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教育

【小創夢家】創新教育 快閃流動教室 校長老師齊落區

育兒

廣告

近年香港教育步入彌留狀態,孩子做功課外,就是默書與考試,大部分學生放學回家還得跟大量功課搏鬥,身心俱疲。根據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的資料,三個學年足有超過71宗學生自殺身亡個案。究竟要再次失去多少位學生,才會叫政府官員醒覺?幸而,一班有心人,決定自己學生/孩子自己救,由 陳葒校長牽頭,推廣 創新教育 模式,強調學生也有自己的生活體驗,望將本港教育現況起死回生。

撰文:Esther Ngan
攝影:Sing Ho(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飛翔教室 牛上開課

教育不能空談,要推廣多元的教育模式,「貼地」走入社區最直接,非牟利慈善機構「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創辦人陳葒明白之,決定不守株待兔,轉移主動出擊,推出「飛翔教室」,第一個試點就是牛上。某個周日,牛頭角上邨廣場空地格外熱鬧,許多公公婆婆坐在樹蔭下乘涼外,更多小朋友聚在由白色吹氣圍欄臨時劃出的區域上課。課堂別開生面,第一課硬要稱,可叫「木工、美術或科學堂」,小朋友拿着「辣雞」燒焊電路板,接駁馬達,自己造玩具,看孩子們皆專注及像非常熟練,在旁觀課的筆者深深佩服他們。

第二課是文學創作,或許有人聽到「文學」一辭,即時聯想到拿着書本苦讀背誦,一字總括「悶」。是次課堂,再之叫大眾譁然,原來文學可以結合生活,跟大自然互動,讓人重新發掘文學之美。小朋友跟老師一起看無字繪本《路邊的小花》,再實地考察牛頭角上邨,拾起枯葉、花瓣、蝸牛空殼等等啟發創作思潮,即席創作文學作品及繪畫,文學課多好玩!

 

雪球愈滾愈大

「飛翔教室」匯聚了一眾義工,有的從事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是來自各行各業,例如第一課的導師從事電子及通訊業多年、打造課室的吹氣圍牆是由建築師設計,他們均是義工,皆認同陳葒校長的理念,與校長並肩再下一城。陳校長將「飛翔教室」比喻為滾動的雪球,由一眾志同道合者組成雪球,四方八面吸引人,到每區宣揚創新理念的學習模式,改變老師、家長。

其實,「飛翔教室」源於「小島學園」。陳校長自覺可以再做得更多,回想:「創辦『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三、四年之時,看到效果很好,不過,始終我覺得這是治標不治本,即使接受免費補習的學生近九千人,但在芸芸需要受助學生中,只屬九牛一毛。治本的做法一定是將香港的教育生態扭正,讓每間學校關顧到每一位學生,不會出現有些學生是學校處理不來,學生不用找我們幫忙,這才是治本之道。」

 

小島學園變奏版

如何去扭正現時崩壞的教育模式呢?政府由上至下去改當然好,可是嘗試過不行。陳葒校長認為可以由家長及學生入手。「如果他們感受到這種教育模式很正,就會擺脫以往那種認為催谷、背誦才行的想法。由於要改變最好有一間model school給他們體驗,擺脫以為另類學校是讀書不行的孩子入讀,所以構想一間model school,學生成績好,不用犧牲品行及才藝,行本土課程,學習內容結合生活,讓家長看到可行性,創辦『小島學園』的念頭由此起。」

陳校長物色了離島芝麻灣半島建立學校,當然,興建學校不是一時三刻之事,更需動輒鉅款,可是,面臨現時高壓的教育模式,孩子及家長需要即時改變。陳校長在小島舉行暑假營外,靈機一動,決定飛出小島,建立流動課室「飛翔教室」,希望每月至少一次「落區」,在公園、商場、街頭,甚至天橋底或會見到教室的蹤影,甚至愈發愈大,同時在多區出現亦可,涉獵更廣的家長層面,包括基層家庭。

為每個孩子出力

陳校長三子女入讀國際學校,他表示當時認同西方教育模式。「現時所做的,雖然子女不會受惠,但我們教育工作者所做的不是只為自己的孩子,是顧及整體教育文化及氣氛,理念是希望整體有個健康的發展。」有指小島學園的發展藍圖是2020年建立,只有三年時間,陳校長直言,屆時最多只能籌劃中。「其實,如果教育的生態改變了,學校是否興建得成不重要,只因建校目的是改變。所謂『小島學園』說不定只是流動教室就足見成效。」

有人說陳校長過於理想化,才不是!他跟不少志同道合者一起付諸實行,其中一位同路人就是Anne,她可說是第一代義務導師」(簡稱「義師」),英語導師的她於2011年末在「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當義師,為基層學生一對一補習。眼見追求分數的教育大氣候為家長、學生帶來壓力,決意要「做啲嘢」,她現時是賽馬會小島學園體驗營統籌及義師。

 

 

豁達的義工媽媽

Anne的女兒明心今年七歲,入讀浸信會天虹小學(簡稱「天虹」),她直言女兒開心外,自己更幸福,要知道孩子讀書辛苦,家長同樣一起在承受壓力。「我覺得自己很好彩,跨區成功派入去這間Happy School。她的功課量不多,大部分在校已完成,最多有一、兩樣功課需帶回家,女兒只要完成她的責任,就會給她free time。有些學校減功課量,可是家長依舊將孩子的時間表填滿,放學後應該給孩子自由時間,像明心很喜歡看電視,興趣班也只是校內活動,一個起兩個止,全是她自行選擇的,例如紙黏土。」

Anne早已認清如何教養孩子,做個不理會名次的媽媽,着重女兒今次會否比上次進步。問及怎樣做到如此豁達?「我早已清楚要按孩子個性,女兒個性好動活潑鬼靈精,給她讀Band 1學校不適合。」身為教育工作者的她,不選擇獨善其身,望更多人跟她與女兒脫離教育困境。

 

 

小島上教茶藝

「成為義師不用是註冊老師,認同理念,每個人也行,各人在生活領域各有板斧法寶,那怕是搭棚師傅也可以擔任義師,搭棚其實滿有學問。在暑假營,我就教孩子學茶藝,孩子從中體會到專注、怡情養性、紓緩壓力等等。」Anne分享她的經驗,更有感推行所想並不難。

「要改、要做不難,一小步一小步去改為整個氣候。像女兒就讀天虹,作為一個津校可以做到model school,相信很多學校也可以做到,眼見不用投放很多資源,視乎學校的高層是否願意改變,例如天虹的學生在小息不用排隊,就算小一生聽見打鐘也懂得自行回課室,從小學自律,給孩子放手,更多自由時間,很多事都人性化。」她樂見近年教育風氣起了革命,例如許多學校減功課、取消小三TSA等等。正實現陳葒校長之言:「發現原來很多人都想『做啲嘢』,雪球內在第一層主要是教育工作者及家長,慢慢之後幾層各行各業也有,愈發愈大。」

 

後記:機械人與人性化

受訪者多次提及「人性化」,此辭值得大家想想。做任何事機械化、公式化像很有效率,但當用在「人」身上,就是種錯配。尤其大家已預計未來很多事可以由人工智能代替之時,現時的孩子的創意、多元技能與思考仍遭扼殺,他們的將來會是怎樣?

賽馬會創新教育工作室

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轄下的計劃,推廣種種適合香港的創新教育,透過講座、分享會、工作坊、體驗營、教學示範、刊物等途徑,讓香港家長認識多元教育模式。工作室現時對外開放,無需預約,讓公眾有一個教育基地探索不一樣的教育。www.facebook.com/neoedu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