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中暑

幼兒中暑可影響神經系統 家長緊記4步驟助降溫

健康

廣告

幼兒中暑|不少家長喜歡帶子女到戶外「放電」,不過香港的夏天氣溫可高達35度,而小朋友對溫度的調節能力較成人差,因此更易中暑,若家長未有及早發現並適時為他們降溫,後果或相當嚴重。兒科專科徐傑醫生指出,中暑就像身體的「恆溫器」故障,人體溫度可高達攝氏40度或以上,情況持續的話,有機會影響神經系統,甚至致命,後果可能比發燒更嚴重。因此家長應定時查看小朋友的情況,如出現頭暈、面色蒼白、反應遲鈍等表現,便應做好4步驟,以緩解小朋友體溫過高的情況。

熱衰竭為幼兒中暑前一階段

幼兒中暑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在炎熱的環境下,人體會作出自然反應如流汗、呼吸頻密等以調節體溫,避免體溫過高。不過幼兒體型較小,身體調節的速度追不上加溫的速度,當核心體溫持續上升,便會出現過熱的情況。坊間不少人認為熱衰竭比中暑更嚴重,事實並非如此,徐醫生解釋:「熱衰竭是中暑前一階段,症狀包括面色蒼白、頭暈作嘔等,如沒有即時處理,當體溫升至40度或以上便是中暑。」

因每人的身體調節能力都不同,所以由熱衰竭演變至中暑並無特定時間,徐醫生續稱:「當小朋友出現熱衰竭症狀時便應立即暫停活動,因有機會再過幾分鐘便變成中暑。如家長發現小朋友『面青口唇白』、活動力下降,便應要他們立即休息和多喝水。」

普通發燒不會「燒壞腦」

除了分不清熱衰竭和中暑,因同樣是體溫上升,也有不少人混淆發燒和中暑。事實上,發燒與中暑的機制大不同,發燒是當身體免疫系統遇到病菌入侵,免疫系統便會「打仗」,令體溫上升以抵抗外敵。徐醫生表示:「如果不是腦膜炎等情況,只是一般流感或傷風感冒引起發燒,身體能自然調節,並不會如大家所想『燒壞腦』。」不過如果是中暑,因熱力被困在體內,不只體溫比發燒時更高,皮膚亦會變得通紅,甚至出現抽筋或意識不清。如未有及早診治,有機會導致腎衰竭、橫紋肌溶解症及影響神經系統,甚至致命。

幼兒中暑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為安全起見,如子女需在炎熱環境下活動,家長應採取預防措施,例如:讓小朋友穿著寬鬆的衣服及戴帽等。父母在活動中途亦應多留意小朋友的狀態,每隔10至15分鐘便要為其補充水分。

遇幼兒中暑家長做足4招助降溫

幼兒中暑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若小朋友出現中暑症狀,一般處理方法離不開降溫和補充水分兩大方面。當發現小朋友活動能力下降,反應變得遲鈍,家長便應做好4個應對步驟。首先是帶小朋友到陰涼的地方,以免他們的體溫持續上升。其次可以用濕毛巾為他們擦身,幫助散熱,徐醫生表示:「雖然退熱貼也有助散熱降溫,但效果不及冰袋。」另外亦應盡快為小朋友補充水分,必要時更可補充電解質。如果孩子的情況仍未有改善,便應盡快求醫檢查,以防因中暑而出現嚴重後果。

幼兒中暑 以上資訊由兒科專科徐傑醫生提供
兒科專科徐傑醫生(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