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

孩子生氣喊不停 父母應還他們生氣的權利 專家9招教孩子好好生氣

育兒

廣告

小朋友情緒失控? 不要教孩子「別生氣」, 而是要教導孩子「好好生氣」。好多家長見到小朋友生氣的時候,都會叫小朋友冷靜一下。但試想像一下,如果隊友在你生氣時跟你說:「你返房冷靜一下,當你可以好好溝通的時候,我們再繼續討論。」我相信你當下只會更加生氣,對嗎?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的出發點是好的,只是我們並不知道當孩子生氣的時候,要孩子走入房冷靜一下, 只會令情緒更失控。的確孩子最終會冷靜下來,但同時他也會引伸一連串負面情緒。以下Dr.Rosa郭博士教9招識孩子好好生氣,認識情緒。

生氣
很多時面對當孩子生氣時,父母都會命令他們回房間冷靜一下,只會擴大負面情緒。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孩子情緒失控 父母冷處理 擴大5種感受

很多時面對當孩子生氣時,父母都會命令他們回房間冷靜一下。此舉的確令孩子終能冷靜下來,但同時在他們情緒上留下5個負面情緒。
1.沒有人在乎我難過的因由
2.沒有人在乎我和願意陪我面對問題
3.因為我生氣所以是一個壞孩子
4.我的恐懼和我的憤怒會令身邊人感到恐懼,當我的情緒風暴來了,我卻要獨自面對
5.當人面對情緒時,最好的做法就是壓抑自己的情緒,不要去感受它

如果在孩子年幼時,父母只是通過命令來指示子女不要再憤怒,那麼他們長大後也會較易傾向用不健康的方式來應對自己憤怒的情緒。這包括可能我們會忍不住對孩子喝罵,較容易以謾罵伴侶, 或會在自己有情緒時通過暴飲暴食來讓自己感受好一點。

生氣
家長可教孩子「好好、負責任地生氣」。(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教孩子好好、負責任地生氣

那麼家長該怎樣做才能斬斷這個負面循環?讓孩子用更好的方式面對憤怒? 家長可教孩子「好好、負責任地生氣」這代表爸媽會教孩子接納自己的憤怒,同時也要管理自己,讓自己不會因為憤怒的情緒而傷害他人。

的確,當大家願意停一停,觀察自己憤怒的情緒,才有機會觀看到自己憤怒下更複雜的情緒,帶有受傷感、害怕、失望。如果大家能容許自己感受這些複雜的情緒,憤怒感也隨之散去。其實憤怒只是人們其中一個保護機制。

教孩子與挫敗共處

這是孩子在成長中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課題 — 學習與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挫敗共處,同時避免自己進入大吵大鬧、激烈憤怒的狀態。而當孩子能做到這一步,就能好好地與別人相處,找到一個好的方式陪伴他人面對生活中的挑戰,而這個能力就是「情商」。

一個從來沒有被他人明白過的孩子,是沒有可能建立「情商」的。只有當孩子感受到別人在乎和明白自己,才能用心在乎和明白他人。因此,即使我們需要設下界線,但也要記得用同理心讓孩子知道爸媽可以感受和接納他所有的情緒。不過,孩子絕對有責任選擇自己以怎樣的行為來回應這個情緒。

9個有科學根據方法 教孩子「好好、負責任地生氣」

生氣
首先家長不要被眼前這位幾歲的孩子,令你也變成一位幾歲的人。(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第一點: 首先家長不要被眼前這位幾歲的孩子,令你也變成一位幾歲的人

當家長看到孩子正在憤怒時,最重要的是家長先盡量不要進入一個憤怒的狀態。我經常提醒家長不要被眼前這位幾歲的孩子, 令你也變成一位幾歲的人。要記得好好深呼吸,提醒自己眼前這個狀況並不是一個緊急狀況,當爸媽能好好察覺自己當下的情緒,並且包容和接納自己的情緒,孩子會因為父母的行為而學習安定下來,因為家長的表現令孩子有安全感。相反,如果家長當下也憤怒起來,孩子就會處於一個驚恐的狀態,這只會令孩子的內心更加難受。

生氣
家長試著聆聽孩子。(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第二點: 打開耳朵,聆聽孩子心聲

很多時候當孩子並沒有感受到別人明白自己,他們的憤怒就會倍增;相反,如果孩子感受到別人明白自己,這能令孩子有安全感,同時幫助孩子平靜下來。

第三點: 同理孩子的憤怒和其他複雜的情緒

當爸媽對孩子越有同理心,會更容易幫助孩子溶化憤怒情緒。家長不妨對孩子說:「寶貝,真的很抱歉,你說我從不明白你,相信這令你感到很孤單和難受。」我們不需要認同孩子所說的話,而很多家長忽略的就是:你也不需要反對孩子所說的話。爸媽只需說出孩子當下的感受,只有當孩子感受到別人明白自己,他就願意用另一個方式去看世界。

第四點: 不需要理會孩子所說的挑釁性說話

當孩子大叫,很多家長也會感受到很難受。但大家要知道孩子並非真的討厭爸媽,也不想要一個新的媽媽或新的爸爸。父母要記得孩子只是當下感受到受傷和無力,所以孩子正在以自己大腦中所有最大傷害力的說話來表達,以讓爸媽知道他有多受傷。所以家長只需對孩子說:「你一定是感到很傷心,才會對我說這樣的話,我正在想你是否希望通過說出最傷害性的話,來讓我知道你有多難受。來,慢慢告訴我是什麼令你如此難受,我正在聆聽你的話 。」當孩子說出傷害性的說話,並不是代表他是一個壞孩子,也不代表他贏了,孩子只是用他可以用的方式來讓你知道他的感受。當孩子學習到自己不需要通過大叫和傷害你來換取大人的注意,他就會有能力用更恰當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需要。

