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疲勞

抗疫疲勞|疫下全港85%人口出現焦慮或抑鬱 醫生談疫境自處5大步

健康

廣告

抗疫疲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近日不斷攀升的確診數字和各式各樣的疫情新聞,好容易無形中積壓了很多精神壓力,不斷有染疫兒童離世的新聞又令媽媽們特別緊張。世衛3月2日發佈的精神簡報中就指出,疫情下全球焦慮和抑鬱症患病率增加了25%。無論是隔離期間無法與外界接觸,抑或面對擔心受到感染的恐懼不安都令都市人越來越壓抑。災後心理輔導協會總幹事杜永政表示,疫情下估計全港有85%人口出現焦慮或抑鬱,三分一的人已患上「創傷後壓力症(PTSD)」。有見及此,我們一起來看看兩個90後女醫生Dr.cathylo, Dr_cherylcha和精神科 Dr. Uccello 小鳥醫生的對話,看看如何面對抗疫壓力,掌握疫境自處5大步。

抗疫疲勞
(圖片來源:新媒體圖片庫)

抗疫緊張,港人時常心情低落,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患有抑鬱症?

抗疫的確為人徒添不少壓力。喜歡的東西不能做,每天宅在家中,為著食物為日用品的存貨而擔心。正因如此,不少人心情低落,甚至出現懷疑抑鬱的症狀。事實上,持續的巨壓的而且確會為我們帶來情緒上的困擾。舊一個年代叫做Demoralization,近一點的叫做適應性障礙(Adjustment Disorder)。這和真正的抑鬱症(Depression)有出入。

抑鬱症跟適應性障礙不同,患者的症狀的嚴重性和壓力的高低不成比例,即使壓力消失,患者的症狀依然會持續一段時間。相比之下,抑鬱症的症狀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更大影響。

小鳥醫生3點建議:無需過分緊張

1. 不要太過執著,也不要胡亂去填網上的問卷,看看自己是否真抑鬱。

2. 最重要的是找到緩解壓力的方法,積極面對每一天。

3. 要是症狀真對的生活造成困擾,再看精神科也不遲。

疫情下整天想要洗手,是否有強迫症?

強迫症知道過分擔憂 仍不自覺作出行動

強迫症的症狀一般分成兩個部分。一是Obsession,二是Compulsion。Obsession是重複出現在患者腦海的想法,這些想法跟一般的想法有點不同。患者不能控制這些想法的出現,也一般會為這些想法感到困擾,因為他們也理性的知道自己的擔憂有點過分。為了平復這些想法,患者會不自覺的做出一些行動,而這些行動就是Compulsion。以洗手為例,強迫性的患者會不斷重複的擔心和憂慮自己的雙手是否依然藏污納垢,儘管表面是如何乾淨。患者心裏也知道這些想法有所不妥,但是為了平復和安撫這些憂慮,患者唯有不斷洗手。

抗疫疲勞
(圖片來源:新媒體圖片庫)

洗手洗到有皮膚或其他健康問題才要留意是否患焦慮症

疫情下人人都要洗手,但跟強迫症不同,疫情底下洗手可是人的自主理性決定。若果為了防疫手洗得太多,造成皮膚或者其他的健康問題,也需要多多注意。這雖然不是強迫,但也有可能是其他的焦慮症狀!

疫下減壓方式

減壓沒有一定的公式,每個人也有各自的最佳方法。但以下兩類可供讀者參考。

  1. 可散步,在戶外空曠的地方走上一兩小時,什麼煩惱也一掃而空。衹是在新冠疫情底下,外出時也得小心為上。
  2. 自行冥想和靜觀。冥想和靜觀在治療師的幫助底下當然更加理想,但其實網上也有很多應用程式,讓使用者可以自行放鬆心情,舒緩壓力。

逆境自處5大步

一、想一想自己從前的難關是如何的過。
二、想一想情況去到最壞會如何,自己又是否能夠承受得到。
三、跟自己最愛的人擁抱,想一想自己還剩下些什麼。
四、可以善用呼吸讓自己放鬆下來,常見的有腹式呼吸法、靜觀呼吸法
五、 每天撰寫感恩日記,記下三件值得感恩的事情,你會發現你的人生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糟糕

抗疫疲勞 以上資訊來自Facebook@90後女醫生教室,如果有任何懷疑要向家庭醫生查詢,資料只作公眾教育用途,不構成個人醫療意見。
以上資訊來自Facebook@90後女醫生教室,如果有任何懷疑要向家庭醫生查詢,資料只作公眾教育用途,不構成個人醫療意見。(圖片來源:Dr C&C – 90後女醫生教室)
抗疫疲勞 小鳥醫生著作《精神科的另類教科書》《濫藥治療診療室》《躁狂抑鬱對談錄》
小鳥醫生著作《精神科的另類教科書》《濫藥治療診療室》《躁狂抑鬱對談錄》(圖片來源:facebook@小鳥醫生)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

圖片來源:facebook@小鳥醫生,Dr C&C - 90後女醫生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