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發燒 可大可小
由於父母親忙於為口奔馳,四歲的竣竣自小由外婆照顧,因此,他的日常生活都是由外婆一手包辦。約一星期前,竣竣突然發燒、不斷哭訴四肢關節疼痛,外婆以為他不過是一般感冒發燒,便以古法為竣竣退燒,如蓋棉被,希望焗出一身汗便能痊癒。然而,蓋了一整晚,竣竣不但未有好轉,更開始神智迷糊,甚至出現抽搐,外婆大驚之下,立即通知竣竣的父母,安排他求診。用藥後約一至兩個星期,竣竣的發燒情況時好時壞,且關節疼痛問題持續。於是,外婆與父母親決定再次帶竣竣求診。醫生進行詳細檢查,發現背後成因竟是小兒類風濕關節炎!
撰文︰陳宙成(香港港安醫院——荃灣的急症科專科醫生)
圖片︰Thinkstock
發燒不一定小事
雖然小兒類風濕關節炎頗為罕見,但竣竣的故事告訴我們,發燒不一定是小事,若果忽視,有可能拖延了治療,後果不堪設想!一般而言,體溫超過38℃便定義為發燒,而且成因眾多,如處理不當隨時可大可小。可是,不少新手父母對於處理年幼孩子發燒都會顯得束手無策,那麼怎樣才是正確的處理方法呢?在認識如何處理幼兒發燒之先,我們應先了解發燒的成因。臨床所見,感染是最常見導致發燒的原因,因此若然發現孩子出現咳嗽、流鼻水、神智迷糊、肌肉疼痛、沒有胃口、氣喘或呼吸困難等情況,便有機會是感染,此時應盡快求診,以及早控制病情。

BB發燒徵兆不明顯
家長須留意一些年紀較小的幼兒,即大約只有數個月大孩子的感染徵狀並不明顯,加上他們未懂得表達自己,令照顧者更難以察覺異樣。因此,在照顧時,建議可在幾方面多作留意,提高警覺,例如孩子有否食慾不振、突然變得扭計、對周遭事物不太敏感、疲倦、呆滯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