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閱讀

親子閱讀有乜好?

育兒

廣告

到校主持親子閱讀講座,跟家長講到提問技巧時,我會請他們用「為甚麼」和「如果」作提問。例如,說《國王的新衣》時,可以向孩子提問:「為甚麼故事中只有那小男孩有勇氣向國王說出他沒有穿着任何衣服的真相?」又或者:「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國王,聽到真相,會有何反應?」

用「為甚麼」和「如果」提問,其實是左右腦的訓練。訓練右腦,要多做前想像練習,就是用「如果」作提問;訓練左腦,要多做後想像練習,就是用「為甚麼」作提問。

兒子們小時候,我跟他們說故事,是「家常便飯」。說故事時我總會提問,與孩子作互動。到他們說話能力較強時,便倒過來向我提問了。

說《小木偶》的故事,有一個情節是小木偶的爸爸給小木偶一本書,着他自行上學。三歲多的細仔聽了,帶點激動地道:「他只是個小朋友,怎可以自行上學呢?為甚麼他爸爸不讓他坐校車,又不帶他到學校?連書包也不給他買一個……

孩子對很多事物的認知,都是通過日常生活及家庭教育而來的。兒子的發問,令我會心微笑之餘,也令我感安慰:他不是處於被動,他會思考、提出疑問。

公主王子的故事,往往令女孩子喜愛到有些瘋狂的地步,但對男孩子的感染力則不會太大。不過,因為是經典童話,我還是會跟兒子們說一遍。那晚上跟細仔說的,是《白雪公主》。這類故事到了最後,公主總是嫁給王子,過着幸福快樂的日子。「之後怎樣呀?」細仔不大滿意千篇一律的結局,要求我即場作續集。

「之後他們該會生孩子,像爸媽一樣。」我照常理推測,又問:「你認為呢?」「為甚麼這樣快?」他忽然吐出這個問題。「這樣快?你指的是甚麼事?」難道他誤會了他們一結婚就生孩子?「這樣快便結婚?」他瞪大眼睛,又問:「王子見了白雪公主『一陣間』,就跟她結婚了?不用拍拖嘛?」

該是看過爸媽拍拖時期的大疊合照,令他先入為主:結婚前要拍拖,像爸媽拍拖一年多才結婚,這才是「合情合理」的做法。親子閱讀,除了可以訓練孩子的想像和思考能力、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之外,還可以讓我們多了解孩子的想法。

大仔小時候聽故事,無論是寓言、童話、民間傳奇,他都非常接受,興之所至更會把故事續作下去,聯想力非常豐富,屬感性之人。細仔則剛剛相反,非常理性,着重原則,對一些他認為不合理、不合邏輯的事,便要馬上「發聲」。

待細仔上了小學後,我跟他說故事時,嘗試加入生活故事,例如何紫先生的《40兒童小說集》和《兒童小說又集》。雖然寫的是三、四十年前的兒童故事,但細仔聆聽時極為投入,也可趁機讓他了解上一代──我和他爸爸的童年生活。

孩子在嬰幼兒時期,跟他們進行親子閱讀,我會選寓言、童話和各國的民間故事,以豐富他們的想像力和表達能力,亦可以培養他們對是非黑白的判斷能力。

當孩子到了兒童時期,我會跟他們講名人自傳、傳記和勵志生活故事。孩子可以從故事了解主角如何克服困難,如何解決問題,從中學習其頑強意志。

我的兒子們升上小學後,功課量當然比以前增加不少,上床就寢的時間因而推遲了。不過,每晚臨睡前的親子閱讀時間就「照舊」。兒子們年齡相距四年多,聽的故事不同,因此兩人的故事時間是分開的,誰早上床,我便先跟誰說故事,而多數先上床的都是細仔。

細仔上了小學後,我跟他進行親子閱讀所選的書,有新有舊,當中包括何紫先生的小說系列。或許有些家長都曾經是何紫先生的讀者,知道他早在二十多年前已離世,他的小說是以描寫七、八十年代的兒童及青少年生活為主,可能大家會問,這個年代的孩子,看他的書會有格格不入的感覺嗎?不會!如果家長在說故事前花點功夫,提起孩子的興趣就可以了。例如問問孩子,想不想知道爸媽小時候讀甚麼學校?可有興趣看看爸媽的學生相、童年照片和成績表?

孩子一般會反應熱烈。在翻看舊照片時,可以順道談談當年的校園生活、學校旅行、師生相處情形、課餘消遣,進而談到社會環境建設、交通等等的不同,建立起孩子的閱讀準備心理,便可以介紹何紫先生和他的小說,然後開始進行親子閱讀。

聽我說何紫小說的細仔,只有七歲,但聽小說聽得津津有味。那個年代的孩子,不是人人有書讀。家庭經濟出問題了,犧牲的總是孩子的學業,小學未畢業也得做童工以幫補家計,在「社會大學」繼續求學、拚搏。那個年代,可以讀至中學畢業的,已是不錯,能升上大學的,更是鳳毛麟角。

給兒子讀何紫先生的小說,我彷彿回到童年時。小學生一個月的「零用」(其實是車資及零食錢)約莫三、四十元,不少人上了小學已懂自行上學,甚至要幫忙買餸煮飯、照顧弟妹。要令新世代孩子認識上一代人的生活,最好的方法,除了到博物館走一趟之外,就是通過閱讀以孩子為主角的舊小說。

一直以中學生為寫作對象的我,生了孩子後,便嘗試寫童話和兒童勵志小說。跟細仔說完何紫先生的兩本書後,我便開始用自己的《奮進少年1 》作為讀物。我先讓細仔看一些剪報及相片,讓他知道,書裏三個主角─三個小學生,都是真有其人。細讀報章的報道,了解過她們各人所面對的逆境,細仔對她們的故事甚感興趣,加上我說:「我訪問其中兩名女孩的時候,你哥哥有跟隨着去旁聽,也認識了她們!」令他更覺得這些故事是非聽不可。

在小童群益會的奮進兒童獎勵計劃嘉許禮上, 我與兩位奮進兒童合照,她們是我的《奮進少年》一書的角色。

當我說畢《奮進少年》一、二兩集後,他更「進級」要看《四個10A的少年》(已改名為《四個狀元的背後》)。到他升上三年級時,更為我的《讀不出的盼望》(寫有讀寫障礙學童的小說集)撰寫序言。

用點方法、花點時間,任何年紀的孩子都會愛上閱讀。

2006年出版的《奮進少年》,是第四屆書叢榜「最受小學生歡迎十本好書」之一,而書中三個主角,均是真有其人。

君比
獲選為中學生最受歡迎作家,無數作品曾入選《中學生好書龍虎榜》。育有兩子,其長子9歲時接受IQ測試,發現思維敏感達16歲程度,為資優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