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E課程

陳國威小學參考IB推PIE課程 活用英語有成效 約9成學生口語+閱讀力提升

中小學

廣告

校本國際PIE課程|自2021/2022學年開始,位於香港將軍澳的津貼小學博愛醫院陳國威小學在其小學二年級英文課程中實施了一項創新教育計劃,引入了獨特的校本國際PIE課程。這個課程已運行超過兩年,主要聚焦於傾聽、賦權和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並借鑒國際學士(IB)課程推崇的十大學習者培養目標,致力於塑造學生成為能夠自主學習的個體,以應對快速變化的未來。經過兩年的運作,該校已將這一PIE課程擴展至一至四年級,有效地豐富和強化了傳統的英語教學,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PIE課程
(圖片來源:學校提供圖片)

調查顯示九成學生英語有進步

為評估PIE課程的實際效果,博愛醫院陳國威小學最近對二至四年級的學生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0%的學生能夠完全理解外籍教師的課堂教學,而93%的學生感到他們的英語口語能力有所提升。在英語閱讀技能方面,大約83%的二年級學生和97%的三年級學生認為他們的能力有所增強。此外,近97%的二年級學生和93%的三年級學生表示他們能夠獨立或與同學合作完成學習任務。這些數據清楚地表明了PIE課程的顯著成效。

英語改革的目的是增孩子自主能力

博愛醫院陳國威小學的校長韋淑貞在談到傳統英文教學時指出,學生通常按照老師的指令和劇本來完成課堂任務,這種方式在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積極性方面存在不足,尤其在疫情期間更為凸顯。儘管學校在低年級階段長期實施以閱讀、唱歌和遊戲為主的英文教學,學生在這些高參與度的活動中能學習到英文,但學習的內容和進度仍然受到教師的嚴格控制,學生的學習態度仍然被動。韋淑貞校長強調,為了培養學生成為能夠主動學習、運用知識進行思考、研究和創造的人,現代教育需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通用能力。這包括溝通能力、協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自我管理、自主學習、創造力、批判性思考、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和數學能力等,以應對快速變化的21世紀和未來不確定的挑戰。

PIE課程
(圖片來源:學校提供圖片)

校本國際PIE課程借鏡IB

在2020年,博愛醫院陳國威小學的教育團隊進行了一項審視工作,將國際學士(IB)課程與學校現有的校本課程進行了比較分析。他們發現,IB課程的設計核心是為了將學生培養成具有全球公民意識的人。該課程建立了一套包含十項學習者培養目標的Learner Profile,這些目標旨在訓練學生成為積極主動的探究者、深思熟慮的思考者、有效的溝通者、勇於自我反思的人、具有原則性的行事者、擁有開放心態的人、知識豐富的學習者、關心他人的人、願意冒險嘗試的人,以及能夠在身心上保持平衡的人。这一发现促使学校对其教学方案进行了革新。

比較IBPYP與本地傳統課程分別

國際學士小學課程(IBPYP)與傳統教學模式之間的主要差異在於其學習架構。IBPYP課程著重於六個跨學科的探究單元(Unit of Inquiry, UOI),這些單元穿插在整個課程中,旨在培養學生的國際化思維。這種學習方式強調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鼓勵學生主動發掘、理解和解決問題,並自行尋找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被高度重視,老師的角色不再是單向傳授知識或提供固定答案,而是指導學生從多元角度去分析和理解生活中的各種現象。

韋淑貞校長接著指出,基於這些發現,學校決定借鑒IBPYP的核心教學元素,包括VOICE(聲音)、CHOICE(選擇)和OWNERSHIP(主權),來改革英文課程。因此,學校開發了校本國際PIE課程(Primary International English Curriculum),該課程與學校的大型英文圖書課程相結合,並加入了多元化的學習主題和電子學習元素。這個課程由外籍教師主導,通過各種課堂活動引導學生用英文進行主題學習,從而使英語成為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常用語言。

PIE課程
(圖片來源:學校提供圖片)

