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習慣

壞習慣證明孩子長大有思想 父母不要立即管 過分管束弄巧反拙

育兒

廣告

世界上並沒有完美的父母和小朋友,有「壞習慣」都是在所難免的。要大人改掉壞習慣,已經不是容易的事,更何況要求年紀尚小的小朋友?所謂的「壞習慣」都是父母認定它的不好,其實是孩子成長發展必經過程。若不斷糾正或管束孩子,往往只會造成負面影響,倒不如用引導的溝通方式加以戒除。以下則提供小朋友5大「壞習慣」的實際處理方法,供家長們參考一下!

壞習慣1:赤腳周圍跑

大部分小朋友都喜歡赤著腳通處跑,自寶寶出世起,他們習慣先用皮膚去感受世界,而足部更是最先助發育觸覺。當寶寶赤腳感受地面不同材質時,如地毯、地磚、草地、沙灘等,所帶給寶寶的感覺都是不同的足底觸覺。不僅促進孩子足弓的發育、腳趾抓地力走路更穩,更可豐富他們的觸覺體驗。

懷習慣 小朋友 父母 壞習慣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父母可以怎樣做?

家長在確保地面安全的情況下,如沒有鋒利物、地面不會過冷或過熱等,便可讓小朋友有更多赤腳探索的空間與機會,盡情享受當中的樂趣。記得要注意玩耍後的清潔工序!

壞習慣2經常啜手指

啜手指是小朋友常見的行為習慣,會透過吸啜的動作令自己感到最舒適、最安全。吮手指是一個階段性的動作,因過早斷奶、母子分離,讓寶寶感到不安和害怕,通過吸啜手指來緩解焦慮。一般來說,2歲後會逐漸減少啜手指的次數,若父母強行制止此行為,會延長小朋友對啜手指的依賴,成年後更有機會轉為「咬指甲」。

父母可以怎樣做?

家長先不應阻止小朋友啜手指,平日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陪伴,從源頭增加他們的安全感。另外,多讓小朋友活動一下雙手,如多玩玩具、抱娃娃、拖着他的手等,分散他的注意力。當雙手開始靈活起來,手指便不會放進口裡。

壞習慣3愛哭鬧

寶寶一出世便無法用言語表達他們的需要或遇到的問題,哭亦是與生俱來的唯一解決方法,讓爸媽不知道如何溝通,更感困擾或沒耐性。不是指完全不理會寶寶,由他們任意哭,對小朋友說「不要哭」、「不准哭」,這樣反會堵住寶寶的情緒,日後不敢把自己的情緒給家長知道。

懷習慣 小朋友 父母 壞習慣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父母可以怎做?

要解決這類孩子愛哭的問題,父母可先抱抱孩子,說「知道你感到委屈」之類的安撫話語,繼而深入了解孩子,可問問「你遇到了什麼困難?」、「你願意說說你遇到的問題嗎?」,最後爸媽可嘗試讓孩子自己想一想可以如何解決問題,或提出一至兩個解決方案給他們參考。

壞習慣4怕生、愛黏爸媽

寶寶一出生就和媽媽有著強烈的依戀,寶寶會感到滿滿安全感。當媽媽不在身邊時,甚至有他感到不熟悉的人出現,孩子便會產生不安和恐懼。這樣的情況會持續到大約一歲,所以寶寶黏人也是正常的。

懷習慣 小朋友 父母 壞習慣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父母可以怎做?

擔心孩子「怕生」會影響日後獨立性,家長先不要責怪孩子,可多帶寶寶外出活動,接觸更多小朋友。若要帶寶寶到陌生環境前,不妨事先帶寶寶熟悉環境,避免同時有多張陌生面孔跟寶寶打招呼。

壞習慣5愛亂打人

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來說,可能會把打人當成好玩的遊戲,並非真的想打人,只是無意識地做出來的動作。他們有可能是從日常生活、電視中模仿出來,一旦從中得到樂趣或可吸引成年人的關注,反而更愛上打鬧。

父母可以怎樣做?

小孩玩鬧時打人,家長不但不要有太誇張的反應或打罵孩子,而是馬上把孩子的手拿開,給他的手裡放件東西,讓這個行為被中斷下來。過多幾次後,小朋友便會忘記常打人的行為。

撰文:Kitty圖片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