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

濕疹成因及症狀|中醫推薦3款湯水及4大防復發貼士

兒童健康

廣告

濕疹困擾著不少香港人,尤以嬰兒及兒童過敏十分普遍,成年人和長者的情況亦不罕見。註冊中醫師彭明慧詳細講解濕疹的成因、症狀、治療方法,有解答有關濕疹患者應否戒口的問題。除此以外,彭明慧醫師,也講述孕婦可以如何調整飲食,以減低嬰兒有過敏體質的機率。文末,彭明慧醫師亦推薦3款食療湯水,及4大紓緩穴位。

濕疹成因
濕疹症狀
準媽媽可避免2類食物
4類治療方法
3個食療食譜
4大紓緩穴位

濕疹成因

因為大部份患者是由兒童時期開始發病,所以又俗稱「小兒濕疹」。中醫稱嬰兒濕疹為奶癬,通常在出生後第二或第三個月開始發生。好發於顔面及皮膚皺褶部分,也可累及全身。

嬰兒濕疹(圖片來源:)
嬰兒濕疹(圖片來源:註冊中醫師彭明慧授權圖片)

中醫認為濕疹是與人體的變態反應有較密切的關係,往往存在家族性過敏體質的傾向,亦即是說患者常是先天性過敏體質,約有3/4的患者父母雙方或單方有過敏性疾病病史。除自身的過敏體質外,不同的誘因如食用、吸入或接觸過敏原,情緒起伏、壓力等也是發病原因。
皮膚症多屬風、濕、熱邪阻滯肌膚,或寒侵絡脈,又或是血虛生風化燥所致,致使皮膚得不到濡養而出現紅腫、劇癢、脫屑、滲液、皸裂等苦不堪言的情況。

好發季節多為春夏季

平均十個濕疹患者來說,大概有兩個都會於全年發作,約四至五個於春夏季情況最為嚴重,另外的三至四個患者症狀則在秋冬季節明顯。由於秋天自然界的空氣乾燥,氣溫逐漸降低,濕度逐漸減少,故人體肺燥常見。中醫學有「肺主皮毛」之說,乾燥表現在體表就為皮膚瘙癢、緊繃、粗糙、脫屑、乾涸、細紋等。

有些濕疹在乾燥的冬天比較嚴重,有些則是在夏天比較嚴重,不過後者較多(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有些濕疹在乾燥的冬天比較嚴重,有些則是在夏天比較嚴重,不過後者較多(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濕疹症狀

患有濕疹的病者,皮膚會變得極度痕癢,可發生於任何部位,好發於顔面、四肢及皮膚皺摺部位,也可累及全身。臨床特點是對稱分佈、痕癢、乾燥脫屑、皮膚呈紅色鱗狀疹,浸出透明微黃液體,最後甚至變硬、脫屑、病情反覆纏綿;尤當睡眠不足、情緒煩躁、壓力增加、環境或天氣轉變之時皮膚劇癢惡劣情況更甚。

掌指角化性濕疹(圖片來源:)
掌指角化性濕疹(圖片來源:註冊中醫師彭明慧授權圖片)

濕疹患者主要表現為全身皮膚發生廣泛性的瘙癢,也有局部的,位置不固定,但以小腿、前臂、背部、腰腹部常見。瘙癢為持續性或陣發性,程度輕重不一,一般晚上較輕者癢感可以忍耐,不抓即可以過去;重者劇癢難忍,一旦發生難以遏止,常不停地猛烈瘙抓,而難以入睡。 濕疹患者瘙癢的時間長短不一,有的長達數小時,短的持續幾分鐘即可過去。因為瘙癢,長期反復瘙抓,可致使皮膚上出現抓痕、血痂、皸裂、色素沉著甚至出現苔蘚樣變或濕疹樣改變,導致皮膚變厚、粗糙,甚至抓破後引起繼發皮膚感染。

濕疹3大類型

中醫按病變的表現和發病緩急分爲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期:

1. 急性濕疹:濕盛熱重型

皮疹有多形性及對稱性分佈特點,即紅斑、丘疹、水皰常同時存在。皮膚初發時有彌漫性紅斑和粟粒大的丘疹及丘皰疹,基底有輕度水腫,很快發展爲小水皰,皰破後有黏液滲出及小片糜爛。常見發熱心煩、口乾口苦及大便乾涸。

2. 亞急性濕疹:脾虛濕蘊型

水皰及滲液明顯減少或消失,紅斑顔色轉暗,殘存的丘疹、丘皰疹及小片糜爛間可見脫屑及結痂。患者常見疲乏倦怠、胃口差、腹脹及大便爛等情況。

3. 慢性濕疹:血虛風燥型

皮損呈局限性肥厚粗糙,色素沈黯。肥厚性斑片上常有抓痕、血痂,有時周圍有少數丘皰疹及點狀滲液,搔癢感劇烈,尤以晚間更甚。
回到目錄

小兒濕疹是媽媽惹的禍嗎?

