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學生

傑出學生棄建築從醫

育兒

廣告

「人生如戲」可套用於陳家傑身上,由工業中學轉讀名校,取得獎學金赴美讀建築,若然照正路走,說不定成了下一個貝聿銘。偏偏路途彎彎曲曲,不到兩個月,他退學回港,然後報讀夜校預科,順利入讀港大建築系,又毅然轉讀中大。看到此,大家以為陳家傑最終可實現建築師夢?不!劇情峰迴路轉,結局是他轉而報考醫科,成了醫生。

陳家傑(Tommy)
經歷: 1990年當選香港十大傑出學生,並出任香港傑出學生協會會長,多年來一直受「傑生」的「關切公益,回饋社會」宗旨影響,讀書選修學科及工作都以此為依歸,現時是家庭醫生,尤其對社區精神醫學有承擔。

(左)1990年, 陳家傑(左二)成為傑出學生,其家人及老師一同前來祝賀。
(右)三年前,隨着青苗基金會成立接手主辦傑生選舉,選舉標誌亦改變了,跟圖中「第一代」不一樣。

實踐青出於藍
訪問在陳家傑醫生的診所進行,未入內已見招牌是藍綠色為主調,跟第一代「傑出學生選舉」標誌的顏色一樣。雖然陳家傑是第六屆「傑出學生」,距今已有廿五年,但傑生的理念——「關切公益,回饋社會」一直是其座右銘。「實在捨不得傑生選舉第一代標誌用藍漸變綠色表達『青出於藍』的概念,所以在診所標誌的設計上重現了藍漸變綠,當中的『青』代表昔日的我。走到今日,一步一步闖過關,迷失過後又堅定過,現時總算幹出點『藍』。」再細看,標誌上另有彩虹間,陳家傑表示此象徵這家診所是屬於社區上任何人,而診所的設計布置同樣滿載心思。

尋回失落的童年
當筆者踏入診所,差點以為找錯地點,因為裝潢夠「破格」,陳家傑將自己喜歡的元素搬在此,打造成溫馨窩居。診所是大地色調為主,牆身的層架掛上小朋友至愛的迪士尼卡通畫,米奇米妮、怪獸大學、Frozen⋯⋯診所登記及配藥櫃位似開放式廚房。再步入診症室內,以為到了書房,玻璃飾櫃放了很多模型玩具,變形金剛、聖鬥士聖矢、宇宙大帝等等,另有很多宮崎駿的掛畫及擺設,你會發現《龍貓》貓巴士載着檢查喉嚨用的雪條棍。診所滿是玩具擺設,為了打造溫馨感,拉近家庭醫生與求診者的距離外,更是陳家傑追回失落的童年。由於出身基層,加上家庭經濟困難,陳家傑童年過得苦,自幼已替人補習賺錢,分擔屋企經濟壓力,可幸天資聰悟、韌力過人,更成為傑出學生,深信關切社會的重要性,確信自己的價值。

中學時期,陳家傑積極擔任義工,讓他開闊眼界,更學會放下自己,樂於服務社群。

轉讀名校 好勝心強
陳醫生變回陳同學娓娓道來經歷。「中一、二就讀工業學校,覺得自己叻,總是考全級第一,便膽粗粗寫信自薦報讀名校,中三那年,插班入讀香港華仁書院。當時很多同學住半山、出身富裕,跟出身自基層的我格格不入。當時我專注讀書,成績不俗,亦擅長美術創作及設計,為各學會設計海報,年少氣盛,好勝心強,決定自薦報名參加『傑出學生選舉』。第一年參加落選了!大抵是參與社會義務部分不達標,心有不甘,覺得不選我是走寶!之後,我決定到社區中心做義工,第二年再參加。」

雖則做義工別有用意,但總叫讓陳同學踏出第一步。「中四時,跟朋友到青少年中心做義工,社工雖知道我出發點,但覺得沒所謂,後來,我自己轉變了。我發現跟朋友義工籌劃日營、報佳音等活動,過程很開心,了解多了自己內心世界,雖然中四參加傑生時也落選了,但自覺真心投入社會服務,中五再參選傑生時,反而少了壓力,我記得在最後面試環節問:參加選舉時,覺得最難部分是甚麼?我答調適自己,學習自己弱點,成功不驕傲,失敗不氣餒, 跌倒再站起來。」花了三年,陳家傑終於當選了傑出學生,而此階段是他人生的轉捩點,參加更多活動,讓他眼界開了,更植根了人生觀,要運用自己所長,關切社會。

