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殺手糖尿病 小心日常「糖魔」陷阱
撰文:周穎欣醫生|編輯:Christie|圖片:新傳媒資料庫
糖尿病的種類
糖尿病共有兩型,一型:多屬遺傳性,患者胰臟未能製造足夠的胰島素。二型:多屬後天得病,患者身體對胰島素產生阻抗,令胰島素不能發揮功效,原因與不良飲食習慣、肥胖及缺乏運動有關。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中,有超過九成為二型糖尿病人,換言之,都是後天得病,而且多是沾上不良飲食習慣「吃」出病來。
要了解糖尿病,先要認識胰島素。我們進食後,食物消化後轉化成葡萄糖進入血液,並刺激胰島素分泌,以分解為葡萄糖,供給人體細胞能量所需。然而,二型糖尿病患者體內的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低,不能有效攝取及轉化分解葡萄糖,因而導致過多糖分積存於血液裡,形成血糖。血糖會引致血管粥樣硬化,而使營養不能傳送到身體各器官,繼而誘發多種併發症,包括心臟病、下肢潰瘍、影響視力及腎衰竭等。
糖尿病的治療方法
要治療二型糖尿病,除了藥物治療外,改變生活模式亦非常重要,包括控制飲食和做適量及有規律的運動。如果能夠減低重量,胰島素敏感性便會增加,胰臟細胞分泌機能也隨之增強。據研究證實,二型糖尿病患者如減重15公斤,或有機會減藥甚至停藥。一說到要控制飲食,很多糖尿病患者都第一時間戒飯戒甜,理論上是做對了,因為米飯含「醣」、甜食含「糖」,若能減少進食兩者,定能有效降血糖。
可惜,一般患者並未洞悉糖分無處不在,容易「睇漏眼」。先說醣,這是來自碳水化合物,包含單醣和雙醣。而「糖」則指單醣與雙醣之總和,主要有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乳糖及半乳糖。要注意的是,單醣較易被吸收,攝取過量會令血糖含量波幅較大。另外,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減低攝取至少10% 的「游離糖」 也會對健康帶來好處。 (游離糖,即是free sugars,由世界衞生組織所定下的糖分種類,是指由製造商、廚師和消費者加入食物中的所有單醣和雙醣,以及蜂蜜、糖漿和果汁裡的天然糖分。)
日常的食物的確藏有很多陷阱,一不留神便會危害健康。或多留意以下幾點,有助控制血糖,遠離糖尿病︰
- 添加了糖分的食物,如汽水、果汁飲品、糖果、糕點、餅乾、巧克力等則少吃為妙。
- 果汁飲品並不代表有水果成分或一定比汽水健康。當中的成分有可能是糖分、蜜糖、糖漿或其他形式的添加糖。
- 鹹食不一定「無糖」,很多中式餸菜芡汁、醬料含大量糖分。糖尿病患者飲食應以少汁少醬為佳。
- 中式湯水中的澱粉質和糖分也不低,特別是以水果燉製的湯水。
- 甜味劑用以添加甜味,包括標榜「零卡路里」的代糖,長期飲用會導致嗜甜。《美國臨牀營養學雜誌》指出,含有糖份和人造甜味劑的健怡飲料均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周穎欣醫生現為英國保誠健康評估中心醫生。周氏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更考獲悉尼大學兒科文憑、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院士及澳洲皇家全科醫學院院士、英國卡迪夫大學實用皮膚科深造文憑等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