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立規矩

訂立規矩反而更反叛 2招助孩子做小天使聽話自律 甩走負情緒

成長期

廣告

訂立規矩|「為什麼孩子越來越叛逆?」一位媽媽在研討會上吐露困惑。她從小要求孩子守規矩,換來的卻是親子關係的緊張與對立。問題的根源,或許正是許多家庭中常見的「無意識順從」——我們習慣用「從小就是這樣」來立規矩,卻從未解釋「為什麼」。當孩子失去提問的權利,他們也漸漸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時代在變,教育方式更需要覺醒。這篇文章將揭開無意識順從的真相,並帶你一步步培養能適應未來、主動思考的孩子。
訂立規矩 (圖片來源:AI生成圖片,示意圖)
(圖片來源:AI生成圖片,示意圖)

一位媽媽為孩子訂立規矩 卻換來孩子反叛

在研討會上,一位媽媽分享了她的困惑:
「辰民老師,我從小就教孩子要守規矩,回家先洗手、7點準時吃飯、作業寫完才能玩手機…但為什麼他現在越來越叛逆,還說我不講道理?」我問她:「你知道為什麼必須7點吃飯嗎?」她愣住了:「因為…因為從小就是這樣啊。」
這就是今天我要揭露的真相:無意識順從,正在悄悄毀掉我們的孩子。

訂立規矩 (圖片來源:AI生成圖片,示意圖)
(圖片來源:AI生成圖片,示意圖)

什麼是無意識順從?

就是從小到大,我們給孩子立了無數規矩,但當孩子問「為什麼」時,我們的回答永遠是:
「從小就是這樣」
「不要問那麼多」
「大人的事小孩別管」

結果呢?孩子學會了盲目服從,卻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叫《無意識順從與覺知》,裡面有句話讓我深思:「規矩應該是指導,不是約束。」

想想看,為什麼必須7點吃飯?可能是因為以前父母6點半下班,7點到家正好吃飯。但現在呢?也許6點半更合適,也許7點半更合適。

時代變了,但我們的規矩還停留在過去。更可怕的是,這種無意識順從培養出來的孩子,長大後會怎樣?

無意識順從的後果

我做過一個高中生輔導案例。他說想做銀行工作,我告訴他銀行有KPI,要賣年金、賣保險。他的第一反應是:「那我做不到,我不適合。」而不是:「我要怎樣才能做到?」看到差別了嗎?前者是防禦性思維,遇到困難就退縮。後者是成長性思維,把困難當成學習機會。這就是無意識順從的後果:孩子習慣了被安排,失去了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層思維模式揭秘: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有三種思維層次:

第一層:感性思維

憑感覺做事,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考慮後果。這類人比較開心,但也比較幼稚。

第二層:理性思維

對自己有清晰認知,知道自己要什麼,行為比較理性。這類人比較成熟,但容易固化。

第三層:覺知思維

能從多角度看問題,接受生活的不確定性,把變化當成機會。這類人最容易成功,也最能適應未來。

訂立規矩 (圖片來源:AI生成圖片,示意圖)
(圖片來源:AI生成圖片,示意圖)

問題來了:你的孩子在哪一層?

我兒子用手機的問題,我不是規定「每天只能用2小時」,而是問他:你覺得一天用幾小時比較合理?他想了想說:「3小時吧,1小時學習,1小時娛樂,1小時和朋友聊天。」我說:「可以,但你要對自己的決定負責。」結果呢?他比我規定的時候更自覺。因為這是他自己的決定,不是被迫接受的規矩。

為什麼現在很多孩子「在學校乖,在家叛」?因為學校規則清晰,老師會解釋為什麼。在家裡,很多規矩都是「因為我說了算」。孩子不是在反抗規矩,而是在反抗不講理的權威。更深層的問題是:我們這一代家長,很多人自己就是無意識順從的產物。我們被教育「好好讀書就有好工作」,但現在你還敢保證讀書一定有好前途嗎?時代變了,我們卻還在用過時的邏輯教育孩子。

想培養孩子的覺知思維,記住這3個原則:

原則1:規矩要有道理
每個規矩都要能解釋清楚為什麼,如果你自己都說不清,就別立這個規矩。

原則2:鼓勵質疑精神
當孩子問「為什麼」時,不要煩躁,這是他在學習思考。

原則3: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遇到困難時,不要急著幫孩子解決,而是引導他思考:「你覺得可以怎麼辦?」

我發現很多家長有個誤區:總是看到問題的負面。孩子考了95分,第一反應是「為什麼不是100分」?孩子幫忙做家務,覺得是應該的,不值得表揚。

但你知道嗎?你的價值觀會影響孩子一輩子。如果你總是悲觀,孩子也會學會悲觀。如果你總是抱怨,孩子也會學會抱怨。

1招助孩子活出快樂

試試這個方法:每天花3分鐘,找出同一件事的正面意義。比如孩子沒考好,負面是成績不理想,正面是發現了學習的薄弱環節,可以針對性提高。堅持60天,你會發現自己的思維模式在改變。

現在的世界變化太快了。AI可以幫我們做很多事,看起來很方便,但同時也在讓人退化。未來最有價值的,不是知識的記憶,而是思維的靈活性。那些只會無意識順從的孩子,很容易被AI替代。那些會獨立思考、主動學習的孩子,才能在未來立足。作為家長,你希望孩子成為哪種人?

訂立規矩 (圖片來源:AI生成圖片,示意圖)
(圖片來源:AI生成圖片,示意圖)

4步進行覺知教育法

從今天開始,試試這個「覺知教育法」:

第1步:檢視家庭規矩

列出家裡的所有規矩,問自己:這個規矩為什麼存在?現在還適用嗎?

第2步:解釋而不是命令

下次立規矩時,告訴孩子為什麼,而不是”因為我說了算”。

第3步:鼓勵參與決策

讓孩子參與制定規矩,他們會更願意遵守。

第4步:培養多角度思維

遇到問題時,引導孩子從不同角度思考解決方案。

記住一句話:不是要做正確的教育選擇,而是要讓我們的教育選擇變得正確。

世界在變,教育方法也要變。那些還在用20年前的方法教育孩子的家長,就像用馬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一樣危險。親愛的家長們,我們無法預測孩子的未來會面對什麼。但我們可以給他們一個禮物:獨立思考的能力。讓他們成為規矩的主人,而不是規矩的奴隸。讓他們成為變化的受益者,而不是變化的受害者。因為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唯一確定的就是變化本身。而那些能夠擁抱變化、主動學習、獨立思考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未來之星。

你準備好培養這樣的孩子了嗎?

無意識順從正在毀掉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規矩應該是指導,不是約束
三層思維模式:感性→理性→覺知
未來最需要的不是聽話,而是會思考

訂立規矩 正向家長教育專家辰民爸爸。(圖片來源:受訪者授權圖片)
正向家長教育專家辰民爸爸。(圖片來源:受訪者授權圖片)

辰民爸爸專頁:www.facebook.com/ringlepapa

圖片來源:AI生成圖片,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