PIE建立學生自信

自推行校本國際PIE課程約兩年以來,韋淑貞校長認為這套全新的課程有效地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她指出:“越是年幼的學生越能無畏地學習,而對於高年級學生來說,開始說話變得更具挑戰性。我們希望他們能夠適應更開放的學習模式。” 在這一課程改革過程中,學校努力分析現行課程在促進自主學習方面的不足之處,並引入了多樣化的教學策略,不斷對課程進行優化和完善。

學生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會了如何進行反思,根據個人或小組的選擇來行動,並根據成效來進行總結和改進。這一過程不僅激發了學生對自我負責的意識,還幫助他們學會將所學知識活用於解決實際問題中,從而提升了學生的歸屬感和成就感。綜合來看,這些努力旨在培養學生成為積極主動、不斷追求知識的自主學習者。

IB加圖書教學及活動教學相配合

博愛醫院陳國威小學的英文科主任趙秀華對校本PIE課程進行了介紹。她指出,這一課程是基於國際學士(IB)文憑的框架而設計的,並與學校的圖書教學相結合,目的是培養學生成為具備21世紀所需的十大核心素質的公民。該課程的一大特點是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並學會學習。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不同科目和視角學習基本知識、研究方法和報告技巧。同時,課堂設計也因應教學需求而有所不同,比如設有“Wonder Wall”讓學生提問,從而幫助他們成為積極主動的學習者,培養他們的自信、合作和創造能力。

趙秀華還強調了“思考、關懷、行動”(THINK CARE ACT)的教學理念,這一理念不僅在課堂上實施,也延伸到與社區的互動中。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如何照顧自己、關心社區和世界,并在面對問題時能夠運用所學的思維方式、技能和知識來為他人提供幫助。舉例來說,在“聲光博覽會”(Sound & Light Expo)活動中,學生分組用英文介紹影音來源,表現出更大的勇氣和流利的英語表達能力。在二年級的“種植樂趣”(Planting Fun)活動中,學生迅速掌握了如何使用“首先、接著、然後、之後”(First, Next, Then, After that)進行程序性寫作。

PIE課程
(圖片來源:學校提供圖片)

PIE課程棄傳統教科書

PIE課程在博愛醫院陳國威小學的特點之一是它不依賴傳統教科書,而是由學校內的三位外籍教師主導,通過對不同主題的探究式學習來進行教學。這個課程的核心是以「輸入 → 探究 → 輸出」的模式進行。學生首先在指定主題下選擇感興趣的書籍或網絡資源進行閱讀,藉此獲取基本知識(輸入階段)。然後,他們會在課堂上與外籍教師一起進行各種探究活動(探究階段),最後,學生需要就所學的每個主題進行匯報和展示(輸出階段)。

PIE課程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它提供了學生表達自己意見和感受的機會。在這個新課程的推動下,學生在小組任務中通過與同學和外籍教師的討論,不僅提升了英語溝通能力,還增強了情感表達的能力。例如,在「我們是誰」(Who we are)學習單元中,二年級學生學習表達情緒的英文用語和處理不同情緒的方法,並有機會分享他們處理情緒的經驗。在「共享地球」(Sharing the Planet)學習單元中,學生從種植綠豆開始,用英文記錄其成長過程,並在SEESAW學習平台上與同學和老師分享他們對種植過程和結果的感受。這個過程不僅展現了學生的成功和挑戰,還提升了他們運用資訊科技和自我反思的能力。此外,課程中的各種分組活動還強調了團隊合作、批判性思考、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技能。

PIE課程 韋校長右一)、英文科主任趙老師右三)
韋校長(右一)、英文科主任趙老師(右三)(圖片來源:學校提供圖片)

韋淑貞校長坦承,PIE課程對學生最顯著的影響是增強了他們使用英語自信地表達自己的能力。更關鍵的是,這種課程讓英語學習不再僅限於語言本身,而是變成了一種工具,使學生能夠通過英語來學習和掌握各種知識。如此一來,英語學習不僅限於課堂,而是真正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實現了「將英語學習與生活化結合」的目標。

博愛醫院陳國威小學

地址:將軍澳尚德邨
電話:21785700
網址: www.pohckwps.edu.hk

圖片來源:學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