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個案:父母講錯1句話 孩子再不好好學習 專家教3招提升學習動機
昨天在家長群裡,又看到有媽媽崩潰:
「每天催孩子寫作業就像打仗一樣,我都快抑鬱了…」
「孩子一提學習就喊累,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作為兩個孩子的爸爸,我特別理解這種心情。但今天我想分享一個可能會顛覆你認知的觀點:
真正的家庭教育,不是教孩子,而是讓家長輕鬆開心。因為不輕鬆、不開心的家長,是無法給孩子幸福的。昨天在講座上,我給一群家長看了一張圖片:黑白相間的圖案。有趣的是,幼稚園小朋友看到的是「好多魚啊!」,而大人看到的卻是兩個人臉的輪廓。同一幅圖,不同的人看到完全不同的內容。這讓我想到:為什麼同一所學校,有些孩子特別愛學習,有些卻很抗拒?
不是因為學校的問題,而是每個人看世界的角度不同。作為家長,我們看待學習的角度,直接影響了孩子的感受。孩子最需要的,不是完美的成績心理學家告訴我們,6-12歲的孩子正處在一個關鍵期:勤奮感vs自卑感的發展階段。
這個階段,孩子最核心的心理需求是什麼?是感受到「我有能力」。

3個常見現實 正摧毀孩子的能力感
但現實中,我們經常在無意中摧毀這種能力感:
– 孩子考了89分,我們問:「為什麼不是90分?」
– 孩子主動幫忙開門,我們視為理所當然
– 孩子問問題,我們不耐煩地說:「別問了,快寫作業!」

孩子考到89分 卻因父母1句話 從此一蹶不振
一個真實的故事讓我震撼:
有個孩子從小一到小四,從來沒考過80分以上。有一次英文考了89分,他特別興奮,期待著回家和爸媽分享。結果學校打電話叫家長去,校長、主任、老師都坐在那裡,嚴肅地說:「我們懷疑他作弊。」你能想像那個孩子當時的感受嗎?他付出努力得來的進步,卻被質疑是作弊。從那以後,他再也不願意努力學習了。
1步改變育兒觀 孩子愈努力讀書
改變一個觀念,就能改變一切
我想告訴每位家長:分數不重要,過程才重要。當孩子拿著試卷回來,不要急著看分數,先問問:
「這次考試,你做了什麼準備?」
「媽媽看到你為了這次考試,認真複習了兩個小時,這證明你是一個願意付出努力的人。」
這就是正確的讚美方式:先看到行為,再給予肯定。當你這樣做時,孩子會想:下次我要更努力,因為媽媽看得到我的付出。
3個讓孩子愛上學習 提升學習動機的秘訣
提升學習動機一:建立能力感
每天至少找三件事情讚美孩子,而且要具體:
-「我看到你一叫就起床,證明你是個有自制力的人」
-「你主動分享今天學到的知識,媽媽覺得你很願意溝通」
– 「你幫媽媽開門,讓我感受到你的貼心和孝順」
提升學習動機二:身教重於言教
6-12歲孩子最高效的學習方式是:參與其中,親身體驗。你想讓孩子愛學習?那就讓他看到你也在學習。你想讓孩子有責任感?那就讓他看到你對家庭的責任感。
提升學習動機三:保護學習的樂趣
記住:小學生的專注力只有10-25分鐘。不要讓孩子在疲憊和壓力中學習,那樣只會讓他對學習產生負面聯結。讓學習變得有趣,比讓學習變得完美更重要。
最重要的話
親愛的家長,我知道教育孩子不容易。但請記住:你想改變孩子的行為,先要改變自己的思想。當你用欣賞的眼光看孩子時,你會發現他有無數個優點。當你用鼓勵代替批評時,你會發現他變得更加自信。當你用合作代替對抗時,你會發現親子關係變得更加和諧。教育的最終目標,不是培養一個完美的孩子,而是培養一個快樂、自信、有能力面對未來挑戰的人。
辰民爸爸專頁:www.facebook.com/ringlepa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