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融入教育

藝術融入教育|鑪峯獅子會幼兒園以熊貓為主題 動手做 打造立體學習體驗

幼稚園

廣告

藝術融入教育|在幼兒教育領域,藝術常被視為課餘活動或次要課程,但東華三院香港鑪峯獅子會幼兒園卻將藝術視為核心教學方法,透過多元且趣味性的活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與創造力。徐詠琪校長強調,硬性灌輸難以形成深刻記憶,而藝術則能自然引發幼兒的好奇心,幫助他們吸收知識與技能,促進全面發展。
藝術融入教育 學校提供不同主題的藝術教學活動,讓學生接觸各種藝術形式,發掘專長,盡情發揮創意。(圖片來源:學校提供)
學校提供不同主題的藝術教學活動,讓學生接觸各種藝術形式,發掘專長,盡情發揮創意。(圖片來源:學校提供)

藝術融入教育 探索與創作並重 打造立體學習體驗

該校以「竹與熊貓」為主題,設計了一系列藝術教學活動,採取「先探索後創作」的模式。學校安排學生實地考察海洋公園的熊貓與附近的竹林,透過親身體驗認識自然,拓展生活經驗。隨後,學校將這些體驗轉化為藝術延伸活動,包括水墨畫課程、親子繪畫活動及竹子舞課堂。這些活動不僅培養幼兒的想像力,還提升了他們的身體協調能力、合作精神與溝通技巧。

例如,在竹子舞課程中,學生學習控制力度、空間感和節奏感,並與同儕配合,從中培養堅毅態度。此外,學校還提供繪畫、音樂等動靜兼備的藝術活動,讓不同性格和程度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逐步發展「6C能力」:創意(Creativity)、溝通能力(Communication)、協作能力(Collaboration)、品格培育(Character Education)、批判思維與解難能力(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以及世界公民意識(Citizenship)。

藝術融入教育 學生共同參與學校建設,繪製掛於大堂的活動簾,在校園空間展示創作成果,有助持續提升他們的成功感。(圖片來源:學校提供)
學生共同參與學校建設,繪製掛於大堂的活動簾,在校園空間展示創作成果,有助持續提升他們的成功感。(圖片來源:學校提供)

藝術融入教育和生活 激發創意思維

走進幼兒園,隨處可見學生的藝術作品,例如大堂懸掛的色彩斑斕活動簾,便是師生共同創作的成果。徐校長表示,學生每天看到自己的作品,不僅能增強成功感,還會回憶起與師友互動的快樂時光。這種將藝術融入日常環境的做法,不僅美化校園,更讓學生感受到藝術與生活的緊密連結。

藝術融入教育 學生共同參與學校建設,繪製掛於大堂的活動簾,在校園空間展示創作成果,有助持續提升他們的成功感。(圖片來源:學校提供)
學生共同參與學校建設,繪製掛於大堂的活動簾,在校園空間展示創作成果,有助持續提升他們的成功感。(圖片來源:學校提供)

藝術也成為幼兒解決問題的工具。有一次,學生在炎熱天氣下進行戶外活動時感到不適,便與老師商討對策,最終促成太陽帽紮染工作坊。學生參與上色、沖水、扭乾等步驟,鍛煉手部肌肉協調與耐力,同時學習相關詞彙,提升語言能力。這類活動不僅解決實際問題,更讓幼兒學會靈活思考,以創意應對挑戰。

藝術融入教育 學校提供親子藝術課程,父母子女一同創作,製造更多溝通、聯繫的機會,發掘對方新的優點,締造溫馨回憶。(圖片來源:學校提供)
學校提供親子藝術課程,父母子女一同創作,製造更多溝通、聯繫的機會,發掘對方新的優點,締造溫馨回憶。(圖片來源:學校提供)

親子藝術課程 深化情感聯繫

該校重視家校合作,透過藝術活動促進親子溝通。例如,在親子繪畫課程中,家長與孩子共同在竹子上創作,孩子主導設計,安排家長繪製大魚,自己則畫小魚,象徵彼此並肩同行。受訪家長分享,原本害羞的兒子在參與藝術活動後,逐漸變得自信,更願意表達想法,甚至將學校所學帶回家中,與父母一起創作手工藝品。

一位母親特別提到,兒子曾親手製作一個「手製手袋」送給她,從設計到完成皆獨立完成,這份禮物不僅代表孩子的成長,更承載了親子間滿溢的愛。藝術成為家庭溝通的重要橋樑,讓親子關係更加緊密和諧。

藝術融入教育 學生主動提議製作太陽帽,應對戶外活動的酷熱天氣,運用創意思維,解決生活疑難。(圖片來源:學校提供)
學生主動提議製作太陽帽,應對戶外活動的酷熱天氣,運用創意思維,解決生活疑難。(圖片來源:學校提供)

東華三院香港鑪峯獅子會幼兒園透過藝術融入生活與教育,為幼兒打造豐富的學習體驗。從探索自然到創作藝術,從解決問題到親子互動,藝術不僅啟發幼兒的潛能,更為他們的未來奠定堅實基礎。這種創新教育模式,值得更多教育工作者借鑒與推廣。

東華三院香港鑪峯獅子會幼兒園

地址:葵盛葵盛西邨10座地下

電話:24270128

網址:http://www.tungwahcsd.org

圖片來源:東華三院香港鑪峯獅子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