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血藥

中風後隨意更換抗凝血藥逾9成人再中風 附5招防復發

健康

廣告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腦神經科完成了全球首個以人口為基礎的研究,評估不同抗凝血治療方案對預防心源性中風再次復發的效果。研究結果發現,心房顫動患者若在服用新型抗凝血藥期間出現中風,再後隨意轉換其他抗凝血藥方案(尤其是轉用傳統藥「華法林」),會增加中風再次復發的風險。這項研究成果已刊登在《神經學》期刊上。
抗凝血藥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心房顫動中風風險高5倍

心房顫動是一種心臟節律異常疾病,會導致血液循環不順,血塊可能形成在心臟內,若血塊游走至腦部,就有機會造成心源性中風。心房顫動患者中風的風險較一般人高出五倍。香港近三成的缺血性中風個案是由心房顫動引起,這類中風的嚴重程度和死亡率是所有缺血性中風原因中最高的。

抗凝血藥 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心房顫動患者若在服用新型抗凝血藥期間出現中風,及後隨意轉換其他替代抗凝血治療方案,特別是轉用傳統抗凝血藥「華法林」,會令中風復發風險增加。
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心房顫動患者若在服用新型抗凝血藥期間出現中風,及後隨意轉換其他替代抗凝血治療方案,特別是轉用傳統抗凝血藥「華法林」,會令中風復發風險增加。(圖片來源:中大提供)
抗凝血藥 梁慧康教授表示,房顫病人需要有極高依從性準時服用抗凝血藥,否則中風風險會隨之增加。
梁慧康教授表示,房顫病人需要有極高依從性準時服用抗凝血藥,否則中風風險會隨之增加。(圖片來源:中大提供)

新型抗凝血藥降低中風風險達7成

新型抗凝血藥能有效預防房顫患者出現血管栓塞。儘管這些藥物可降低中風風險60至70%,但仍有相當比例的房顫患者在服用抗凝血藥後出現中風。對於曾經有缺血性中風病史的患者,可能因為血管栓塞而增加再次中風的風險,因此制定預防再次中風的治療方案尤為重要。

抗凝血藥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更換抗凝血藥逾9成人再中風

中大醫學院的研究團隊通過醫院管理局的電子健康數據庫收集了45,946名非瓣膜性房顫患者的數據,涵蓋2015年至2020年期間,在公立醫院進行新型抗凝血藥治療。研究團隊分析了這些患者服用新型抗凝血藥後出現中風和再復發的情況。結果顯示,在服用新型抗凝血藥期間,有2,337名患者仍然出現缺血性中風,其中的13.4%在16.5個月內再次中風。關於非瓣膜性房顫中風患者因更換抗凝血治療方案而引發的健康風險:

  • 若患者更換成傳統抗凝血藥「華法林」或另一類別的新型抗凝血藥,缺血性中風復發的風險將分別增加96% 和 62%。
  • 更換另一新型抗凝血藥類別的患者比繼續服用同一類別的患者患上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的風險高出兩倍多
  • 合併使用抗血小板藥物對預防缺血性中風復發並無額外益處
  • 導致缺血性中風復發的相關風險因素包括高齡、糖尿病、合併使用細胞色素 P450/P-糖蛋白 (CYP/P-gp) 調節劑、和大動脈粥樣硬化。

5招防復發

研究團隊提醒大眾,預防房顫和中風必須從日常生活做起。 一旦出現房顫或中風的危險因素(如高齡、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衰竭等),藥物只能減低中風機會,並非將機會降至零。團隊亦建議大眾調整生活習慣,包括保持均衡飲食、進行恆常帶氧運動、避免過量飲酒、避免吸煙及恰當處理壓力等, 都能有效預防「三高」及心腦血管疾病。

圖片來源:中大提供,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