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開學2周70間學校爆疫 12歲染甲流 入ICU前曾現3症狀求醫
12歲男童入PICU前曾出現3症狀求醫
衞生署指出,該名男童於出現發燒、咳嗽和氣促的症狀,同日前往律敦治醫院急症室求醫,迅速於急症室求診並入住兒童深切治療部(PICU),其流感檢測證實為甲型流感。這次個案觸發公眾關注兒童健康及防疫意識,因該男童已完成2024/25季度流感疫苗接種,他是一位長期疾病患者。
流感︱15歲男生染甲流 2天內惡化至入ICU 曾現4症狀求醫 多名同學現病徵

7名宿生均出現症狀 院舍控制措施再升級
與病童同住的院舍內,另有7名宿生近日亦出現輕微流感症狀,所幸全部無需入院。衞生防護中心已即時加強院舍感染防控措施,包括宿生及職員必須佩戴口罩、分隔有病徵者、加強通風及提高消毒頻率,並實施定期監察,務求防堵疫情於院舍蔓延。
學校爆疫人數急升開學兩周錄70校爆疫共涉782人
隨着夏季流感高峰來臨,全港校園及院舍感染個案激增,開學至今兩星期已有70間中小學及幼稚園爆疫,總計人數達782人。部分學校受疫情影響尤深,單一校舍最多高達112名學童中招。僅於本周內,已有超過50宗校園爆發錄得,反映流感傳播速度驚人。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數據,在8月31日至9月6日的一星期內,已記錄26宗校舍或院舍流感爆發,受影響人數達323人;而本周9月7日至12日,爆發個案急增至62宗,涉及567人。這些病例中,學校爆發分別有15宗及55宗,受影響學生人數分別為264人及518人,其中包括8間幼稚園/幼兒中心、39間小學和23間中學,個別學校甚至有23至112名學生染病。
甲型流感|症狀、潛伏期、測試及治理方法、後遺症、傳染/死亡率一文看清
爆疫趨勢顯示防疫不足
有關部門強調,本地兒童近期流感個案不僅數字急升,且不乏嚴重合併症情況。隨着院校生活全面恢復及人流頻繁,家長、師生、宿舍員工都必須嚴格遵從防疫守則,切勿掉以輕心。衞生署建議家長關注子女健康,提升免疫力及及時就醫,減少不必要的社交活動及大型聚會,以防社區爆發進一步擴大。
接種疫苗仍是首要防線
儘管今次個案涉及已接種疫苗的兒童,專家強調疫苗有助大幅度減低重症及死亡風險,仍是保護兒童健康的第一道防線。非特異性預防措施如勤洗手、戴口罩及保持環境清潔也不可忽視。一旦出現可疑流感症狀,應及早求醫;院舍及學校則應定時監察並迅速報告異常感染情況,以減慢疫情蔓延。
9項預防病毒措施
中心強調,市民接種流感疫苗與新冠疫苗十分重要,特別是兒童、社區安老及居於院舍的長者更應盡快接種相關疫苗。此外,市民亦保持良好個人及環境衞生,以防感染流感及其他呼吸道疾病,中心提出以下9項建議:
- 病人佩戴外科口罩可以預防傳播呼吸道病毒,因此出現病徵(即使症狀輕微)的人士佩戴外科口罩十分重要;
- 高危人士(如本身有健康問題或免疫力低的人士)到訪公眾地方時應佩戴外科口罩,市民在乘搭交通工具或在人多擠迫的地方逗留時亦應佩戴外科口罩。正確佩戴口罩十分重要,包括在佩戴口罩前及脫下口罩後保持手部衞生;
- 避免觸摸眼睛、口和鼻;
- 雙手一旦染污,應使用梘液和清水以正確方法洗手;
- 當雙手沒有明顯污垢時,用含70%至80%的酒精搓手液潔淨雙手;
-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紙巾掩着口鼻,把用過的紙巾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其後應徹底洗手;
-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 當出現呼吸道感染病徵,應戴上外科口罩,不應上班或上學,避免前往人多擠迫的地方,及盡早向醫生求診;及
- 保持均衡飲食、恆常做體能活動及充足休息,不要吸煙和避免過大的生活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