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創夢家】英華仔奪青奧乒乓銅牌
「為了_ _,你可以去到幾盡?」
為了乒乓球,孔氏一家真的去得很盡!孔鏵德(鏵仔)、孔嘉德(德仔)兩兄弟為了專注訓練,不惜停學;為了打波,換來一身傷患;孔太為了支持兒子的理想,辭去高薪厚職;大屋換細屋,自掏腰包年年帶兒子出國比賽;更充當起保母、私人看護、心理輔導、經理人、補習老師…等角色。今天,當孔氏兄弟成為學界乒壇霸主,成為世界青少年乒壇種子眼中的強敵時,請不要只注視他們頭上的冠冕,因為他們一家為理想而付出的,更值得人尊敬。
文武雙全 名校爭收
望子女能文能武,躋身名校,是不少現代家長的心願,如果孔太亦有這樣的心願,早在鏵仔和德仔還在小學階段時,她早就得償所願。孔氏兄弟自小就很懂事,溫書做功課都自動自覺,毋須父母操心;在球場上更是默契盡現,脅着全港小學校際乒乓球男子雙打冠軍的榮譽,獲得三大傳統男校的青睞,鏵仔說:「當時我們可以選擇男拔、喇沙及英華,最後覺得英華的學生人品最好,最有禮貌,所以就選定英華。」而學校對運動員亦相當支持和包容,弟弟德仔表示:「我們除了應付學業外,還要兼顧很多海外比賽,有時連考試都會缺席,幸好學校體諒,不但安排老師為我們補課,考試測驗亦會作出遷就。早年,我和哥哥先後為專心打波而暫時休學,校方亦很尊重我們的決定。」
克服傷患 打入青奧
孔氏一家是典型的中產家庭,爸爸是醫生,媽媽是教師,生活本無憂。直至八歲生日那年,弟弟對媽媽說:「我寧願以後唔要生日禮物,只係想專注打乒乓波! 第時做世界第一! 」德仔的生日願望,令孔太驚覺兒子有着遠大的理想:「一個小朋友,既然有天份、有能力,亦有理想,我還有甚麼理由不支持他?」於是孔太辭去教席,專心照顧兩個兒子的起居生活;又請來私人教練,讓鏵仔德仔的球技不斷改進;年年東征西討,每程旅費數以十萬計,孔太亦毫不吝嗇,寧願大屋換細屋,都要保持手頭鬆動,以繼續資助愛兒的夢想。誰料在德仔正逐步攀上高峰之際,腰部突然受到嚴重創傷,由於打乒乓球主要以腰部發力,沉重的打擊,令德仔的意志一度消沉,媽媽只有不斷在旁鼓勵:「受了傷,就當自己是傷殘運動員,當自己在打讓賽,無論如何一定要再站起來。」同時德仔亦不甘停下來,「我相信自己可以再有突破,不想放棄代表香港打奧運的夢想!」今年4月,德仔終於克服了傷患及心理的困擾,取得8月在南京舉行的青年奧運會入場券。
棄球拍 冀從醫
至於鏵仔三年前停學,雄心壯志轉打職業,希望爭取更高的世界排名,豈料意外夾傷手指公,更出現骨折,因此錯失了多場重要的比賽,「打擊很大,本來希望復原後可以繼續打,可是治療期實在太長,很難追回以前的狀態。」於是鏵仔毅然放下球拍,重回校園,「選擇退役不單是因為受傷,還看到運動員在香港的出路實在太窄。如李靜、高禮澤,取得奧運銀牌,退役後就只能當個教練,太無保障。」在媽媽心目中,鏵仔最大的優點就是夠勤力,夠專注,「他可以將對打波的堅持放在讀書上,日讀夜讀,讀到凌晨一、兩點也不願去睡。」努力付出過,自然換來了成果,鏵仔在生物、物理及化學科都考到全級第一,全級名次亦在廿名以內(全級200人),現在他的心願是可以讀好書,將來繼承爸爸的衣砵,成為一個好醫生。
孔嘉德(16歲)
英華中學(中一)
2013年 全港公開單項錦標賽甲組冠軍
2013年 全港學界精英賽男單及男雙冠軍
2012年 國際乒聯少年年終挑戰賽男雙及男團冠軍、男單季軍
2010年 全歐洲兒童盃冠軍
孔鏵德(18歲)
英華中學(中四)
2013年 全港學界精英賽男雙冠軍
2012年 亞洲青少年錦標賽男團季軍
2011年 國際乒聯少年年終挑戰賽男團冠軍
2010年至2013年 國際乒聯青少年男單、男雙及男團冠軍
2010年 恆學界盃男雙冠軍
撰文:Joanne
攝影:黃大立(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