第五點: 當孩子情緒失控 家長不要嘗試與他溝通而是讓他知道這一刻是安全

當孩子正在生氣或情緒失控,例如孩子正在面對大量的情緒,家長要記得不要嘗試在這一刻教導又或者解釋給孩子聽 。當孩子正處於失控時,大腦已被壓力荷爾蒙皮質醇充斥著,此時並不是一個好時機向孩子解釋。當下家長最需要做的就是讓孩子經歷這個情緒失控的過程,並讓孩子知道你明白他這一刻十分傷心,大家可以對孩子說:「我知道你為這件事感到很難過,我很抱歉這件事花了很多力氣,我在這裏陪著你。」家長要留意,如自己是一個執行力十分高的人,會容易覺得這一類的句子對事情毫無幫助,內心可能會抗拒說這一類的說話,但家長要記著人的大腦是感性的,這一類富有同理心的話能幫助孩子在較短的時間內安定下來。

生氣
哭泣是助孩子大腦消化情緒的最快方法。(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第六點: 家長要記得哭泣是助孩子大腦消化情緒的最快方法

我聆聽到很多亞洲的家長也會對孩子說:「不要再哭鬧了,哭了過後仍然要處理問題的,倒不如現在就去好好解決問題。」這句說話聽起來好像有道理,但其實這句說話根本忽略了孩子的大腦,如果沒有消化到自己的情緒,孩子根本沒有能力去解決問題。有時連大人自己生氣的時候,也需要一些時間來消化自己的情緒,更何況是小孩子呢?幫助孩子消化情緒失控的最好方法就是帶著同理心來陪伴孩子消化他所感受到的憤怒和傷心。兒童心理學的大量研究已經指出只有當孩子能好好通過哭泣來釋放自己的情緒,孩子就會對家長和自己更有信任,更有能力去處理眼前的問題。所以如果我們容許孩子在我們面前哭泣和消化他的情緒,孩子對家長的信任就會增加,同時孩子對我們的親密感也會增加。

家長可想像孩子情緒失控就像一個正在經歷火燒的大樓,而孩子的眼淚就是消防員所用的水,能有效幫助現場降溫。就正如一個火災現場,如果沒有水去幫助降溫,火會愈燒愈大;同樣,當孩子正在經歷情緒失控,孩子的眼淚是最快幫助孩子大腦降溫的方法。

第七點: 家長不要在孩子失控時 思考到底這件事是否值得孩子發脾氣

我經常會聽到家長說一句:「這件事根本就是一件小事,我都不明白為何孩子會發如此大的脾氣。」家長要記得孩子並不像大人已有健全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考能力。所以孩子每天其實都會經歷大大小小令他感到不舒服的事情,但孩子並沒有足夠的語言表達能力向我們清清楚楚地表達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所以孩子最終只是把這些不舒服的感受壓抑在心中,去到最後孩子忍不著就會發脾氣。

舉個例子,你的孩子可能會因為他不小心把一個杯子留在巴士上, 家長這一刻可能根本沒有辦法幫孩子找到這個杯子。所以只需以愛來接納孩子的眼淚,因為很多時候會注意到孩子根本可能並不是因為這個杯子而哭,也不是因為眼前他所說的這件事而哭。當留意到孩子發脾氣或大哭,孩子很多時只是需要一個空間來好好哭一場,當他們感受到家長關心自己,他們就有能力安定自己的情緒。

生氣
家長需富有同理心地讓孩子知道我們明白他。(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第八點: 當家長把孩子的情緒說出來 孩子就能安定下來

家長要提醒自己不要分析孩子眼前的情況,我們只需要富有同理心地讓孩子知道我們明白他,我們可以對孩子說:「你真的很想要這個洋娃娃,我真的很抱歉,這一刻我們並不能得到這個洋娃娃。我明白這件事令你很難受。」當我們願意用同理心來陪伴孩子面對複雜的情緒,孩子很多時候暴戾的情緒很多時候就會融化,他就能在我們的擁抱下好好哭一場, 然後孩子就能消化他的失控情緒。

第九點:當孩子安撫他的情緒 當孩子安定下來 家長就可以與孩子作出溝通

家長要記得沒有人喜歡聽長篇大論的說教,我們要嘗試用一個故事的形式來幫助孩子說出他正在面對的事情,我們可以對孩子說:「我明白你想要_____,但我並不容許你得到這件事物,你因此而感到很失望、憤怒、傷心和難過,這些情緒也是不容易面對的,每一個人久不久也需要好好哭一次,現在這一刻你感受好了一點,多謝你把你的真實感受在我面前表達出來。」家長只需要帶有同理心地幫助孩子把整件事說出來,而不只是向孩子說教,很多時孩子能通過聆聽這個故事慢慢學習到情緒原來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原來我們有能力好好明白自己和自己的情緒。

生氣 兒童心理學家 Dr.Rosa Kwok
兒童心理學家 Dr.Rosa Kwok(圖片來源:Dr.Rosa Kwok授權圖片)

如果你的孩子也是3至13歲,歡迎你按此,了解一下由我兒童心理學家郭博士以及英國倫敦大學的精神科醫生 Dr. Farhana,我們一起為香港家庭所準備的HappyMe——安定孩子情緒遊戲和故事系列。

閱讀郭博士的教養文章:https://drrosakwok.com/blog/
郭博士的YouTube頻道:www.youtube.com/c/DrRosaKwokTV
郭博士的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drrosakwo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受訪者授權圖片