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一按成績分班, 巨星母校, 拔尖補底課程, 採用分組上課, 聖芳濟各書院, 聖芳濟書院, 荃灣聖芳濟

聖芳濟書院 巨星母校自由學府

中小學

廣告

位於大角咀的聖芳濟書院(下稱:聖芳濟),於1955年創校,是一所由聖母昆仲會營辦的天主教資助英中男校,一直保持優異成績,首屆中學文憑試有近5成學生入讀本地大學學位課程, 當中英文和數學兩主科更錄得100% 合格率;校風以自由開放見稱,培育出武打巨星李小龍、歌神許冠傑、曾志偉、陳志雲、張衛健等名人;政商界名人有藍鴻震、包致金和范鴻齡等,為社會帶來無數貢獻。

兩間聖芳濟關係緊密,不僅校慶定在同一天,而且每年三月中旬都會舉行聯校匯演。

(左至右) 許冠傑、張衛健、李小龍、曾志偉

(左至右)陳志雲、古天農、包致金

聖芳濟≠ 聖芳濟各

1874年聖芳濟書院始於上海辦學,1950年,新中國成立後,教會人士被驅逐出境, 學校修士輾轉來到香港。1955年,獲政府撥出大角咀區楓樹街與詩歌舞街交界處用地建立校舍,並沿用「聖芳濟書院」為校名,一直營辦至今。1963年,兄弟學校荃灣聖芳濟中學創校,兩校校慶日相同,且時有交流,如每年3至4月都會舉行「聖芳濟匯演」。由於名字類近,時有人將「聖芳濟各書院」與聖芳濟混淆,實際上兩校全無關聯,聖芳濟各書院為香港天主教教區學校,1977年於石硤尾創校,1993年後已搬往粉嶺現址。

荃灣聖芳濟亦屬區內名校,李燦榮、唐鶴德皆為該校校友。

聖芳濟各書院雖然名氣不及聖芳濟,但一樣「星光熠熠」, 容祖兒、黃偉文、蕭正楠均畢業於該校。

校舍雖位處內街,但靜中帶旺,附近有食肆、球場、商場等社區設施,而且交通四通八達。

何定校長表示,學校會放手給學生自行策劃活動,讓他們可在不受干預下發展領導才能。

「三自」訓練管理人才

聖芳濟雖為修會學校,但有別於一般規範多多的教會學校,校長何定在校執教逾36年,他認為學校主張的「三自理念」,可有效提高學生的自律性。「所為『三自』,即自動自覺、自我控制、自重重人,如用『他律』規範學生,他們只會習慣被管理、被約束;相反懂得自律,可令他們更有負責任,這是管理人才的素質。」聖芳濟多年均採取「少懲罰,多勸勉」的制度,被註於手冊內的校規只有10項,當中9項屬學生的獎懲制度、等第解說、校服樣式、惡劣天氣停課措施及請假程序等,剩餘一項就是「學生不應攜帶與上課無關之物品回校」。

何校長又指,學校會鼓勵老師建立「與學生同在」的心態,老師並非高高在上,應與學生一同成長,盡量體諒學生的需要,如學校會容許學生自行選着皮鞋或波鞋上學。「男生多喜愛運動,放學後常會結伴去打波,着波鞋會較方便,而且多留在校既安全,又可增加歸屬感。不過如出席一些莊重場合,或影全體班相時,學生就會自覺穿回皮鞋。」

聖芳濟學生感情深厚,凝聚力強,每年的畢業儀式,他們都會因不捨之情流下男兒淚。

前任校長為免學生長期對着電腦,又希望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動,於是斥資購入數部足球機,每部大概值6、7千元。

主大樓課室雖有60年歷史,但設施絕對追得上時代所需。

圖書館在2005年時,得著名校友范鴻齡先生捐款支持下進行大裝修, 令環境更加舒適。本來校方欲以范先生之名,替圖書館命名,但為范先生所婉拒,並建議以其最尊敬的修士名字作命名,可見他對母校感情之深。

