黐脷筋

伸脷即知有冇「黐脷筋」言語治療配合口肌訓練改善問題

健康

廣告

古天樂飾演嘅喬柏高,「黐脷筋」形象可謂深入民心,近日TVB重播經典劇集《美味天王》,更令人關注「黐脷筋」問題。家長亦會否曾發現孩子說話口齒不清的問題?可能會懷疑孩子是否「黐脷筋」或說話有「懶音」。根據言語治療師的解釋,原來伸出舌頭就能知曉。即使證實有「黐脷筋」,只要接受適當的言語治療,再配合家長協助孩子作口肌訓練,也能得到改善。

撰文:彭卓頴|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庫|編輯:Cherry

黐脷筋

「黐脷筋」可透過觀察舌頭形狀辨認

Q1 甚麼是黐脷筋?

所謂「黐脷筋」是一種口腔結構上的問題。「脷筋」是指位於舌頭之下,連接下顎的帶狀結構,其正式名稱是「舌繫帶」,如果「舌繫帶」過短,過度地限制了舌頭的活動幅度,一般就稱為「黐脷筋」。

孩子說話口齒不清,建議家長可自行檢查孩子是否「黐脷筋」。首先請孩子伸出舌頭,看看孩子的舌頭能不能超越上下兩排牙齒的門牙之間,舌尖有沒有凹陷呈英文字母W 形狀。一般情況下,舌頭向前伸出,舌頭形狀是呈英文字母U 形的,如果孩子的舌頭形狀呈W 形,孩子就有某程度的「黐脷筋」。但即使舌頭呈W 形,也不一定會導致發音問題。只要孩子的舌頭活動幅度足以讓舌尖接觸到門牙,已足夠應付廣東話、英語和普通話的發音。

Q2 甚麼是「懶音」?

「懶音」是「錯誤的發音習慣」,其成因並不在於結構上的問題, 而是學習說話時偶有錯誤,卻沒有及時糾正,久而久之變成習慣。常見例子是把「銀行」唸成「銀寒」。廣東話語音結構複雜,有時很微細的分別,已把一個字錯讀成另一個字。但很多人沒有注意語音中的微細部分,久而久之,很容易養成懶音的壞習慣。學童在幼兒時期,不斷接收生活環境中的聲音和語言刺激,學習說話。可是,如果生活環境中,語言示範中有懶音成分,孩子可能會「學壞師」,習慣了懶音,卻不知道錯誤,到孩子長大再糾正,就更加困難。

黐脷筋
「舌繫帶」過短,令短舌頭呈W形,是黐脷筋的跡象。

「黐脷筋」和「懶音」能靠有效口肌及發音訓練改善

Q3:如何解決「黐脷筋」和「懶音」問題?

如果「黐脷筋」嚴重到影響發音,家長應及早諮詢言語治療師的意見。大部分問題都能透過有系統的口肌運動訓練和發音訓練得到改善。「懶音」問題則須要家長緊密配合,注意自身發音,製造一個沒有懶音的語言環境,讓他們學習正確發音。如果發現發音有錯誤,家長應該即時示範正確的發音。年紀較少的孩子,或有可能口肌發展未成熟,未必能馬上模仿正確發音,但只要示範正確,孩子慢慢就會學到。

黐脷筋
無論「懶音」或「黐脷筋」,都能透過有系統的口肌運動訓練和發音訓練得到改善。

言語治療師彭卓頴
事實上,只有很少人會真正因為「黐脷筋」而影響咬字發音。如果孩子發音不清楚,最好還是找言語治療師作專業的評估。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