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婦疑因常搽防曬患子宮內膜癌三期 醫生揭防曬1成分是致癌元兇
廣告
長期搽防曬竟然可能致癌?一名59歲女子不幸罹患子宮內膜癌第三期,生活習慣逐步曝光後,更疑似與防曬產品所含的某種成分有關。
59歲女士子宮內膜癌第三期 醫生指與防曬1成分有關
根據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生分享一宗病例,該名59歲女士體內檢測環境荷爾蒙超標,不幸罹患子宮內膜癌第三期;了解其生活習慣後,懷疑極有可能因長年搽防曬乳有關,而增加患癌風險,這一發現引發外界廣泛關注:
「因為多數防曬乳含有二苯酮-3,這是一種環境荷爾蒙。長期接觸可能會干擾人體的荷爾蒙,增加癌症風險。」
二苯酮-3成分潛藏危機
坊間許多防曬用品,以及部分化妝品或粉底液,都含有一種稱為「二苯酮-3」 (Benzophenone-3)的化學成分。這並非首次被醫學界點名存有健康風險,醫生指出,「二苯酮-3」屬於環境荷爾蒙,長期被人體吸收後,可能干擾正常荷爾蒙運作,打亂身體生理平衡,當接觸量嚴重超標時,或會增加患上癌症風險。
此外,一名醫生也不幸中招。台灣家醫科醫生陳欣湄在其Facebook專頁透露,自己體內「二苯酮-3」指數曾被驗出超標100倍,估計是自己經常使用具有防曬功能的粉底液所致,「如果不是檢查,根本不會想到跟它有關」。
子宮內膜癌6大高危群組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21年數字,子宮內膜癌已爬升至女性癌症第四位。根據「香港專科」網站指出,子宮內膜癌(Endometrial Cancer)是發生在子宮內膜層的惡性腫瘤,是女性子宮體癌中最常見的類型。子宮體處於女性生殖系統中軸,主要結構分為三層:最外層的漿膜層、中間的平滑肌肉層,以及內層的子宮內膜。現時絕大部分(約九成)子宮體癌症均源於子宮內膜,因此醫學上稱之為子宮內膜癌。

6類女士最容易患子宮內膜癌:
- 年齡偏大,特別是60歲以上的女性
- 體重過重或肥胖(BMI超過30)
- 長期單獨補充雌激素或使用治療乳癌藥物(如三苯氧胺)
- 罹患多囊性卵巢綜合症、糖尿病或高血壓等代謝性疾病者
- 有子宮內膜癌、乳癌、大腸癌或卵巢癌等家族病史者
- 初經早(12歲前)、停經晚(55歲後)、未生育或不孕,體內雌激素作用時間較長者
預防建議與專家警示
醫生呼籲,面對現代都市防曬需求,並非要全面拒用相關產品,而是建議定期審視成分標籤,選擇不含高風險環境荷爾蒙的產品。同時善用物理性防曬例如遮陽帽、衣物等,減少身體吸收化學物質的機會。尤其有家族病史或屬高危人士,更應定期健康檢查,及早察覺身體異常。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shutterstock、Sunday kiss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