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避免兒童夢遊病發要點 6至8歲孩童最易夢遊 認知力急降
撰文:郭韻婷 | 相片:新傳媒資料庫|編輯:YCL
飲酒易誘發夢遊
早前一名19歲瑞典籍少女與同學外出飲酒至凌晨,回家睡覺期間夢遊症發作,意外從四樓露台飛堕地面,頭部重傷。精神科醫生指,上述意外屬罕見個案。 「該堕樓少女已19歲,但仍有夢遊症,故她的病情有可能比較嚴重。」另外,經常飲酒及服食藥物(如安眠藥),均是夢遊症誘因之一。
由於該少女飲酒後睡覺,因此更容易誘發夢遊症。夢遊症在神經學上是一種睡眠障礙,一般發生在睡眠中出現夢境的非快速眼動期間,尤其在當中的慢腦電波期間發生。若父母有夢遊症,子女患病的機會亦較高;此外,倘單卵孿生兒其中一個患夢遊症,另一個也會有。夢遊症常見於六至八歲孩童階段發病,約3%兒童患有夢遊症,但通常11歲後便會不藥而愈;醫生指若成年後仍發病,屬嚴重病情,需要定期治療及服藥。發燒、睡眠不足、作息時間混亂、心理壓力、焦慮及情緒問題等因素,均易誘發兒童夢遊症。
夢遊症通常在進入睡覺狀態後一小時發病,一般發生於上半夜。每次發作的時間也長短不一,大多數維持數秒至數分鍾;也可能長達一小時,但這情況比較罕見。惟所有患者於第二天睡醒後,會完全忘記夢遊時發生及做過的一切事情。
夢遊患者病發的徵狀各有不同,醫生指既有尋常的;又有離奇的。
輕微患者會坐起來,舞動手腳,然後繼續睡覺。醫生表示,嚴重患者會下床做些簡單事情,例如開關電燈、小便等。「這類患者偶然也會開煮食爐火,甚至離開住所或攀出窗戶。」
兒童夢遊發時 認知力下降
不過,患者病發時認知及感官能力均會下降,感覺不到危險,有機會做出一些危險的事情。發現小孩夢遊時,應怎麽辦﹖醫生表示,倘若家長突然叫醒孩子,或會令他們受驚。「所以若當時環境安全,便毋須喚醒夢遊孩子。不過若孩子有離家外出動作,便應喚醒他,以防意外發生。」
醫生建議,父母事後可跟子女傾談,看看能否找出發病原因,然後嘗試改善。若因夢遊影響日常生活,便應尋求精神科醫生幫助。另外,夢遊患者應盡量避免喝酒及服用安眠藥物等,而在晚上睡覺前,應鎖好所有門窗及露台,以及將剪刀等利器收藏好,避免意外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