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火鍋

食麻辣火鍋都有技巧?亂食會致屙!

健康

廣告

天文台預測本周六氣溫將會轉冷,咦?咁咪啱晒打邊爐啦!各式麻辣邊爐及重慶雞煲大受歡迎,就得知不少港人都嗜辣菜。有人無辣不歡,啖啖紅油赤醬椒,但香濃惹味的背後卻要腸胃受罪!坊間一直有人指食完辣菜會出現各式腸胃問題,如胃痛、肚瀉、便秘及可怕的「火燒後欄」等,再誇張的甚至更有人話會食到胃出血、生痔瘡等,究竟係真定係假?今次找來中、西醫及營養師來同大家講解有關「辣」的疑惑!

辣椒素刺激至腹瀉

不少人食更會出現肚痛或腹瀉,原來這些急性的腸胃不適都跟辣椒中的「辣椒素」有關。港大結直腸外科副教授潘冬松醫生表示:「辣椒素經食物進入腸道後,會對整個消化系統的黏膜做成刺激,這時腸道便會充血及發生水腫,因此會流失水分入腸內,而大便有水分便會引起腹瀉情況出現。」此外,冬天的麻辣火鍋及四川的水煮辣菜都是以大量辣油而製,食物沾蘸大量油分,令腸胃消化不及,有機會出現滑腸的情況,從而引致或加深腹瀉情況。潘醫生指,不需要去刻意去再進食其他食物來解辣,但最好多飲水及電解質,以防身體因肚瀉而脫水。

潘醫生指食辣致腹瀉是因為刺激而引起的急性症狀,而有人食辣而便秘是因為長期食辣的飲食習慣所致。

腸胃舊病可能復發

如果食得太多辣的食物,更有機會患上「急性胃炎」及「胃出血」,但需要很大分量才會出現。但如果本身有腸胃病的人,如果再食辣食物更有機會令病情惡化或舊病復發。例如「胃潰瘍」的患者,如果再進食辣食物可能會增加胃痛,而嚴重的胃潰瘍更有併發「吐血」及「胃穿窿」等情況。潘醫生指:「辣食物留經腸胃內可能會引起胃痛及腸痛, 但由於不同神經關係,所以不會有其他感覺。而肛門附近的神經較為敏感,加上在大便中仍有辣椒素在內,所以排便時就會出現灼熱感。」除了「火燒後欄」嚇人外,如果是痔瘡的患者,更有可能會因受刺激而復發。雖然很多人認為辛辣食物會導致痔瘡,但研究報告不支持這個假說。如果本身腸胃有問題,再食辣會拼發出其他問題病症。

下頁有:營養師角度

飲奶減辣中和胃酸

要食幾多,才有機會患上腸胃病?食過多少才是過量呢?資深營養師黃俊榮(John)指,現時未有確實的研究報告,所以沒有特定數字可以參考。他亦表示食辣的程度因人而異,視乎人的腸胃功能而別,但要食得健康,亦不外乎適可而止。其實辣食物也並不是一無是處,好處是可以提升腎上腺素分泌,有助血液循環及加快約5至10%新陳代謝率,同時令身體出汗及排水,在冬天可以加快令身體變暖。而在解辣方面,John 就建議大家食甜食或者飲奶,前者因糖的甜味可覆蓋刺激舌頭的辣味,而後者則是「乳糖」作怪。「辣食物會刺激胃部分泌更多胃酸,所以少食可開胃,多吃就會增加胃酸分泌,易引胃部不適。而很多人都會在食辣後飲牛奶或者食乳酪,因為一來其乳糖可以減低『口腔』內中的辣味;二來奶類帶鹼性,可以中和胃酸。」綠茶可減低辣味主因是茶多酚可減低味覺細胞神經未梢的刺激性,大前提當然是溫暖或凍的綠茶。

資深營養師黃俊榮表示,甜味最能蓋過其他味道,所以飲汽水或糖水解辣實為不錯之選。

中醫認為辣致肺燥

註冊中醫師許愨清表示,中醫角度視辛味能發散行氣活血,驅風散寒,解表止痛,消氣滯及血滯。同時能刺激腸胃蠕動,增加消化液。辛辣對人體沒有絕對的好和壞,中藥中也出現胡椒及薑等辛味藥材,應用在不同體質的人物上有不同效果。許醫師指:「適量的辛辣對胃寒的人好,但體熱胃火就不適宜多食辛辣,因為令身體燙熱從而引致肚瀉、腸胃炎、痔瘡等腸胃病,不論有冇痔瘡有機會出現肛裂或大便出血。」此外, 中醫又有「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鹹入腎,甘入脾」之說。即是說多食辛辣食物除了令腸胃積熱外,就會肺燥易病,秋冬咳嗽等熱氣症狀都有機會浮現,加上肺主皮毛,皮膚病如濕疹也會加重。許醫師建議在食麻辣火鍋時,不妨飲一些清熱飲品如竹蔗茅根及夏枯草等,之後亦可以在自家沖蜜糖水、片糖水或食雪梨等水果來潤肺解辣。

許醫師指,中醫除了認為多食辣可傷胃之外,同時也會引致肺燥,從而引起咳嗽及濕疹等症狀。

下頁醒你食辣貼士

食辣健康小貼士

如果打邊爐非吃麻辣湯底不可,但又怕食完出事,John就教大家兩個貼士:
第一: 不要「空肚」食辣,可先吃飯或澱粉質食物打定底,以免直接刺激胃部和增加胃酸分泌。
第二: 其間多吃蔬菜,一來纖維可減低辣味,二來纖維亦可減低辣椒素對胃部的刺激,減慢胃酸分泌。

奶類製品屬鹼性食物,可中和胃酸,而且當中含有乳糖,可以解口腔內的辣味。

許醫師推介食療

金銀花綠茶
材料:金銀花 1錢
龍井茶葉 半茶匙
熱水 500毫升
煮法: 全部材料加水浸泡15分鐘,即可飲用,可重複浸泡直至無味為止。吃辣前後均可服用,直至見效為止。
功效: 清熱解毒,去胃火、清血毒,治腹瀉。

芫荽豆腐湯
材料:芫荽 1両
豆腐 2磚
海鹽 少許
水 3碗
煮法: 芫荽洗淨,全部材料加以大火煮沸,改文火煮30分鐘加鹽調味即成。吃辣前後均可服用,直至見效為止。
功效: 清熱解毒,化胃腸積熱。減少因吃辣所致的腹瀉和腸胃不適。

 

撰文:林斌
相片:新傳媒資料室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