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麻地一家三口住所昏迷 8歲3歲小兄妹不治 生前疑曾被餵藥 案件細節曝光
三人緊急送院搶救8歲男童及3歲女童宣告不治
救護員迅即將8歲男童及3歲女童送往廣華醫院搶救,40多歲父親則送往伊利沙伯醫院。醫護人員正全力搶救,案件仍有待警方進一步查明。可是,8歲男童及3歲女童在同日黃昏時終宣告不治。

一家五口家庭背景 三孩父親欠債
消息指,報案人兼女戶主戴婦和丈夫育有兩名兒子及一名女兒,一家五口與傭工住在事發單位。早前,戴婦接到教育中心職員的通知,得知她8歲的次子未有上學。當時她試圖聯絡丈夫卻未能成功,擔心丈夫因欠債而感到不快,因此立刻趕回家,但發現大門被反鎖,屋內也沒有人應門,於是報警。陳男經搶救後仍然昏迷,但已脫離危險。
警方現場檢獲利刀
警方於現場發現利刀,正循自殺、意外或其他可能方向偵查,不排除更多細節曝光。社會各界亦在密切關注三人搶救情況及家庭的未來走向。

社會福利署表示悲痛
社會福利署表示對此事件表示關注和悲痛,已聯絡相關家屬,並將根據其福利需要提供適當的協助。社署呼籲市民在面對任何困難或壓力時,不應做出傷害自己或他人的行為。如市民在生活上遇到問題,可以向當區的綜合家庭服務中心或綜合服務中心的社工求助,或致電社署熱線2343 2255尋求支持。據了解,涉事家庭並非社署社工跟進的個案。
悲劇背後的家庭壓力
這次家庭意外讓外界關心孩子與家長的心理狀況,亦讓人反思都市家庭在教育、生活壓力下的脆弱。事件是否涉及更深層的家庭糾紛或個人困難,仍需警方深入調查。

珍惜生命︱5招停止自我傷害
當覺得痛苦難受,甚至有想傷害自己的衝動時,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網站指可採取下列5個方法來停止將衝動變成行動:
一、避免獨處找人陪伴
獨處會令人感到孤單,加深痛苦的感覺,有人陪伴則能使我們感到有人關心,亦能幫助我們於思緒混亂的時候做導航,減少衝動傷害自己。

二、向信任的人傾訴 容易解決疑難
當心情低落時,思維會變得狹窄,甚至覺得世界上只有自己才會如此痛苦,看不到困難的出路。其實,可把心事向值得信任的人傾訴,「一人計短,二人計長」,多幾個大腦一起運作,可能找出一些從未考慮過的好方法,從而成功解決疑難。

三、推遲行動以擊退傷害自己的衝動
當察覺有自我傷害的衝動時,嘗試推遲行動5分鐘、10分鐘、15分鐘,甚至更長時間,建議坐在雙手上,可制止雙手做出任何自我傷害舉動,直至衝動隨著時間消退。

四、轉移焦點 計劃簡單且容易實行的活動
計劃幾個簡單又容易實行的活動,讓自己從強烈思緒中分散注意力,例如專注做深呼吸、跑步、打球、玩音樂、帶寵物散步、 觀察自然環境等等,都能有效釋放壓力。

五、盡快尋求專業協助
停止把衝動變成行動固然重要,但同時亦必需尋求專業協助,找出引起自我傷害念頭的真正原因,然後對症下藥處理問題。

防止自殺求助熱線:
-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2389 2222
- 生命熱線:2382 0000
- 明愛向晴軒:18288
- 社會福利署:2343 2255
- 撒瑪利亞會熱線(多種語言):2896 0000
- 東華三院芷若園:18281
- 醫管局精神健康專線:2466 7350
- 「情緒通」精神健康支援熱線:18111
- 賽馬會青少年情緒健康網上支援平台「Open 噏」:http://www.openup.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