哩啡

拆解子女「哩啡」迷思 3大攻略助子女建立良好個人衞生習慣

育兒

廣告

小朋友開學了,對於各位爸爸媽媽而言,要忙的事數之不盡。除了要處理小朋友的功課、課外活動、一日三餐等,最重要的都是好好守護子女健康,預防小朋友感染容易在學校爆發及具傳染性的細菌,如手足口及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是常見於兒童的傳染病,主要透過接觸受污染的物件而傳播,而十月至十二月間更有機會於出現小型的高峰期。在開學後,小朋友每日都會和更多人接觸,雙手也常常接觸到不同物件的表面,保持手部衞生自然增強抵抗力。
 哩啡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哩啡」在於孩子依賴 3招助孩子有條理

要減低小朋友受傳染病感染的風險,就必先了解大人眼中小朋友「哩啡」的日常小習慣。在家長眼中,子女「哩啡」大多歸因於性格懶散或過於依賴。事實上,當中牽涉多種原因,而家長不妨參考以下3個小攻略,從不同角度了解小朋友的行為或反應,助子女建立良好的健康及衞生習慣,拆解小朋友「哩啡」的迷思:

 哩啡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1)父母應多參與及示範 令「任務」變成樂事

經歷過三年的疫情,不少小朋友在成長中自然視洗手、收拾和清潔等活動為生活中的「任務」。他們可能曾因忘記洗手或不夠清潔等行為而受到責罵,讓小朋友不免產生抗拒的情緒,同時亦令家長深感困擾。要令清潔或收拾等「任務」變成樂事,家長亦應積極參與其中,以身作則之餘,更可嘗試從中融入能引起小朋友興趣的元素,例如小朋友喜愛的卡通人物或設有泡泡變色提示的潔手液,家長亦可參考以下洗手7部曲,輕鬆教導小朋友正確的洗手方法!

7步洗手方法

第1步:弄濕雙手,加入潔手液,捽捽手掌
第2步:搓搓手背
第3步:交叉雙手,捽捽指罅
第4步:彎彎手指,搓下指背

第5步:包住大拇指轉一轉,記得另一隻手都要做一次
第6步:再捽埋手指尖
第7步:包住手腕轉兩轉

家長可陪伴小朋友一起洗手,甚或自創「洗手歌」,令短短的洗手時間變成親子時光,讓小朋友有所期待。

 哩啡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將「命令」變成讚賞

與此同時,許多家長出於對子女的關愛,在不知不覺間對子女提出各種與日常生活習慣相關的「要求」,卻甚少對子女作出讚賞。這容易令小朋友覺得自己未能達到爸媽的要求而感到受挫,久而久之於潛意識間希望能找方法逃避。事實上,父母在教導小朋友學習自理時,應抱開放正面的態度,一方面了解小朋友或會以有別於自己所「設定」的方式接收及處理事情,包括收拾及清潔等,家長亦應盡量避免因小朋友「偏離軌道」或需要多次嘗試而責備子女。反之,家長應多欣賞小朋友在培養自理或清潔習慣時的嘗試過程,多作肯定及讚賞。同時,家長不妨從簡單、容易達成的習慣著手,例如提醒小朋友在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或校車後要用搓手液消毒,或是放學回家後使用潔手液徹底清潔雙手,並將髒衣服放到污衣籃,在子女完成相關事項後亦要緊記對子女作出鼓勵,增加他們的動力,逐漸建立小朋友的自信心。

 哩啡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3)與子女協議共同目標

「單向」的教導或指令往往難以培養小朋友的認同感,家長可與小朋友一同訂立全家人一起實行的目標,例如:一星期內不同日子各家庭成員的崗位,如星期一、三由爸爸負責擺放及收碗筷;星期二、四由小朋友摺好衣服等,這樣的安排可讓他們更樂意與家人一同實踐建立良好生活習慣的目標,自發地收拾或清潔,同時亦有機會多發表自己的想法,感到被愛及尊重。個人衞生是抵抗疾病的第一道防線,可有助減低感染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等的機會。要助子女建立良好的衞生習慣,家長應多從小朋友的角度出發,了解他們的經歷及感受,並多作鼓勵、參與及示範,讓全家人都能樂在其中,便可事半功倍。

參考資料:

衞生防護中心 — 預防手足口病及腸病毒71型感染

文章來源:滴露香港 Dettol Hong Kong

撰文:滴露香港 Dettol Hong Kong圖片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