校舍由三棟大樓組成,中間設有一蕉形球場,各樓層以走廊貫穿,故學生對校園內各處一目了然,從而拉近距離。

中一按成績分班

近年傳統名校陸續轉直資,即意味家長、學生選擇更多的同時,亦打擊到官津校的收生質素。何校長表示:「我們都有發現,自直資學校增加後,收多了來自中產及低收入家庭的學生,不過修會並不介意,亦不會因此而考慮轉直資。」為保持一貫的優異成績,聖芳濟制定了校本的拔尖補底課程,由2011年開始,4班中一會按成績分班,全級名次頭68名會編入A、B 班,68名後則編入C、D 班;中、英、數三大主科會分組教學,將一班拆成兩組,以便老師針對學生的差異進行教學。在新高中課程中,通識科被列為必修必考的科目,聖芳濟為替學生打好基礎,亦將通識科編入初中課程,學生除在課堂上學習邏輯思考概念外,亦會常出外參觀,以增加實際體驗。

由於初中多採用分組上課模式, 故在需要時, 個別學生會移師到禮堂上課。

圖書館的傢俬坐椅也是特別訂製,枱面玻璃下擺設不同學科的書籍,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

老師上堂會盡量融入不同活動,好讓學習更有樂趣。

西翼大樓( 右) 於1984年加建了禮堂、課室等設備。2005年,金禧樓於50周年校慶時落成,增添了電腦室、學生活動中心等特別室。

學生會幹事常為同學舉辦各式各樣的交流活動,如在萬聖節及聖誕節時,更聯同香港培道中學舉辦聯校舞會,可見「齋校」生活不算太dry。

聖芳濟為楓樹街上第一幢建築物, 當時被稱為九龍內地段6421(K.I.L. 6421), 此地界的界石仍然被保留在學校正門外。

在球場正中央掛上大鐘,是兩間聖芳濟的共同標記。

主大樓是聖芳濟歷史最悠久的建築,58年來雖然進行過多次不同程度的修葺,但每個房間的木門,及走廊牆身上的紙皮石,就依然由創校開始沿用至今。

禮堂門外設有一紀念廊,除佇立了校祖聖馬塞林尚巴納神父的石像外,亦將多年來無私捐款義助母校的校友名字,鑲在牆上作紀念。

聖芳濟參與的學界賽事,多集中於D2及D3組別, 唯在劍擊賽上得到團體季軍,成績僅次於男拔及喇沙。

面試著重禮服儀容

聖芳濟和全港大部分學校一樣,都面對着入學人數減少的問題,在兩年前跟隨區內學校實行「自願性減班」後,現每年中一會開4班,收生人數共136人,其中自行分配學額佔43個。據統計,過往獲取錄的學生,大多來自大角咀及深水埗區的Band1學生;去年有260多名學生在自行收生階段報讀,即平均6個人爭1學額,情況不算激烈。何校長指:「面試會在同一日分兩次進行,由中、英文老師接見,主要會考核學生語文能力、閱讀理解及普通常識等,見面前會給予學生少許時間, 先閱讀有關資料;不設家長面試。」此外,何校長叮囑學生,要注意儀容,最好穿着整齊的小學校服;而禮儀舉止亦為老師所看重。

 

聖芳濟書院 St. Francis Xavier’s College
創校年份:1955
地址:九龍大角咀詩歌舞街45號
電話:2393 2271
網址: www.sfxc.edu.hk
學校類別:資助
學生性別:男
辦學團體:聖母昆仲會
宗教:天主教
教學語言:英文
學費:每年需付堂費$100至$390
設施: 標準課室27間、特別室10間、實驗室4間、演講室1間,均裝有空調系統、IT教學及視聽器材。金禧大樓設有電腦學習室、多媒體製作室、課室及學生活動中心。此外,圖書館亦附設閱讀室。

 

● 撰文:Joanne ● 攝影:Clay Lam (部分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