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愛

過度溺愛致孩子太依賴 4招教導兒童重學獨立不做「直升機家長」

育兒

廣告

生活變得富裕,父親、長輩以及工人寵愛有加,現今的小朋友難免會變得有所依賴。其實在正常情況之下,隨著小朋友的年紀增長,在很多方面都會想由自己嘗試,繼而對家長的依賴會有所下降。然而,每一個小孩的生活背景、成長進程都不一樣,所以,在家長溺愛之下確實有部份小孩變得過份依賴,變得不夠獨立。要擺脫做「直升機父母」,不再像直升機一樣在子女身身邊盤旋,不妨由 4 個方向改善。
溺愛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4招改正「依賴心理」

其實小孩子的「依賴行為」,大概可以分為日常依賴、學習依賴、生活自理依賴以及情感依賴 4 大方面。如果要續漸引導小孩子獨立一點,面對這4種依賴行為父母原來亦都有 4 種方法可以處理。

1.日常依賴

日常依賴是指小孩子經常需要別人提醒,就算每一天要做的事情相同,他們都等待別人提點,例如下一步要做甚麼、該帶甚麼,甚至連玩甚麼都由父母安排。

面對「日常依賴」的這類孩子,家長們反轉教育模式成為「問句父母」,當孩子問問題時,就反問他「你有發現你現在在幹甚麼嗎?」、「你接下來應該要做甚麼?」、「你要怎樣才會記得?」。做法除可該孩子獨立思考之外,還可訓練他們的組織以及計劃能力,熟習以後也會懂得為自己安排。

溺愛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學習依賴

「學習依賴」的孩子往往更加被動,不太願積極解決問題,很多時都需要大人在旁督促,例如做功課就一定要父母或導師在旁監督、學習遇到困難渴望別人給予答案。

如果想改變「學習依賴」的小孩子,父母大可在兩方面著手,首先要培養「問題解決」能力,即讓孩子反思可以如何獲得答案,家長可以一步步反問孩子,「遇到甚麼問題」、「哪裡可能會有答案」、「可以先從哪裡開始?」當大腦習慣以這種思維模式運作,久而久之就會變成自動化,每當遇到難題時,孩子都會採用這種思維模式,長遠自然能提升孩子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

除此之外,其次父母也需要將學習問題把關,將難度調整至符合孩子能力的,增加孩子完成後的成就感。這樣,小孩子們才會願意多接受挑戰。

溺愛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3.生活自理依賴

「生活自理依賴」這項就比較常發生於年幼的小孩子身上,就算明明自己會做,都會有大人在旁幫忙完成,就好似吃飯、脫衣服、穿襪子,久而久之沒有大人在旁時便會吃完飯不收拾、衣服脫了亂扔,書包亂放等。

「生活自理依賴」的小孩子多是尋求關注,又或是把事情想得困難。父母應盡量將步驟拆解,讓孩子逐步完成,甚至可以與孩子各做一半,讓孩子覺得有人關注,從而更有動力完成。

溺愛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4.情感依賴

「情感依賴」的小孩子不難理解特別愛親人,亦因為新環境的適應力較弱,親著父母從而令他們有安全感。相對上,這一類的小孩子他們的情緒會有較大起伏,往往遇上挫折便會變得不愉快。

對於「情感依賴」小孩子,父母首要的是教導他們覺察情緒狀態。原來父母可以透過繪本故事,共同討論內裡人物的情緒狀態,引用至生活當中令他們認識情緒,例如憤怒、悲傷等等。而第二步則需要教導孩子自我安慰,好讓提升適應能力。

3 種教養易變出「依賴小孩」

其實教養出「依賴小孩」,家長一方責無旁貸,因為不當的教育方式可能才是幫兇。而當中最有可能的就有 3 種:第一種是輔助太多,一些習慣了在孩子身邊忙著照顧才放心的父母;第二種是預先為孩子規劃,讓孩子變得沒有機會獨立思考;最後是掌控及限制太多,希望孩子只照著自己意願而行走的父母。

其實每一個小孩子都需要獨立性,好讓他們有能力面對及適應不同的環境變遷。但父母時常會忽略孩子就是獨立個體,單向的痴心地為他安排好所有,這反而成為他們成長的絆腳石。反之,提供多樣的生活經驗更有助引導孩子增加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