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有功戲有益 從桌遊學會接受輸贏
幼稚園工作裡常聽見家長「投訴」孩子:「姑娘,佢成日爭第一,咩都要贏,輸左就發脾氣,講極都係咁。」成功帶來的喜悅、自豪感無人不喜,但世上沒有「長勝將軍」,家長當然希望孩子可以學會放下輸贏。「姑娘,講就容易!」與其紙上談兵、喋喋不休說道理,倒不如讓孩子親身感受「其實輸左,又有咩咁大不了?」
撰文:註冊社工鄺嘉賢姑娘 | 圖片:部分圖片受訪者提供、新傳媒資料庫|編輯:YIU
桌遊同玩具有甚麼不同?
「家長你有與孩子玩桌遊嗎?」桌遊與玩具不同之處是,玩具是由孩子主導如何去玩,讓孩子自主發掘;而桌遊則要跟從規則、次序,有輸贏之分。桌遊不僅可發展孩子的思考、社交技巧、專注力、認知能力等,亦可以培育孩子品性,贏了會得到自我肯定、輸了也要接受挫折。

如何從桌遊學會接受輸贏
玩遊戲當然人人想贏,從桌遊中孩子會學習兩件事: (一) 總會有「輸」的時候;(二)學習「輸得起」。桌遊過程中家長示範予孩子面對「輸了」的態度,究竟應該怨天尤人還是再接再勵?當遊戲中孩子輸了,不要取笑、責罵他,家長可以與孩子分享如何從失敗經驗中改進,鼓勵他。若孩子輸了即豪淘大哭,家長可先給他一個擁抱,告訴他爸爸媽媽明白他因為輸了而不開心,平伏孩子情緒後,再與孩子思考其他方法,鼓勵他再嘗試,讓孩子累積經驗,學會 :失敗 檢討/思考再嘗試。人總會有挫折失敗,爸爸會、媽媽會、孩子也會,但失敗並不代表沒有退路,站起來走另一條路或許也會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