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

正向使用互聯網 做個網「樂」公民

育兒

廣告

今日在香港生活,無論衣食住行都可以彈指間在互聯網上完成,互聯網確實為廣大市民帶來生活上莫大的便利。然而,互聯網是雙刃刀,如果過分沉迷上網或者不懂在互聯網世界自處,會對自己,甚至家人和朋友蒙受損失和造成傷害。根據社聯資訊科技資源中心「有機上網」在去年疫情下進行的服務觀察調查反映,父母或子女「機不離手」容易影響家庭關係。近八成的父母都表示,因為子女上網的管教問題,與子女產生口角甚至衝突。其實任何年齡的市民都應關注網絡安全,在網絡上都要懂得自處,做個智醒數碼公民,才可以共建一個安全、友善和具正能量的數碼環境。

撰文:社聯資訊科技資源中心總經理 李振培先生|圖片:Shutterstock、受訪者提供

看不見的網絡陷阱

不少愛子女心切的父母都喜歡將孩子的生活點滴分享,連同可愛照片,公開發布到社交媒體平台。而每年開學日,家長必定替子女穿校服打卡,又有些父母喜歡為小朋友拍下可愛浴照分享,但是開心分享的同時,家長要留意你已經正為小朋友建立他們的數碼足跡和身分。發布前,先停一停,想一想:這些內容和相片會否為小朋友或家人,帶來安全威脅呢? 穿校服打卡,你的社交平台「朋友」全部都知道孩子所就讀的學校,這樣合適嗎? 公開小朋友裸露的相片,他們長大後會否感到尷尬?

互聯網
開心分享的同時,家長要留意你已經正為小朋友建立他們的數碼足跡和身分。(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最近,有不法之徒利用即時通訊軟件和手機網上銀行的普及,發放假訊息。例如利用政府發放消費券的消息,要求收取訊息者回覆特定驗證碼等,手法層出不窮。作為智醒數碼公民,我們除了需保持警覺,更應該多關心身邊朋友和家人,特別是長者,向他們講解這些假訊息和新聞內容和手法,避免他們墮入網絡陷阱。

互聯網
我們除了需保持警覺,更應該多關心身邊朋友和家人,特別是長者,向他們講解這些假訊息和新聞內容和手法,避免他們墮入網絡陷阱。(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慎言謹行 溫柔待人

有些人誤以為不用對網上言論和行為負責,在社交網站開設一些假帳戶,留下失實的留言、色情暴力等不合適的圖像或影片,甚或藉著互聯網利用網民的輿論公審,散播謠言等,以達致欺凌行為。事實上,現行法律亦規管互聯網上的行為。我們應該拒絕轉發惡意信息,尊重他人私隱,不參與「起底」, 不披露別人的資料,更不應加入欺凌者的行列。發現其他人受欺凌時,不要袖手旁觀,在有需要時,記得善用網站舉報功能,避免回應或爭辯,尋求有關部門,如香港私隱專員公署的意見和協助。如朋友或家人被網絡欺凌,應該支援受害人,但不應為支援受害人而加入罵戰。

互聯網
有些人誤以為不用對網上言論和行為負責,在社交網站開設一些假帳戶,留下失實的留言、色情暴力等不合適的圖像或影片,甚或藉著互聯網利用網民的輿論公審,散播謠言等,以達致欺凌行為。(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正向使用互聯網 做個智醒網「樂」人

其實只要用得其所,互聯網能夠帶來很多正面影響。小朋友年紀小小就當網絡KOL或YouTuber,與網民分享自己的興趣,學習設計內容、拍片、剪片。利用社交平台的群組功能,網民能夠找到志同道合的網友,不少群組以寵物、烹飪、運動、食物等命名,組員互相交流。又有些群組以地區甚至屋苑命名,連結鄰里關係,街坊可以得知社區的最新消息。而社聯近年亦致力推動樂齡科技,將互聯網和科技結合服務,提供更適切的長者和其照顧者的服務。

互聯網
其實只要用得其所,互聯網能夠帶來很多正面影響。(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總結:

互聯網為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亦衍生了包括上網成癮、網絡欺凌、網絡罪行、個人私隱等問題。我們樂見科技界亦積極推動網絡安全意識,不但推出更多網絡安全工具及教育資源,還透過生活化例子教育大眾。過去數年,本會聯同Google香港透過「國際互聯網安全日」多元化的活動,例如漫畫比賽、短片比賽、爸媽茶座等,向學生、老師、家長等分享正向使用互聯網的重要性。Google香港最近亦聯同本地插畫家 Dustykid推出創意企劃 「智醒網民有咩態度?問網絡 GO 人」,以插畫形式分享智醒網民生活態度,提醒大家數碼公民的應有態度及責任。大家都有能力亦有責任營造一個安全可信的數碼環境,學習基本的網絡安全知識,保障自己、朋友和家人。

互聯網
社聯資訊科技資源中心總經理 李振培先生(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關鍵詞
管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