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升學】美國高中上課實錄 盡顯人情味 學生主動、大膽由校園開始
廣告
到底在美國高中讀書生活是什麼情況?會否跟得上進度?如何融入校園生活?升學中心創辦人Kiki訪問很多過去現在的高中交換生同學,無論大家在什麼州份生活,都異口同聲地回答在美國高中讀書很有人情味,而這一種的人情味在很多層面呈現。
撰文:黃琦琦(KiKi)|圖片:作者提供
美國高中上課採「走讀」形式別於本地的「轉堂」
香港同學到達美國學校的第一天,普遍都會有一點緊張,不單止因為新同學新環境,還有一個新挑戰,就是美國高中上課的「走讀」形式。在香港中學上課,「轉堂」的時候各老師會到達下一班房,同學待在同一個課室;在美國高中,不同科目的老師會有自己的課室,往往都裝飾得很有心思:藝術的教室有不同過往同學的陳列品、西班牙語課室貼滿南美的風景畫、生物老師的課室甚至會養着爬蟲類小動物。
「轉堂」的時候,老師不會離開課室,反而是同學走動,光臨下一堂的課室,所以叫做「走讀」。初來報到的香港同學,在諾大的校園要找到自己的課室,總會有點焦急,而往往在最焦急一刻,總會有幾個素未謀面的美國同學問你需不需要帶路,甚至不介意遲到都要帶你到自己的課室。
多討論、多鼓勵助學生大膽表達意見
進入課室之後同學老師的互動都很自在舒適,上課的方式從來不會是老師單邊講課(Lecture),更多的是幾個人一起討論,答案沒有對與錯,帶領你找出自己的想法和個人意見,引導真正的邏輯思維。香港同學們一開始覺得最「神怪」的地方是,美國老師問問題,大家都居然真的會舉手回答,不會逃避老師目光,就算答錯也不介意再答,亦沒有同學會覺得你silly/stupid,反而對你說「good try/nice try!」。
上課遇到不認識的課題,同學會邀請你一起放學自修;較熟一點的同學,甚至會邀請你來他們家做功課晚飯,認識同學一家人,所以很多的友誼通常都是從學校開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