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

單親小義工 助人自助報親恩

育兒

廣告

年僅9歲的聶祺,白白胖胖的外表與同齡兒童沒大分別,但一開口,卻成熟得令人招架不住。在單親家庭長大的他,與母親相依為命,曾經住過劏房,也飽嚐過貧窮的滋味,讓他更關注社會上貧困人士的生活,甚至抱有宏大的理想與抱負:先要造福社會,再談報效國家。為了要讓敬愛的母親生活無憂,還立志要成為科學家,既能實踐抱負又有理想收入。還深明現時年紀尚輕未能談大理想,就先把握機會服務社會,這幾年間他身體力行,當起小義工到處送暖,助人同時也為自己的生活增添無限趣味及意義。

要為媽媽發明不死藥

聶祺於香港出生,但未滿周歲,父親便因病去世,無依的聶媽媽獨力撫養兒子,經濟更見困難,惟有屈居沙田區劏房,「記得那兒環境非常擠迫,家中走廊只能容下一個身位,我和媽媽連走動也得相讓。加上全屋嚴重發霉,就像一個不見天日的蝸居。」他用手比劃着。問他覺得生活苦嗎?他笑笑口:「有媽媽照顧便不苦,但因為自己經歷過,很明白貧困是甚麼一回事,尤其對於路宿者特別關心,為甚麼他們會連住的地方都沒有?看!我們現在也有公屋可以住,他們的情況比我們更慘,為何政府不幫助他們?」思想成熟得媲美成年人。

對於亡父的記憶,聶祺坦言十分模糊,唯一記得的是這些年來,媽媽如何辛苦地把他養大。小時候有一次與媽媽散步,偶爾看見樹上的枯葉飄落,問道原委,聶媽媽說:「因為樹葉死了,所以就會飄落。」聶祺聽罷滿眶淚水,想到媽媽也有一天會離他而去,於是下定決心要努力讀書,長大後志願成為科學家,目的是要發明一種藥水,讓媽媽喝下永不死去。當年的小聶祺只有3歲,這番話聽到匪夷所思,但他直言至今從未改變心志:「反正到現在也沒人能做到,倒不如由我做好了。除此之外,我也能發明一些有利人民的新物,可以造福人民、回饋國家,那不是很偉大嗎?」要做偉人不容易,但他說來理直氣壯,有夢想的童年,總過得充實而快樂。

當不上科學家,也可做律師賺錢

為了向着目標進發,課餘時間最大嗜好要數閱讀,特別喜愛科學、軍事,或與宇宙有關的書籍。聶媽媽說:「他很喜歡看書,除了愛到圖書館之外,我也會買些書給他看,未知是否這個緣故,現在已經架着厚厚的眼鏡,近視還不斷加深呢!」她說得一點不錯,聶祺愛書的程度,是踏進家門後,坐在桌前看,跳上床繼續看,經過圖書館或書店例必打書釘。知識吸收多了,思想也變得遼闊,與同齡的小朋友相比,聶媽媽嫌他少了一份孩子的稚氣。「我和同學們有時候會談不攏,我說的東西他們總聽不明白,有時還會吵起來,最後只好向老師大叫SOS。」聶祺抱着頭沒好氣地說。對自己的信念,他有百分百的堅持,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樣,還笑指與同學爭辯,最後贏家多是自己,唯有在媽媽面前,才會成為輸家。

「我覺得自己很幸福,因為家裏有一位好媽媽,她給我很大的自由,談到將來的志願,她也百分百支持。所以我將來會努力工作賺錢,養活媽媽並給她最好的生活。當科學家應該很能賺錢吧?」他看着媽媽,像要得到即時的認同。聶媽媽反而語重心長:「小孩子的心思天天在變,他談將來,即使如何天馬行空我也不會反對,就由他自由發展,只要能健康成長就是了。」知子莫若母,雖然已有目標,但多心的聶祺也有其他夢想:他希望在當科學家前,先開設一所慈善機構,並召集一班有志義工協力,支援社會弱勢。又因為擁有了得的口才,萬一當不了科學家,當律師也不錯,談及自己滿腹大計已能讓他樂上半天。

參與義工支援弱勢人士

聶媽媽不隨波逐流,沒有強迫兒子上補習班,也沒有能力給他學一大堆興趣班,但卻很關心兒子的內在教育,除了買書外,也會買模型給他,目的是透過砌模型的過程訓練其思維。也許是訓練有功,聶祺的思維很有條理,而他亦很關心社會周遭的事物與民生百態,當所有孩童在追看卡通片或劇集時,他扭開電視必看的竟然是《新聞報道》。的確,香港社會有許多弱勢人士需要大家關心,包括獨居長者、露宿者、身體殘障者等。除了物質上的支援外,一句真切的問候與關心,同樣能帶給他們無限溫暖。聶祺年紀小小便深明此道:「香港到處都有貧困的人,政府的支援有限,根本不能真正幫到他們,我知道自己的能力很不足,但仍然希望可以了解他們的需要,然後想辦法幫助他們。」聶祺樂於助人的性格,或多或少受家庭背景影響。

年多前母子倆獲分配公屋,雖然只是二百呎的斗室,但已感到相當滿足。自己有穩定的居所,卻不忘關心其他需要援助的人士。他除了有心,還積極進取並坐言起行。這兩年間主動參加義工活動,同時為了自我增值,早前更參加「築福學堂.敢言有夢」的義工培訓計劃,透過課堂內的互動,讓他更了解身為小義工的責任與意義。別看他們年紀小小,但發揮的影響力可以很大。

聶祺分享了近期探訪長者的經驗:「那些老人家其實很可憐,他們窮一生為社會貢獻,但老了、行動慢了、能力差了,現在便沒有人理了。特別是一些獨居長者,他們看見我們一班小朋友來探訪,每次都欣喜萬分,而我們所付出的,不過簡單如傾傾偈或表演,這就是溫暖,是用金錢買不到的無價寶。」表演項目因人而異,聶祺在朗誦方面向有出色的表現,代表學校參加賽亦屢獲殊榮,表演起來自然駕輕就熟。

力量不足籲伸出援手

小學生的功課繁重,還要加上林林總總的課外活動,為了追成績賺榮譽,基本上已沒有多餘的時間,但熱衷於義工活動的聶祺,校內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時間分配得恰到好處,「只要你對一件事情非常感興趣,便會努力將當務之事率先完成,其實每個月參與一次義工活動,所花的時間很有限,如果可以,我想再投入多一點。」對社會充滿好奇心,造就了聶祺樂觀敢言的性格,他參加了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同心牽主辦的義工活動,成為義務小先鋒,還不時與同學分享,帶動好友們齊齊加入。「我們幾個同學一齊做義工,除了互相影響,加深了解之外,更可以分享當中樂趣,感覺特別好玩。」雖然一言一行總表現得自信滿滿,但聶祺認真表示自知力量不足,因此更希望每個人都能伸出援手,出一分力,為社會作出一點貢獻。

後記:幸福地圖

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都不一樣,經歷過貧困的生活,惡劣的居所,但聶祺依然高呼自己很幸福,因為媽媽一直在他身邊,因為太幸福,所以才害怕失去。害怕失去珍貴的媽媽,所以目標格外清晰。在他的臉上好像永遠看不見愁緒,說話總是理直氣壯,態度永遠樂天正面。畢竟年紀還小,在母愛的護蔭下,大概沒遭遇過多少挫折,在物質豐裕的社會上,像聶祺這樣滿足於基本的生活條件,知足又懂事的孩子,實在難能可貴。

撰文:Justina Lee
攝影:黃大立(部分相片被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