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細數10大港孩無禮貌行為 可愛有禮的孩子 都是父母教出來
無禮貌的孩子總是沒那麼討人喜愛,較早前香港家庭教育學院進行「香港學童禮貌表現」問卷調查,發現港孩無禮的行為,當中成因大部分屬家長責任。下面到出「10大無禮貌行為」,而你們的小朋友有沒有同樣犯上無禮貌行為?
撰文:TLY | | 資料來源:香港家庭教育學院 | 圖片:新傳媒資料庫
學童10大無禮貌行為
1 家傭或長輩幫忙拿東西,甚少說「唔該」。
2 當巴士或列車到站時,第一時間衝入車廂為自己霸佔座位。
3 家人送禮物時,甚少主動說「多謝」。
4 每天早上或晚上見到父母甚少說早安或晚安。
5 被長輩說出不是時駁斥長輩。
6 每次用膳前,甚少叫「大家吃飯」。

7 經常打斷別人說話。
8 老師分派功課作業時,甚少以雙手接過。
9 在facebook等網上社交平台恥笑、辱罵同學或朋友。
10 在公眾場所不排隊甚或打尖。

研究揭港孩待人接物態度差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進行「香港學童禮貌表現」2019年度的問卷調查,發現港孩待人接物態度差,甚至尊卑不分,鬧父母、 打父母司空見慣,當中成因大部分屬家長責任,沒有及時糾正子女。
調查訪問家長在意見不合時子女會否駁斥或責罵長輩,結果發現,超過九成子女在意見不合時,會駁斥或責罵長輩,然而,家長們不但沒有以身作則,更縱容子女的無禮貌行為,只有逾兩成半受訪家長(26.3%),會在子女做出無禮行為時,每次都作出指正。
調查結果亦顯示接近五成受訪家長的子女,很少甚至從不向別人說「唔該」和「謝謝」,欠缺養成禮貌好孩子的好習慣。
孩子無禮貌與家長態度有關
子女的無禮貌行為,或和家長的態度有關,在上述調查可看見,大部分家長並沒有每次在子女作出無禮貌行為時作出糾正,子女並不知道自己的行為無禮貌而持續作出無禮行為,甚至養成了習慣,之後便難以糾正。當子女作出不禮貌行為時,家長應即時糾正子女,從而讓子女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誤,尤其是子女年幼時,更應從小培養禮貌行為及正確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