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ADHD孩子自信成長

按需要調整藥物治療 助ADHD孩子自信成長

兒童健康

廣告

兒童患有專注力不足 / 過度活躍症(ADHD),學習能力會稍遜之餘,更會因經常無法完成指示或「坐唔定」,而受師長和家長責罵,令他們的自尊受創,更可能會使他們情緒低落。因此,ADHD可說是兒童成長的一大障礙,家長一旦發現病徵,應及早讓他們接受適當診治,並適時依情況調整治療方案。

 

撰文︰鄧萬豪醫生
圖片︰Thinkstock

ADHD症狀早於4至5歲出現

ADHD 小朋友會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或衝動等症狀,簡單來說,就是經常「周身郁、冇時停」、無法聽從指示、心急、專注力低、容易分心等。研究及臨床顯示,這些症狀可早於4至5歲便開始浮現。當孩子出現上述症狀時,生活上便會出現種種不同負面的情況,如被老師責罵或懲罰、被親戚嫌棄「百厭」、被同學疏遠,甚至連爸爸媽媽也開始失去耐性,令家庭關係變差。長遠而言,這些問題都會令孩子情緒不穩、自信心低落、自我形象受損,從此逃避面對困難,形成惡性循環,對其成長的影響可謂非常深遠。

情況輕微可作行為治療

正因如此,家長若發現孩子有上述症狀,應盡早尋求精神科專科醫生、學校社工或老師的協助。其實,ADHD 並非「世界末日」,相反,由於近年醫學界對ADHD認識增加,治療成效提升,找出問題所在可令孩子重回正軌。家長應與醫生積極溝通,了解哪種治療方法適合子女,若情況輕微,一般以行為治療便可妥善處理;若情況較嚴重,便需結合藥物治療。

家長不應害怕藥物治療

聽到藥物治療,家長或會卻步,但其實ADHD 的成因與腦內分泌物質失調有關,藥物的作用正是要調整這些分泌物回復正常,從而改善症狀。值得一提的是,家長普遍擔心的副作用,其實一般十分輕微而短暫。只要症狀得到改善,小朋友的行為問題自然減少,前文提到的惡性循環就能得以變成正向的良性循環,對治療的依賴自然減少。因此,家長不應害怕藥物治療,而是反過來想想如何治療才是最適合子女的。

真人真事分享

在這裡跟各位分享一個個案:一位於初小時被確診患有ADHD 的小朋友,一開始時以短效藥物治療,尚能應付。至小四時,他因熱愛游泳而加入泳會,每星期需進行數次放學後的訓練,但所服藥物效力較短,僅足夠其課堂所需,故進行訓練時,往往無法跟從教練的指示,因而被罰。孩子因此備受打擊,更質疑自己的能力。幸好,覆診時,家長向醫生反映問題,醫生改為處方長效藥物,令藥效覆蓋至放學後游泳訓練的時間。小朋友終能跟上進度,不但提升游泳成績,也變得十分開朗樂觀。因此,家長應謹記跟醫生商討治療方案,適時作出調整。

鄧萬豪

精神科專科醫生,為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精神科)、香港精神科醫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他分享兒童及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問題,探討他們成長中會遇到的困難。

下一頁︰兒童近視嚴重 減慢加深速度3招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