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拖延症怎麼辦?專家推薦4個實用策略助你擊退拖延症
廣告
拖延症|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許多家長都曾面對這樣的困擾:孩子總是拖到最後一刻才開始溫習、做功課,不僅影響學習成效,更讓親子關係變得緊張。這種「拖延症」現象,不僅令家長頭痛,孩子自己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臨床心理學家梁重皿指出,拖延行為背後往往與時間判斷能力不足、容易分心等因素有關。以下將根據專業建議,提供幾項實用方法,幫助家長與孩子一起擊退拖延習慣。
家長可以協助孩子製作一份具體的工作清單,列出每日或每週需要完成的事項,並估算每項任務所需的時間。這不僅能讓孩子對任務有清晰的掌握,也能幫助他們學習時間管理。更重要的是,家長應引導孩子根據事情的「緊急性」與「重要性」來安排優先次序,而非單純依當下的心情或喜好來決定。這能讓孩子逐步建立責任感與規劃能力。
拖延症|提升時間判斷與任務拆解能力

有拖延傾向的孩子,往往對時間的感知不夠準確,容易低估完成任務所需的時間。家長可以協助孩子記錄實際完成某項作業或溫習內容所花的時間,透過實際數據來調整他們的時間預估能力。此外,將一項大型任務(如準備考試)拆解成多個小步驟,讓孩子逐步完成,不僅能減輕他們的壓力,也能在完成每個小目標時獲得成就感,增強動力。
拖延症|營造專注的學習環境
容易拖延的孩子通常也較易受外界干擾,尤其是電子產品、噪音等刺激。家長可以協助孩子安排一個安靜、整潔的學習空間,並將手機、平板等可能造成分心的物品暫時遠離。同時,與孩子一起討論哪些環境因素容易令他們分心,並共同找出解決方法,例如設定固定的休息時間、使用計時器等,幫助孩子建立專注的習慣。
改善拖延行為並非一蹴可幾,需要家長耐心陪伴與持續鼓勵。與其不斷催促或批評,不如與孩子一起訂立合理的目標,並在他們完成時給予正面回饋。當孩子感受到支持而非壓力時,他們更願意主動面對任務,逐步建立自信與自律。
總的來說,擊退拖延症需要方法與耐心並行。透過清晰的規劃、時間訓練、環境調整與情感支持,家長不僅能幫助孩子改善拖延行為,也能在過程中強化親子關係,讓孩子學會成為時間的主人。

資料提供:臨床心理學家梁重皿博士
圖片來源:AI生成圖片,示意圖、臨床心理學家梁重皿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