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步暢便護腸道健康 | 腸道受損致惡菌入血+敗血病
撰文:劉承昕 | 編輯:Sunday Kiss | 相片:新傳媒資料庫
香港型觸酶菌於2007年首次被香港大學確認,並因在本地發現而得名。 香港型觸酶菌存活於人體腸道內,一般不會對腸道健康造成威脅。惟一旦腸道受損,病菌可經腸、膽等器官的傷口入血,引致敗血症。 目前人類感染香港型觸酶菌的個案並不普遍,但死亡率非常高。 1999至今本港共發現8宗香港型觸酶菌入血個案,當中四人死亡。 若計及加拿大及法國發現的兩宗同類個案,全球11宗病例中共有六人死亡,死亡率高達五成以上。
觸酶菌入血七日可致命
免疫力較差、較易出現腸道疾病的長者;本身有腸道健康問題,包括盲腸炎、膽或膽管疾病及腸道癌症病人,均較易出現香港型觸酶菌入血的情況,其死亡率亦較高。 上述病者一旦被香港型觸酶菌入血,較易出現其他併發症,例如心律不正、敗血症休克等,故較易死亡。在本地病例中,香港型觸酶菌入血患者,最快可於七日內死亡。
新病菌確診時間長
香港型觸酶菌入血者會出現發燒、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敗血症癥狀。若沒得到適當處理,病菌會隨血液運行至其他器官,引致受影響器官衰竭,甚至出現敗血症休克。 香港型觸酶菌屬新發現病菌,一般實驗 所未必有足夠設施可化驗出來,故病人確診所需時間,長於其他病菌引致的敗血病症。
若懷疑病人有敗血症, 會為他們抽血種菌化驗。 種菌過程需時兩至三日;其後細菌須被寄至特定化驗所,以進行基因排序,再多約兩至三日後才有結果。 因此,整過確診過程約需時五日,長於其他細菌引致敗血症的兩日。 另外,醫生亦會詢問病人有否其他疾病,例如有否腸道發炎 等,以確定病發源頭。
抗生素治療兩日好轉
然而,香港型觸酶菌入血可讓病人於短時間內死亡,故醫生會在化驗結果完成前,先處方抗生素給病人,以控制病情。 其中三種常用抗生素包括盤尼西林、萬古霉素及甲硝唑,均可殲滅血液中的香港型觸酶菌。 若病人本身無其他疾病,一般一至兩日內病情可見好轉;若病 人本身有其他疾病如腸癌、盲腸炎及膽炎等,可能服用抗生素後仍需要接受手術根治。
觸酶菌入血七大病徵
香港型觸酶菌入血,可在短時間內致命。患者可從以下七大病徵,判斷自己是否可能患病。
- 發燒
- 忽冷忽熱
- 顫抖
- 抽筋
- 心跳加速
- 血壓下降
- 敗血症休克,即病人低血壓持續太久,令體內器官養分供 應不足而衰竭,並出現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