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招建立自尊心

3招建立自尊心|子女成長遇到困難及挑戰 3招助建立自尊懷感恩心

育兒

廣告

3招建立自尊心|成長過程中,孩子或會遇到各種挑戰和困難。衛生署網站上的資料顯示,有些孩子在面對逆境時會變得沮喪或易怒,另一些孩子則能夠保持冷靜,甚至迅速從困境中恢復過來,展現出強大的抗逆能力。原因是家長對子女從小培養的特質,以及所建立的抗逆力。
3招建立自尊心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3招建立自尊心|抗逆力是甚麽?

抗逆力是一種面對逆境時積極適應的過程。研究顯示,具備抗逆力的孩子往往更有能力、更自信、身心更健康,並在學業上取得更高的成就。培養孩子的抗逆力,既需要注重他們的個人特質,也需要依賴外在支持。關鍵的個人特質包括自尊心、樂觀態度和良好的溝通與解難能力;而家長的支持、適當的管教方式以及家校合作則是重要的外在因素。

3招建立自尊心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3招建立自尊心|3招培養孩子自尊心

自尊心強的孩子如同擁有一面堅固的盾牌,能夠抵擋逆境帶來的挫敗感,保護他們對自我的正面看法。相反,自尊心弱的孩子在面對挫折時容易喪失信心,甚至對自己產生負面的看法。以下是一些培養孩子自尊心的方法:

表達愛與關注
每天通過笑容、擁抱、親吻以及溫柔的話語來表達對孩子的愛和關注,例如:「媽媽很愛你!」這種情感上的支持讓孩子感到被接納,即使他們犯了錯。對孩子的不當行為進行批評時,要針對行為本身,而非全盤否定孩子,例如:「打架是不對的」而不是「你太差勁了」。這樣的方式能幫助孩子學會接納自己。

培養孩子的才能

通過正面的評語和鼓勵,孩子能夠肯定自己的才能,從而增強自尊心。家長應積極發掘孩子的興趣和長處,例如踢球、講故事或熱心助人等,並為孩子訂立合理且可達成的目標來發展其潛能。對於年幼的孩子,從他們能力所及的程度開始,欣賞他們的努力,如對塗鴉充滿熱忱,而不是期望他們能立即繪畫出細緻的作品。

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
家長對孩子的正面評語能促使他們對自己形成積極的看法。抓住每個機會表達對孩子的欣賞,例如當孩子表現出正面的行為或成功完成一件事情時,立即給予明確的讚許:「你能在玩耍後把玩具收拾好,做得真棒!」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成就,也應每天與孩子一起回顧他們完成的事情,讓孩子感受到自我價值。

3招建立自尊心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3招建立自尊心|培養樂觀和常懷希望的心態

樂觀的孩子能從積極的角度看待問題,並擁有一種掌控感,認為自己的行動能夠改變事情的發展,因此不輕言放棄。常懷希望的孩子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目標和動力。以下是一些培養孩子樂觀和希望心態的方法:

1)表達欣賞和鼓勵
成人的話語對孩子有極大影響,當孩子達成目標或完成工作時,應該表達欣賞和鼓勵:「你做到了!」、「你真的很有才能。」切勿潑冷水:「你只是這次成功而已。」這些積極的反饋能讓孩子保持信心和積極心態。

2)幫助理解行為與結果的關聯
選擇適合孩子發展階段的玩具,例如按動鍵鈕會發出聲響的玩具,能幫助孩子理解行為與結果的關聯。讓孩子參與自理活動,如吃飯和穿衣,鼓勵他們學習獨立。在合理的限制下給予孩子選擇權,例如選擇衣著、下午茶點、圖書和玩具。幫助孩子訂立清晰且可達成的目標,例如:「我們一起把圖畫畫好才看電視。」並一步步協助孩子達成目標。

3)保持面對事物的希望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以身作則,對事物保持希望,例如:「這裡沒有合身的衣服,但我相信在別的店舖應該可以找到。」與孩子閱讀有關希望和堅毅的故事,如《塞翁失馬》、《愚公移山》。以積極和鼓勵的方式替代孩子的消極思想,例如當孩子說:「我總是得不到老師的貼紙……」時,可以回應:「今天沒得到沒關係,明天再試!」引導孩子從錯誤中學習,先讓他們自行找出辦法,再進一步引導。

總括而言,培養孩子的自尊心、樂觀態度和常懷希望的心態,是幫助他們面對逆境、增強抗逆力的關鍵。家長的支持和引導,能夠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