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統合治療
感覺統合治療對一般大眾是一個較為陌生的名詞。以下希望透過深入淺出的方法,讓讀者對這種治療方法加深了解。大家想起感覺系統,可能會想起「5感」—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及嗅覺。除了以上的感覺系統,原來還有前庭覺和本體感覺這兩種重要的感覺系統。
撰文:香港註冊一級職業治療師郭航劍| 圖片:受訪者提供、新傳媒資料庫
撰文:香港註冊一級職業治療師郭航劍| 圖片:受訪者提供、新傳媒資料庫
前庭覺和本體覺是什麼?
家長一般對前庭覺和本體覺較陌生,以下是一些簡介:
前庭覺
前庭覺的接收器官是位於我們的內耳,作用是傳達關於重力、平衡、空間與動作的訊息,協助我們判斷加速度,瞭解頭部或身體相對於這個空間的位置和速度等訊息,幫助維持身體平衡能力就是它其中一個功能。

本體感覺
本體感覺是來自肌肉、關節、韌帶等組織所感受到的牽拉擠壓的感覺,功能是知道肢體的位置、移動的方向、了解目前身體正進行的動作和幫助計劃一個動作的執行等。

感覺處理失調引起的問題
當身體與周圍環境接觸時,會將各種感覺系統(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 前庭覺、本體感覺等)所獲得的訊息傳達到腦部,由腦部作出組織、整合、分析,再做出適當的反應及行為。

但如果腦部處理這些感覺時出現問題,會有什麼後果呢?以下是一些例子:
- 好動,總是蹦蹦跳跳,專注力弱
- 不喜歡遊樂場中會動的遊樂設施
- 動作笨拙,肌肉力量較弱
- 不喜歡被觸摸,拒絕洗頭,剪指甲
- 特別喜歡觸摸某些玩具、表面或質地
- 喜歡奇怪的聲響或噪音
- 一般情況下,會以雙手掩耳
引發這些問題背後的原因例子
當觸覺系統過敏時,為了避免接觸物件所帶來的觸覺刺激,所以這些兒童會不喜歡穿衣服或避免接觸物件。
但如果觸覺系統是相反弱敏時,他們可能會為了尋求觸覺感覺刺激,出現玩弄唾液或咬不是食物的東西等行為。家長如果不知道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可能會誤會他們有嚴重行為問題。

觸覺系統
什麼是感覺統合治療
職業治療師愛爾斯博士(Dr. A. Jean Ayres)因此始創了感覺統合治療,治療透過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利用各種設備與遊戲,輸入前庭覺、本體感覺、觸覺及各種感覺刺激,促進大腦的統合功能,幫助他們對周圍環境刺激作出適當的反應,以達到改善身體的肌能(Gandolfi, 2015)、自理能力(Schaaf, 2013)和特殊的行為習性(Pfeiffer, 2011)等。感覺統合治療的治療方法眾多,有機會再與各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