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止鼻敏感咁簡單?
「鼻敏感」猶如都市人的特徵,尤其在空氣污染嚴重的香港,十居其九的港人都曾受到鼻敏感困擾。部分年幼患者早於3至4歲時便出現病徵,包括鼻痕癢、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眼痕癢或流眼水等。這些病徵與一般傷風相似,要區分兩者,可觀察小朋友流鼻水、打噴嚏等徵狀是否「突然起、突然好」,舉例說,早上起床後的一小時不斷流鼻水、打噴嚏,但至下午時分卻突然回復正常。
雖然輕微的鼻敏感多會自行好轉,但家長亦不能掉以輕心,因為鼻敏感是源於人體呼吸道受到過敏原侵襲,鼻黏膜受到刺激而產生致敏反應,以抵抗外來物質,促使鼻腔發炎。可是,若鼻黏膜不斷發炎、增生、腫脹,就會造成鼻塞,此時患者很自然地用口呼吸取而代之,但因為口腔沒有過濾及暖化空氣的功能,患者很容易因塵埃及冷空氣經口腔進入呼吸道,削弱了呼吸道的抵抗力,受感染的機會亦較大,更可能造成呼吸道感染的連鎖反應。情況就如Mavis 一樣,由於耳道鼻道相通,當鼻膜發炎腫脹,積液滯留在通道內,使細菌在耳部內滋生,引發中耳發炎,若刺激到中耳的咳嗽受體,便有機會引致久咳。此外,鼻敏感亦有機會引發其他併發症,例如鼻竇炎、鼻息肉及上呼吸道感染等。
值得一提是,有部分患有鼻敏感的兒童屬敏感傾向體質,可能同時患有其他過敏症,如濕疹、哮喘等,此類孩子為出現併發症的高危一族,需要格外注意呼吸道健康。
若鼻敏感長期發作,呼吸道不適難免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素,尤其兒童處於學習階段,需要充足的精神及專注力。因此,家長們更需要正視孩子鼻敏感的情況。
雖然現時有口服及噴劑藥物可治療鼻敏感,但要避免發作,最佳的方法仍是避免接觸致敏原,如塵埃、霉菌、花粉、動物的毛髮及毛質用品等。要減少接觸致敏原,家長可從家居清潔入手,例如勤換床鋪、打掃家具、清洗隔塵網等,減少塵蟎繁衍的機會;此外,若能避免帶小朋友到空氣混濁或人煙稠密的地方,再配合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和適量運動,增強身體免疫力,便可減少鼻敏感發作的機會。
伍永強
兒科專科伍永強醫生,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現為荃灣港安醫院兒科專科醫生。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很多不同大小的身體變化,因此若然家長能了解多一點兒科知識,便可少一分擔憂。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