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濤奮鬥史助港家長抗壓 言語治療師媽媽教5招樂觀應對生活、學業壓力
父母面對壓力的5個應對法 和孩子從容面對成長

1.調節心態 接納孩子和自己
Amy表示當對兒女失望時背後也代表了對自己失望和羞愧。很多時父母為了面子,希望透過孩子實現自己的期望,滿足自己的不完整。所以不經意訂下了很多期望,要求子女服從,卻產生了很多磨擦,損害親子感情。所以Amy認為家長需要學習接納孩子及自己,當孩子看到父母態度上的轉變,自己亦會有所改變,親子關係便會好轉起來,甚至能互相鼓勵繼續進步。

2.把問題轉化成教材 從中學習
孩子遇上的挫折雖然為親子帶來難過的感覺,但只要捱過了,重新出發就能得到重生。如果小朋友跌倒、考試成績失手,並不代表所有。跌倒,就教孩子爬起身,提醒走路再小心一點,就能減低受傷風險;成績不理想,就找出阻礙自己的因素,針對不明白的知識複習,就能更了解課題。所以,正面樂觀地應對每個小挫折,反而是進步的開始。

3.了解孩子的成長進程
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發展時間表,就像植物一樣有不同生長週期,而家長的角色就是給予孩子充足的養份和陽光,定期澆水,時間到了便會茁壯成長,根本不用與他人作比較。此外,家長也避免把個人期望放在孩子身上,小朋友身心靈健康,個人天賦特質能夠發揮到,成就自然會出現。

4.學習欣賞孩子
家長要有耐性,調節對孩子的期望,一起渡過每個學習過程。同時要明白,進步是需要付出和勇氣,當看到孩子有進步,那怕是小的,都值得欣賞和鼓勵。

5.組織開心家庭
情緒會互相影響的,所以當爸媽不開心時,孩子也會感受到。倘若大家不快樂,天天愁眉苦臉,結果家庭失去動力,只會越來越負面。不如,大家開心面對生活,你笑時,我又笑,多點正能量,孩子也更主動學新事物,樂觀、自信地面對他人。
姜濤奮鬥史引證年少挫折反成成功秘訣
當今成功的年輕人中,相信人緣最好,最矚目的必是「我最喜愛男歌手」姜濤。其實他在學時,是很多父母眼中不討好的一類學生。他沒有陽光的外表、品學兼優的本錢,反而是個不折不扣的「頑皮學生」。他小時候身材太健碩,導致被同學嘲笑、霸凌,最終他因保護自己而反擊,更被學校迫令退學。有誰想到數年後他變成眼前這位22歲年輕有為的人?他明白自己小時的不足,找到自己的目標,於是努力減磅甩掉20公斤,專注努力學習唱歌跳舞,勇敢面對觀眾,大膽唱歌,成為當紅歌手。

偶遇SEN媽媽明白當今親子壓力
言語治療師Amy欣賞姜濤,因他的奮鬥史是一個很好的心靈讀物,去提醒家長成績不代表一切,成績再好再壞也不一定與將來成就掛勾。日前,她就以姜濤奮鬥史為SEN家長調整心態。一日,當Amy回家途中,偶遇一位一年級中度語障兼學障學生家長剛接女兒放學。該出生基層的媽媽一見Amy便訴苦說補習老師表示女兒追趕功課追得很辛苦,以致每天教功課也非常吃力,普通補習已不能有效地協助改善女兒的情況,她需要的是密集式cognitive training(認知訓練)。過去兩年來,孩子得到的常規學習與特殊復康訓練幾乎近零,加上近期又再傳出停課消息,媽媽對女兒的未來感到很憂慮。

面對憂慮 姜濤奮鬥史助媽媽紓壓
後來該媽媽突然問Amy:張姑娘,你個仔好大lu wor!
Amy:大呀!16歲喇!不過係女,唔係仔喎!
媽:唔係呀! 應該十歲到啫!
這短短的幾句對話,起初令Amy不明所以。原來該名媽媽指的是Amy電話裏的whatsapp頭像:兒時的姜濤。Amy心想,有如此一個孝順、品格良好的兒子是做媽媽的福氣。於是Amy把握時間介紹這位當今最炙手可熱的歌手。聊天時,基層媽媽表示自己天天躲在家裏照顧孩子,根本不知道外面世界正發生什麼事。更坦言為了可以讓7歲女兒上學,什麼針也會打。
看見這位正為女兒前途十分憂心的媽媽,Amy心裏感到無奈,頭像照卻令她想起了曾被同學欺凌、因學業操行差而被趕出校的姜濤奮鬥故事,於是她與這位媽媽分享,相信能鼓勵這位媽媽「小時不佳,大未必差」,放慢腳步陪孩子一起成長。聽後媽媽得到一點安慰,同時又質疑自己是否同樣有幸運之神的眷顧。 最後Amy鼓勵媽媽,姜濤的成就不獨是姜濤一個人的幸運或努力, 姜媽媽對孩子的教養也十分重要。他也可以是一個可以栽培女兒成功的人。

姜媽媽為人開明 明白每個孩子專長不同
提到姜濤,姜濤成功的背後的最大功臣當然是姜媽媽。姜媽媽其實是一個開明母親,她沒有如一般父母只把成功的著眼點放在學業成績上。她有句名言:「你不讀書,可能有其他事情做得好呢!」為姜濤追夢打強心針。父母知道姜濤有自己想做的事,有自己的想法,就放膽地放手讓他去做。所以兒子,才能無顧慮地向理想進發。媽媽此舉,讓姜濤心中充滿感謝,感恩媽媽一直相信他會有所作為,就算讀書成績不好,也有領域可以好好發展。Amy強調家長接納和鼓勵對於小朋友的成長是很重要的。 而姜濤的故事就正正提醒家長用另一個角度去教養小朋友,育兒世界沒有一本天書走天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