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 放榜 英基15名狀元分享備戰IB攻略
根據校方統計,今年英基學生的IB考試表現優異,平均成績為36.1分,顯著超出全球平均30.3分的水平。此外,共有298位學生取得40分以上的優異成績。
據悉,英基屬校的15位IB滿分考生中,有12人選擇留在香港繼續深造。其中10位學生計劃攻讀醫學專業,其餘2位則分別選擇計算機科學和工程學作為主修方向。
IB攻略 溫習App成致勝關鍵

「IB不容易,但不難,如果你consistent即是你每一項一小時,每天堅持,還有目標清晰。」IB狀元賴雪嵐強調,持續性和明確目標是應對IB的關鍵。
在分享備考方法時,她特別提到:「我用Anki做Active Recall,因為今天學的東西明天就會忘記,必須每隔三天複習同一件事。」可見她利用溫習App去強化長期記憶。
以下為賴雪嵐備考IB的攻略:
1.明確目標與長期規劃
提前確立升學目標(如港大、中大等),並針對心儀專業(如醫學、生化)制定學習計劃。
例如:賴雪嵐因對傳染病學興趣,主動參與相關實習(如港大實習)、線上課程(伊波拉病毒研究),並透過紀錄片(如SARS題材)深化知識。
2.高效學習工具與方法
Active Recall(主動回憶):使用Anki等閃卡工具,根據記憶曲線複習,強化長期記憶。
專注力管理:搭配YPT等時間管理App,鎖定手機功能避免分心,並與同儕互相監督學習時長。
3.平衡學業與興趣
即使備考期間,維持運動(如籃球、游泳)或藝術活動(如彈琴)以減壓,但需適時取捨(如因學業暫停競賽級訓練)。
假期時拓展新技能(如編程、歷史研究),保持學習動機。
4.環境與心態調整
組建學習小組,營造積極環境;家長支持(如「性價比媽媽」的務實鼓勵)亦為關鍵。
接受成績波動,例如數學科難度超出預期時,仍保持正向心態,重視持續努力而非單次結果。
「IB是一個長跑,我在這兩年不停地讀,但也不是很長,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最主要是平衡和要自律一點。」IB狀元朱柏翰認為成功的關鍵在於建立穩固的學習環境與保持內在動力。
以下為他建議的備考攻略:
1. 學習環境與動力
選擇合適的學習環境:如自修室,避免在家因缺乏監督而分心。
同儕互相督促:與朋友一起溫習,增加動力與責任感。
內在驅動力:對失敗的恐懼、自我高要求,以及不想讓家人失望的心態,都能轉化為堅持的動力。
2. 備考策略
打好基礎:數學等核心科目需穩固基礎,避免後期追趕困難。
長期規劃:IB是兩年的長跑,需分配時間應對論文、IA 等長期任務。
平衡學業與生活:即使課業繁重,也要保留時間給興趣、運動及社交,避免過度疲累。
3. 未來方向與目標設定
探索興趣:課外活動(如運動、實習)可能成為未來專業方向的啟發(如醫學)。
使命感驅動:若對某領域有熱忱,可將其轉化為學習動力。
排除法選擇專業:清楚自己不喜歡的學科,能更專注於適合的領域。
4. 心態調整
接受挑戰:IB 難度不低,但並非不可克服,關鍵在持續努力。
自律與彈性並重:嚴格規劃學習進度,同時允許適度放鬆。
長期視角:把 IB 視為一場馬拉松,而非短跑,避免過度焦慮單次成績。
5. 給師弟妹的建議
「基礎好,成績不會差」——優先鞏固核心科目。
「IB 是長跑,不是衝刺」——保持穩定學習節奏。
「找到你的意義」——無論是醫學、心理學或其他專業,讓熱情推動你前進。
資料提供:英基學校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