停學工作 留美兩個月
其他傑生會繼續升讀中六,然後往外國著名學府完成學士、碩士,陳家傑的路卻沒有那麼平坦,中六下學期退學了。「早於初中, 我已醉心建築。美國的倫斯勒理工學院給了我獎學金十五萬,但在海外升讀五年建築系絕對不菲,預計一年就要花廿五萬,家裏無法支付。於是接着一年半,我拼命搵錢,在富麗華酒店當電話接線生,一人返兩更,一天工作十六小時。」陳家傑笑言當時年青捱得,花了八個月就儲了十八萬。後來,有幸得一位富商給予獎學金,可讓他前赴美國讀建築了。九四年八月,他啟程往美國,不到兩個月,就退學回港了!「我退學回港了,是因為家庭的財困,也因為成長危機。朋友都不約而同質疑甚或怪責我的決定。」

留美學建築曾是陳家傑的夢想,可惜,因家庭問題不得不退學回港。

未忘建築夢
「有些不甘心!回港報讀夜校,一邊讀書,一邊補習賺錢。高考成績有4A2B,順利到港大讀建築系。」兜兜轉轉,以為陳家傑走回直路?非也。港大建築系跟他的預期不一樣。「我認為建築應以人為本,當年港大的建築課程不涵蓋通識、人文科學,好像將人與環境割裂了,學習模式並不適合我。盤算過後,我選擇退學再以聯招考入中大建築系,節省一年學費之餘,我在弱智成人訓練中心當社會福利員儲錢,又可為要重讀的夜校好友補習。」在陳家傑心中,從事與人有關的工作才是理想,其後,他順利入讀中大建築系,並選修了心理學和社會學的課程。

建築師vs醫生
又再次動搖了!今回,陳家傑不是美國、港大與中大之間盤旋。而是一下子轉至與建築毫不相干的範疇——醫學。確實,陳同學亮麗出眾的成績,入讀任何一科都綽綽有餘,但一而再、再而三轉系,未免有點兒戲?身為基督徒的他表示,這是接到神的呼召 :「正當我掙扎應否棄讀建築改習醫學之際,有一日經過美術店門口,店內滿載色彩繽紛的顏料和畫紙,但門外有位盲人剛巧路過。那一刻,決定了我的選擇。我想在色彩繽紛的世界發揮設計才華來貢獻社會,但我更想學習醫學幫助及服侍病人。心裏盤旋着金句: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筆者猜想在陳同學的內心,一直想用自己的天賦幫助更多人,而醫學就是最直接幫助他人的行業。

高考讀化學是報考醫科必須的要求,陳家傑用了三個月時間自修化學,追回兩年的課程進度,取得A成績,順利考入港大醫學系。「讀醫的五年另加一年實習不易過,加上比同學年長五歲,溝通相處始終有代溝,而家庭的財困加劇,所有學費、書簿費、生活費等除了政府借貸之外,要當五份補習工作才能應付。」今回, 陳家傑克服種種障礙, 堅持到底,2003年終成為醫生。

在建築師與醫生之間,陳家傑因一幕在美術用品店的景象,毅然放棄讀建築,轉投醫科。

望成全面家庭醫生
家庭醫生的概念並非只治療病徵而已,是以全人角度,了解求診者的起居生活習慣多方面因素,得到求診者信任,並讓他們感到關懷。從醫約十年的陳家傑正朝着「榮神益人的家庭醫生」目標出發。他發揮設計天分於診所上,並把兒時沒錢買的玩具、以及「傑出學生」獎座放在診所,投放了很多心思在診所上。「傑生一直影響我,令我學會要對社會承擔責任,成立像『家』的診所可說是我實踐理想第一步。」說陳家傑用醫生身份影響他人?不如說他是用「傑出學生」身份來感動他人, 這樣來得更貼切。

傑出的背後是堅信自己。「You can do it! 」

後記:傑生背後
「傑出」代表才能出眾,高於一般人之上,這辭不是人人能承受得起。陳家傑名字巧合也有「傑」字,像注定一生背負着「傑出」之名。他曾以歷屆傑生的身份撰寫感受文章,坦言跟別的傑生比較,自己沾上烏雲,不是一帆風順。筆者認為,人生跌倒之時,能調整身心爬起來,繼續向目標前進,儘管路走得遠一點、拐多了彎,最終達標,有這份勇氣才叫「傑出」!

香港傑出學生選舉
選舉始於1985年,由獅球教育基金創立,由青苗基金主辦,傑出青年協會協辦,嘉許品學兼優的中學生,並透過一連串活動,讓同學擴闊生活圈子。參選人須具備超卓個人素質、優秀品格和服務社群的熱忱,符合資格的中四至中六生可經校方提名或自薦參加,每年九月開始接受申請。詳情見www.youtharch.org

撰文:Esther Ngan 攝影:黃大立(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