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精神健康

兒童精神健康|家庭關係受精神健康影響 建立安全感有效改善

育兒

廣告

兒童精神健康|隨着教育局公布近5年中小學童,所患精神病的數據,兒童精神健康問題漸受關注。其中一個最常見和較受家長關注的精神病,是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症(ADHD)。東區醫院精神科副顧問醫生鍾沛然接受專訪時指,ADHD病徵分3大類,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和行為訓練。最後更教大家1個管教方法,讓家庭維持健康狀態!
兒童精神健康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兒童精神健康|中大:最常見的精神疾病是ADHD

香港中文大學於2023年11月發表了一項最新的調查報告,發現於6至17歲的兒童及青少年當中,有24.4%在過去一年受到至少一種精神疾病困擾,但近半數照顧者不願意尋求專業協助。最常見的精神疾病困擾包括: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症 ADHD (10.2%),對立性反抗症和品行障礙(8.8%),焦慮症(6.1%),抑鬱症(5.4%)

整體調查對象中,有3.9% 兒童及青少年在過去一年曾經有自殺想法。調查結果顯示,常見風險因素可分為三大類,分別是父母有明顯臨床情緒困擾、兒童及青少年自身有睡眠失調,以及學習困難。

兒童精神健康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兒童精神健康|3大ADHD徵狀

ADHD的病徵,可分為三大類,包括專注力弱、過度活躍,以及易衝動。受困擾的兒童,會經常無法集中精神於一件事情上,容易分心,未做完一件事便去做另一件事,粗心大意,常常遺失物品,身體及手腳動過不停,上課時坐不定,在不適當的場合奔跑,缺乏耐性,未聽完問題便搶答等等。

另外,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估計,每150名兒童中就有1名有自閉特色。自閉症的兒童,通常會出現三方面的問題:社交發展障礙、溝通障礙、狹窄的興趣及重複而刻板的行為模式。這些兒童,通常會缺乏社交技巧,難以明白別人的感受,難以跟他人建立友誼,出現言語發展遲緩的問題,出現情緒管理問題,以及有狹窄的興趣和刻板的行為,例如喜歡研究地圖,必須要循同一條路線回家等等。

現時並沒有針對自閉症的藥物,精神科藥物主要是舒緩自閉症引申出來的情緒及行為問題,例如脾氣暴躁、自殘及攻擊性行為等。常用藥物包括維思通及安立復。至於非藥物治療,主要集中於溝通訓練、社交訓練,以及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父母的壓力通常都很大,所以應盡早替孩子安排接受專業評估及治療。

兒童精神健康|ADHD2大治療方法

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以及行為訓練。

藥物治療主要是用利他林,以提升專注力,減低過度活躍和增強自制能力。其他藥物包括專注達和斯得瑞,都要在精神科醫生指引下服用。

行為訓練,包括社交溝通訓練、自我管理訓練等等。同時,父母亦需要明白孩子的行為是由疾病引起,並不是他們頑皮,要跟父母作對。父母需要學習正向管教,避免令孩子在一個被否定的環境中成長。

兒童精神健康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兒童精神健康|精神健康分先天VS後天

兒童及青少年的精神問題,有先天及後天的因素影響。遺傳因素會增加兒童及青少年患上精神問題的機會;家庭關係也是保護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的重要元素,父母能夠管控的範疇。

研究顯示,父母為子女從小建立鞏固的家庭關係,多聆聽子女的需要,多接納、肯定、讚賞自己的子女,能夠幫助子女建立「安全感」,增強他們的抗壓能力,減少他們長大後患上精神及情緒問題的機會。所以父母重視婚姻關係、家庭關係,多陪伴子女,避免將自己的期望凌駕子女的需要,以及學習管理自己的情緒,實行正向管教,都有助改善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

兒童精神健康|醫管局出招 助家庭成員具良好精神健康

醫管局的兒童身心全面發展服務,目前有一系列的訓練,幫助父母學習正向管教,以及協助子女建立「安全感」。同時亦會用藥物和心理治療,協助受到情緒困擾的父母回復精神健康。

人際心理治療(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IPT) ,是東區醫院精神科會用到的其中一種心理治療方法,透過改善人際溝通,增加家庭和朋友的支持,以達致改善成人及青少年抑鬱患者的情緒。鍾沛然指:「我是少數華人 IPT 專家,所以近年也參與內地及大灣區醫院的 IPT 培訓工作,每年會有一、兩次到上海、杭州、長沙等城市,協助內地醫院的 IPT 培訓。」

兒童精神健康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