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癌

孩子跌傷持續腫痛 提防原位性患骨癌 宜早求醫

兒童健康

廣告

孩子天生好動,若不慎跌倒且屢醫不癒,可能患上骨癌(骨腫瘤) 。骨科專科醫生指出,小童跌傷骨痛,且夜晚痛楚比白天嚴重,或響骨癌警號,家長不容忽視,應及早求醫。本港雖然沒有確實的骨癌病例資料,但估計每年約有60人患上此症。例如原位性骨癌的發病年齡,男性爲15至24歲;女性爲5至14歲。

撰文:郭韻婷|編輯:SundayKiss | 相片:新傳媒資料庫

小童跌傷持續腫痛 提防患骨癌宜早求醫

何謂骨癌?骨科專科醫生指出,骨癌大致可分爲兩種,原位性骨癌和移位性骨癌。原位性骨癌本港不常見,通常侵襲小朋友,一般以六至十歲小童患者最多。在醫學上與其他癌症一樣,原位性骨癌的病因至今未明。雖然在大多數原發性骨癌的病例之中,都不能明確病因,但有部分病例或與基因有關。至於移位性骨癌在本港比較常見,患者以40歲以上成年人爲主。部分移位性骨癌患者,例如患有甲狀腺癌乳癌肺癌、腎臟及前列腺癌等病人,癌細胞可能通過血液入骨,有機會引致骨癌 。

典型徵狀夜晚骨劇痛

骨癌早期出現在患者的徵狀,最典型的是骨痛。患處的骨和關節會疼痛或腫脹,疼痛可持續或只在受壓時感到痛。不過,倘若在晚上的骨痛比白天明顯,則須特别注意是否患上骨癌。另外,骨癌患者與其他癌症患者一樣,會出現食慾減低、體重減輕、發燒等症狀。其次部分骨癌患者的骨表面或會出現硬腫塊,腫塊痛或不痛因人而異,但患病關節與肢體運動受到限制。家長須留意,倘小朋友跌傷出現骨痛並且夜晚痛楚加劇,可能是骨癌徵狀,須盡快求醫確診。

骨癌患者早期的肢體遠端會有麻木感,因壓迫神經血管;或發生病理性骨折或變形。雖然患病的位置情況嚴重時,更會出現皮膚潰爛。惟張民冠醫生表示,很少患者會出現此情況。「倘患者的身體已出現病症,一般不會等到患病位置發生潰爛才求醫。由於原位性骨癌的徵狀,主要是發燒,患病關節或附近的骨會感到疼痛。以手腳爲主,尤其晚上特别痛得厲害。倘腫瘤面積較大,會形成腫塊,用手可以感受到。」

而移位性骨癌出現的徵狀,主要是骨痛及骨折。醫生透過磁力共振、照X光及抽血等檢驗,確診患者是否患上骨癌。在骨癌治療上,原位性骨癌患者一般需要接受外科切除手術,將患者的腫瘤切除,以及截肢。「例如原位性骨癌患者的腫瘤生在膝蓋位置,患者須進行切除膝蓋以下肢體,以免癌細胞擴散。」據張醫生曾醫治過一位七歲的小朋友個案,因跌傷膝蓋出現關節腫痛,醫生初期爲他照X光,發現他的膝頭骨裂。

骨腫瘤位置易骨裂

醫生爲該小朋友的患處打石膏,雖然骨裂位置痊癒,但膝蓋仍感到疼痛,其後通過磁力共振及抽血檢查,發現是患上初期骨癌。「最後須爲該小朋友的膝蓋以下,進行肢體切除手術及化療。」醫生提醒家長,由於小朋友未必能完全懂得表達,須留意倘若小朋友跌傷喊痛,未必是跌傷的部位疼痛。「有可能是因跌傷的地方有腫瘤,而導致該處的骨頭比較脆弱,因此稍輕輕跌倒便會骨裂。加上晚上腫痛的部位比白天痛得嚴重,家長須盡快爲小朋友求醫確診病因。」

膝蓋痛提防髂脛束症候群 | 運動前不拉筋 關節易創傷勞損 |4式臀部肌肉伸展運動

至於移位性骨癌患者的治療,由於其病症已到晚期,即使接受腫瘤切除及截肢手術亦無法治癒。醫生一般會爲患者減輕痛苦並延長其壽命;倘患者出現骨折,則會爲其骨折的地方進行内固定骨折治療。原位性及移位性骨癌,兩者的五年存活率,以原位性骨癌較高,原位性初期可高達九成,後期三成;移位性通常少過一成。

CATS 提升手術精確度

對於骨癌病人進行手術治療,由中文大學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研發的電腦輔助腫瘤手術(CATS),備有多層掃描影像融合技術,可清楚看到病人骨組織及腫瘤軟組織等,詳盡和仔細地分析影像。同時,透過新醫療技術,醫生可更準確地掌握病人的解剖圖像和腫瘤位置,並透過電腦導航系統引導執行手術。由於CATS 主要輔助複雜的盆骨腫瘤、骶骨腫瘤和兒童骨癌等手術,可提高手術的精確度,解決過往傳統處理骨腫瘤手術時面對的困難。有醫生指透過CATS,進行手術的切割誤差可少於兩毫米,準確度是舊技術的五倍。

現時本港有三間醫院引入CATS,包括威爾斯親王醫院、瑪麗醫院及伊利沙伯醫院,雖然技術增加手術精確度,但患者須自費購置數萬元的金屬骹。目前中大獲政府撥款再深入研究CATS,計劃爲各類骨癌制訂手術指引。長遠而言,冀可生産金屬骹,毋須到外國訂造,減低患者治療成本。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