彭醫師說,從中醫角度並不認為凍品有好處,然而在酷暑下很難完全避免不讓孩子進食飲用凍品,但切不可過量。「進食過多冷飲凍品,會使胃腸溫度下降,引起不規則收縮,可誘發腹痛、腹瀉等病症,再加上飲料的品種較多,多飲還會影響食慾,嚴重的話還會損傷脾胃或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出現腹瀉或消化系統免疫力降低。」彭建議,如果真的要飲,選擇時亦不應考慮有冰塊、沙冰類,以免對胃腸的刺激過大。另外,過度寒涼會引致水腫、胃寒、宮寒不孕、大便溏爛、月經延期或疼痛等問題,要小心為妙。

3.夏天吃點助去火

夏天在五行學說中與「心」相對應,夏季火熱熾盛,容易出現心氣火旺,另外,夏季脾胃功能較差,容易食慾不振。此時,彭醫師建議可多吃一點苦的東西,用苦味之陰調整夏季之陽熱,除了對清我們的心火、體熱都很有好處外,吃苦味食品亦能恢復脾胃運動能力,增進食慾。另外,彭醫師又指,中醫又有「汗為心之液」一說,夏季不宜大量出汗,但同時要注意保養心氣,可多食大棗、小麥、桑椹子及蓮子等食品。

4.凍飲五類人掂不得

不少人會食雪糕、刨冰等凍品去解暑,但彭醫師表示除了平時有怕冷、怕風、多汗等症狀、體質虛弱的人不宜食外,經期女性、產婦最好不要食用凍品,因為前者此時若食用寒性的凍品,極易導致氣血受寒而凝滯、經血排出不暢,引發痛經,嚴重者可造成月經不調;後者則因剛生完寶寶的媽媽身體極為虛弱,食用凍品不僅不利於產後臟腑功能恢復,還會傷及脾胃,引發日後的腹部冷痛。另外,脾胃功能相對減弱的老年人,以及夏季因空調溫度過低或冒雨引發感冒者亦不宜食用凍品。

5.多飲消暑瓜果湯水

夏天瓜果屬當造季節,大部分瓜果味甘性涼,如冬瓜、青瓜、絲瓜及苦瓜等,而綠豆、馬蹄、夏枯草具有清熱解毒,消腫下氣、解暑去火等作用。炎夏經常喝些綠豆湯、綠豆粥,有涼爽舒適之感,並可起到預防暑熱。至於夏枯草俗稱
「下火草」,清熱解毒降火功效尤強,但脾胃虛弱者不宜多服。彭醫師今次推介了兩款湯水及甜品,閒時煮來飲,消暑一流!

關鍵詞
抗暑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