若準備孕育新生兒,首先必需重視個人整體體質的調理,並積極治療一些本身先天或後天的疾病如濕疹、鼻敏感、蕁麻疹等,由於此類過敏症屬遺傳性疾病,所以需在準備成孕前先作積極治療,以強壯自已體質,避免生出過敏嬰兒。

妊娠濕疹(圖片來源:)
妊娠濕疹(圖片來源:註冊中醫師彭明慧授權圖片)

中醫學認為認為母子同體,「母壯則子壯,母弱則子病」;孕婦調養得當則可達到養胎既目的。

燥熱食物

大部分準媽媽都會產生胎火(成因:食物毒素、夜睡、勞累、環境污染等),胎火強弱視乎本身體質與生活習慣如何有關。

有些孕婦胎火旺盛,他們的孩子比較容易出現過敏性體質,比較容易患上嬰兒濕疹(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有些孕婦胎火旺盛,他們的孩子比較容易出現過敏性體質,比較容易患上嬰兒濕疹(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胎火症狀通常發生於體質偏燥熱型的準媽媽身上,由於懷孕後激素分泌會變得很旺盛,準媽媽有可能因為懷孕而改變體質,原則上說,本身屬於燥熱體質的準媽媽產生胎火的幾率較大,如果準媽媽胎火旺盛,新生兒容易出現現今常見的過敏性體質,嬰兒瘡疹亦常見(好發於顔面及皮膚皺褶部,也可累及全身)、奶癬、膿包、口瘡,嚴重會加重或引發黃疸。
回到目錄

過敏食物

「發物」亦多為過敏原類食物,若孕婦本身有過敏性鼻炎、濕疹等過敏症狀,懷孕期間又常攝取這類食物,肚子裡的胎兒經誘發過敏的機會也相對提高,寶寶出生後同樣為過敏體質的機率也很高。(註:中醫認為發物如鵝、鴨、筍、芋頭、蝦蟹等都會容易誘發濕疹。)

要戒口嗎?

中醫對付皮膚疾患縱然治之有法,然而,大部份皮膚患者都是具有遺傳體質,亦即是說患者往往受著一定的遺傳因素支配,不能耐受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過敏原」。但是每一個過敏患者的過敏體質都是獨特的,所以每一個過敏患者的過敏原都有所不同。
要有效治療過敏皮膚病,除內服中藥,外塗合適藥品外,最重要的是遠離會誘發過敏症狀的過敏原。那麼,到底什麼才是過敏原呢?我往往會在診症過程中最開首的時候建議病人可以嘗試用三天來試驗一種食物,若在食用後首天4小時內並沒有出現過敏症狀,即其即時過敏反應(IgE)沒有問題,但仍須多待兩天再看看有否延遲過敏反應(IgG)才能初步確定那種食物是否可以於日常進食。

總括來說,雞蛋、奶製品和海產甲殼類食品都是容易誘發皮膚疾患的食物過敏原。

4類治療方法

淨血療法

手法:利用「三稜針」(一種中醫針刺法工具) 在皮膚患處叩刺,然後用真空瓶緊扣在叩刺部位上,待數分鐘後皮下污血可被吸出(約2-10毫升量)紅、癢、腫於1-2小時後明顯覺得紓緩。
原理:激發經氣,通絡止癢。淨血療法因能有效疏通經絡,使風、寒、濕、熱之邪能隨叩刺放出污血之際由拔罐真空吸拔而走。醫理上亦即是說能加速局部細胞的新陳代謝,改善微循環障礙,增強皮損部位的營養供給,以恢復皮膚的正常生理功能,臨床分享逾90%患者皆有好轉,明顯轉好者亦逾半數。放血療法具有多種功能,尤以止癢、消腫、退熱解毒功效尤為顯著,能有即時紓緩之奇效。

外洗藥品:金銀花、苦參、菊花、荊芥、蟬退等
回到目錄

中藥治療

中醫認為「肺主皮毛」,意指肺臟是管理皮膚與毛髮的司令,所以皮膚病不是治皮膚,而是調理臟腑如提升肺氣,調理氣血,強壯體質,使其增加自已的抵抗力去面對外邪。

  • 急性濕疹是濕盛熱重,那就要清熱利濕,內服中藥可選土茯苓、扁豆衣、茵陳、萆 薢、澤瀉等。
  • 亞急性濕疹屬脾虛濕蘊,那就要健脾化濕,內服中藥可選黨參、茯苓、白術、山藥、豬苓、燈心花等。
  • 慢性濕疹屬血虛風燥,那就要袪風養血,內服中藥則可選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龜板、丹參等。

日常護理4貼士

只要日常生活做好準備,便能減低濕疹復發機:

    • 在秋冬天不要用太熱的水浸浴過久,浸浴會令皮膚保護膜溶掉而變得乾燥
    • 要選用低敏性的沐浴用品,若不是太髒的話,只用清水沖涼也無妨
    • 穿著羊毛衫,必須先以純棉內衣打底
    • 作息定時對調理濕疹非常重要。臟腑有不同的作息時間,晚上十一時至凌晨一時,是膽經休息時間;凌晨一時至三時,是肝經。不好好休息就會影響新陳代謝。即使凌晨三點睡至翌日下午亦無補於事。

回到目錄

3款食療湯水 針對3類濕疹

  • 草龜清熱湯 (急性濕疹):

土茯苓、生地、茵陳、扁豆、燈心草、龜板、瘦肉

  • 參薏健脾湯 (亞急性濕疹):

黨參、薏米、雲苓、白術、准山、粟米鬚、陳皮、瘦肉

  • 當歸養血湯 (慢性濕疹):

當歸、黃芪、生地、龜板、桑椹、陳皮、烏雞

4大紓緩穴位 附圖解

▪ 治則:去風除濕、調理氣血、增強體質
▪ 選穴:曲池、合谷、血海、陰陵泉、足三里等

回到目錄

(圖片來源:中醫師彭明慧 )
註冊中醫師彭明慧(圖片來源:中醫師彭明慧授權圖片 )

常見問題:

問:濕疹有什麼護理方法?

答:選用低敏性的沐浴用品或清水沖涼也無妨。

問:急性濕疹有什麼食療推介?

答:草龜清熱湯。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

濕疹有什麼護理方法?

選用低敏性的沐浴用品或清水沖涼也無妨。

急性濕疹有什麼食療推介?

草龜清熱湯。

撰文:註冊中醫師彭明慧圖片來源:註冊中醫師彭明慧授權圖片、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